页面:
    字体:
    对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梅州市司法局 工作动态 推进“四大智慧工程”建设 助推司法行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推进“四大智慧工程”建设 助推司法行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本站   时间:2021-10-19 11:24:03   浏览:-
字号:

  近年来,兴宁市司法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的部署要求,以“向信息化要工作效能,向信息化要服务质量,向信息化要发展动力”为目标,勇于发挥首创精神,积极探索创新,将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司法行政工作深度融合,大力推进“四大智慧工程”建设,努力实现“四个零”目标,为群众提供更加普惠均等、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让群众有更多的法治获得感。在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乡村振兴局等部门相关司局组织编制的《数字乡村建设指南1.0》中,兴宁市司法局打造智慧司法“云”时代案例成功入选,是广东省此次唯一入选的案例。

智慧司法,法律服务“零距离”

  该局坚持以全覆盖、补短板、零距离为目标,积极借助最前沿的科技手段为公共法律服务赋能,通过大力实施“智慧司法”工程,有效破解本地农村法律资源欠缺、村委会法律知识不足等“法治短板”,打通“最后一百米”,服务“最远一家人”。

  ——引进“法通小博士”法律机器人。2019年,该局为兴宁市公共法律服务大厅、径南镇陂蓬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引进法律机器人“法通小博士”,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为群众提供智能化、个性化的法律咨询服务。其中,在陂蓬村搭建的全国首例“智慧村居法律服务公共平台”,依托前方驻村机器人“律师”和后方专业律师团队,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远程调解等法律服务,有效破解农村法律资源欠缺、村干部法律知识不足的问题。据统计,引进该平台仅一年,陂蓬村就成功调处矛盾纠纷51起,调解成功率达98%。2020年,该平台荣获省“谁执法谁普法”创新创先优秀普法项目奖。

33.png

 

  ——研发“智慧司法云”平台。2020年,针对群众反映本地律师资源缺乏、农村留守人员多为老人儿童、外地驻村律师因语言不通与村民沟通困难等问题,该局启动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智慧司法云”建设项目,计划建成“1个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20个镇(街)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505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网络对接平台,依托远程视频功能,充分发挥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统筹、协调作用,实现司法局与各镇(街道)、各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之间实时的信息互通,为基层纠纷调解提供专业指导和服务,实现公共法律服务“零距离”。截至目前,已完成128个“智慧司法云”点的连接测试工作,正在运行中。2021年9月,兴宁打造智慧司法“云”时代案例入选《数字乡村建设指南1.0》,是广东省此次唯一入选的案例。

22.png

   

智慧普法,法治宣传“零盲区”

  该局坚持以构筑全媒体、全天候、立体式的法治宣传新模式为目标,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开展法治宣传,大大提高法治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将法治文化、法治信仰根植于人民群众心中。2018-2019年,兴宁市连续两年获得全省普法工作网上考评总评分县市级第一名。

  ——打造全媒体法治宣传矩阵。在巩固完善基础阵地和传统媒体优势的基础上,加大法治文化新媒体建设和应用力度,充分利用“兴宁普法”微信公众号、微信朋友圈普法信息推广、手机短信、户外电子显示屏等现代传媒渠道,通过法治故事、法治动漫、法治短视频、法治微电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法律知识、传播法治文化,以“智慧普法”“精准普法”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覆盖面、渗透力和针对性。近年来,累计向市民发送普法短信共计180多万条;“兴宁普法”公众号累计推送“以案释法”81条、法律法规条文及普法新闻1031条。

  ——打造多样化法治宣传模式。全面推行体验式、融入式、主题式、智能式、互动式普法模式,在兴宁市法治文化主题园设置普法“微互动”电子触摸屏、大型LED法治宣传滚动显示屏、百米普法长廊、法治图书角、普法景观等设施,不断推进法治宣传方式方法、载体路径等与时俱进;在兴宁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设置展览厅、多媒体教室、模拟法庭、VR体验室、阅览室、法律咨询室等6个功能区,深入开展实地实例“体验式”法治教育,强化教育对象的主动参与,推动在角色扮演中直观学法实践。2019年,兴宁市法治文化主题园被评为“广东省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和“广东省十佳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兴宁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被评为“广东省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


智慧矫正,矫治监管“零脱管”

该局坚持以社区矫正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着力推进“智慧矫正”工程,坚持用精细化管理“扎牢篱笆”、用信息化手段破解难题,有力推动社区矫正工作从“人防”向“技防”转变,推动社区矫正工作跨越式发展,受到上级司法行政部门的充分肯定,2018年被广东省司法厅授予“集体二等功”荣誉。

——搭建远程指挥平台,实现管理统一化。在市社区矫正中心、各司法所社区矫正场所装备“华望云”和“好视通”视频会议系统,实现梅州市、兴宁市和20个镇(街)三级应急指挥、视频会议和安全监控功能。

——开发运用智能系统,实现管理智能化。开发运用“人脸识别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够对社区矫正对象身份进行精准识别,并对劳动和学习时间进行精准统计,从而有效避免代替报到、“打招呼”干预执法等违规现象,从源头上规范了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执法行为,切实防止脱管、漏管问题;开发运用“天翼云呼叫系统”,该系统具有录音、存储、查询、下载等管理功能,能够对社区矫正对象每周电话汇报内容进行全程录音,有效破解录音取证难的问题,为司法行政部门对社区矫正对象出具警告或向法院建议撤销缓刑、收监执行等提供有力依据。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在册社区矫正对象227人,无脱管漏管现象。

——开通远程会见系统,实现帮教人性化。2017年与具备条件的乐昌监狱、三水戒毒所试点开通远程视频帮教系统,并于2018年扩大至全省各监狱,为罪犯、戒毒人员家属提供远程会见探视服务。系统开通以来,累计放出远程会见号源数3800个,安排会见1842次,会见家属达3400人,有效解决了家属们因为时间、空间、身体、经济等导致会见难的问题,实现了“家门口探监”。

 11.png

智慧公证,公证办理“零失误”

该局坚持推进公证领域的智能化、自助化、网络化建设,运用智能技术,通过大数据汇集,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通过标准化流程,提升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服务体验。

——兴宁市公证处于2014年启用“广东省兴宁市公证处公证办证管理系统”。公证员只需按流程操作,即可在系统内轻松完成公证事项受理、收费、制证、发证、归档和整理等功能。公证业务受理后即收费,支持通过刷卡、微信支付等方式交纳公证费,减少现金流转,拓宽支付渠道,大大减低缴费成本。若当事人有需求,可提供顺丰快递等方式送达公证书,切实提升办证质效,真正实现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公证法律服务。

——对公证处办证大厅进行标准化改造配备视频实时监控设备,对办证过程中的视频数据进行实时记录和云端同步,确保公证有力、办证合规、风险预警、有据可依。

2018年以来,公证“最多跑一次”事项扩大到8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公证办理587件,累计办理公证3719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