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字体:
    对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梅州市商务局 政策法规及解读 梅州市外经贸发展 “十二五”规划
梅州市外经贸发展 “十二五”规划
来源:市外经贸局   时间:2011-08-03 09:02:04   浏览:-
字号:

“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也是贯彻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 “全力加快绿色的经济崛起、建设富庶美丽幸福新梅州”的重要时期,根据《广东省外经贸发展“十二五”规划》和《梅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促进我市外源型经济加快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时期基本情况

“十一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市各级外经贸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克服了人民币汇率变化和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等影响,外经贸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外经贸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主要体现在:

(一)对外贸易实现新跨越

“十一五”期间,全市对外贸易克服国际金融危机、人民币汇率变化等影响,2010年全市进出口总额突破10亿美元大关,达到11.7亿美元,年均增长26.5%,比全省平均增幅高13.6个百分点,连续4年增幅位居全省前列。外贸出口提前2年完成“十一五”出口5亿美元的目标,2010年达到9.5亿美元,年均增长25.1%,一般贸易出口占73%。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机电产品出口占全市出口比重从2005年的25.8%提高到2010年的38.8%,机电产品、陶瓷、橡胶制品、家具、工艺品等五大商品成为我市出口主导产品。外经贸经营主体不断壮大。2010年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315家,比2005年增加了128家,特别是卡莱橡胶、线艺通信进出口总值分别达到1.76亿美元和1.63亿美元,实现我市进出口超亿美元企业“零”的突破。新兴市场开拓不断进步。2010年对东盟、拉美洲、非洲等新兴市场出口比重分别为7.3%、5.3%和3.1%,比2005年分别提高了1.6、1.8和0.3个百分点,新增对中东市场出口。科技兴贸和品牌建设取得新进展。2010年底,获得省外经贸厅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企业共有17家;注册商标84个,比2005年增加68个;境外注册商标27个,实现零的突破;外向型企业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1个,比2005年增加9个。

(二)利用外资实现新成效

“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批准合同外资金额12.5亿美元,是“十五”时期的1.5倍;累计实际使用外资4.9亿美元,与“十五”时期基本持平(因统计口径不同,实际上有一定幅度增长)。外商投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外资投向三产结构从2005年的4:81:15调整为2010年的12:42:46。世界500强高盛集团公司投资参股我市威华股份有限公司。

(三)“走出去”战略实现新突破

“十一五”期间我市设立境外投资企业3家,结束了我市从1985年以来至2004年近二十年间没有设立境外投资企业的历史,其中,香港2家、为贸易公司,尼日利亚1家、为生产性企业。涉及行业为贸易和医药。累计外派劳务人员200多人,主要派出国家和地区为香港、澳门、赛班岛。现外派劳务合同已全部结束。

(四)加工贸易实现新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市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工贸易得到快速发展,2010年全市加工贸易进出口3.7亿美元,年均增长41.7%,高于全市年均增幅15.2个百分点,占全市比重由2005年的18%提高到2010年的31%。外商投资企业成为我市加工贸易发展的主力军,2010年底加工贸易企业有56家,外商投资企业占82%2010年全市机电、橡胶制品加工贸易出口分别为11956万美元和12169万美元,占全市加工贸易出口的46.5%和47.3%,成为我市加工贸易的主导产业。

二、“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未来五年,外经贸发展面临的国际和国内环境将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特别是我市全力加快绿色的经济崛起,外经贸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一)发展机遇

从国际看:未来五年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不会改变,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经济缓慢复苏,投资和需求逐步恢复,全球经济格局与增长模式深度调整,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孕育新的突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强劲,为我市外经贸利用新资源,开辟新市场,拓展了新领域。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稳步提升,为外经贸的发展赢得了更大的主动权和空间。国家将在继续保持宏观政策相对稳定的基础上,着力推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和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转变外经贸发展方式创造了条件。

从梅州看:

——发展思路明晰。新的时期,梅州依托生态和文化这两大独特的资源禀赋,制定实施了《加快绿色的经济崛起的决定》,“绿色崛起、科学发展”的战略发展思路更加清晰、深入人心,找准了发展方向,明确了发展定位。

——区位环境根本性改变带来重大机遇。今后我省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是东西北地区,同时,国家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带来的机遇,我市是国家和省重大政策的受益者。梅州已被列入国家公路运输枢纽规划,构建以高速公路、快速铁路、机场、水路等为重点的区域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梅州加速构建闽粤赣三边的现代化交通枢纽,梅州将一跃成为内陆与沿海过渡地带的次沿海地区,昔日地处偏僻的区位劣势即将变为连结泛珠三角、海峡西岸区域的独特区位优势。

——“双转移”战略的实施带来巨大机会。“双转移”作为今后我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将长期坚持。珠三角产业将加快向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转型,有相当部分产业要向东西北地区转移,加上国家级中心城市广州的对口帮扶,为我市未来的发展带来巨大机会,有利于促进我市加快汽车配件、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和矿业、建材等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有利于促进区域产业的重新构造。

(二)面临挑战

未来五年,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大趋势不会改变,但面临一系列新考验;世界经济有望继续复苏,但不确定因素仍较多;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新一轮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快速发展,我市外经贸事业打下一定的基础,但我市外经贸中长期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仍然突出,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

——我市的工业基础较差,大部分行业产业链不完整、不配套,发展上下游产业,延长产业链,面临诸多困难,产业配套成本较大,吸收外资投向工业项目和扩大外贸出口难度仍较大。

——我市外经贸总量小,对全市经济带动作用不强。外贸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商品及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均很小,传统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不强;吸收利用外资的大项目少且平均规模较小,缺乏对财税增长贡献大、对产业发展带动能力强的项目。

——外向型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差。

——各县(市、区)发展不平衡,外经贸发展面临着资源、技术、人才、体制等制约。

三、 “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突出“全力加快绿色的经济崛起,建设富庶美丽幸福新梅州”这一核心,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三年大提速、五年上台阶、十年大跨越”的发展目标,在全球经济格局变革中把握机遇、应对挑战,以国际视野、战略思维谋划外经贸战略转型,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大促调整、促转型、促创新工作力度,做大外经贸总量,提升国际竞争力,为促进外经贸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我市绿色的经济崛起作出更大贡献。

(二)主要目标

“十二五”期间,力争我市外经贸实现“八个转变”:

——从以内源型经济为主,向两种资源、两种市场并重转变,全市外向型经济总量占全市GDP的比重得到进一步提高;

——从以面上招商、投资推广为主,向园区招商、产业招商、专业招商和招大商、招好商转变;

——从倚重一般贸易,向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服务贸易协调发展转变;

——从依靠传统出口产业支撑,向建设绿色现代出口产业体系转变;

——从依靠香港欧美等传统市场,向积极发展东盟、中东、南美等新兴市场为主的市场多元化转变;

——从以较低层次出口产品为主,向发展自主品牌、技术含量较高的高附加值产品转变;

——从以发展对外贸易为主,向对外贸易与对外经济合作和交流、构建开放发展新格局转变;

——从倚重个别外经贸重点区域,向全市各县(市、区)协调发展转变。

对外贸易目标:力争到2015年,全市进出口总额23亿美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5%左右,其中出口18亿美元、年均增长15%左右,进口5亿美元、年均增长15%左右。力争电子信息、汽车配件、电声、陶瓷、工艺品、绿色农产品、家具和轻纺产品等八大特色产业出口基地的出口占全市出口总值比重由63%提高到80%。巩固提高梅县、丰顺两大进出口超亿美元重点地区,大力发展大埔、兴宁、五华、平远、梅江区、蕉岭等进出口潜力地区。重点支持工业园区企业开展对外贸易,打造外贸进出口新的增长极。力争农产品、自主品牌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市出口总额比重有进一步提高。新增进出口超亿美元企业2-3家。

吸收外资目标:“十二五”期间,力争我市吸收外资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年均实际吸收外资稳定在1亿美元以上,制造业吸收外资比重进一步提高,力争新增投资超千万美元的项目5-10个和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2个。

四、 “十二五”时期的工作重点

围绕我市外经贸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将重点推进以下几项工作:

(一)以招商引资为重点,提高吸收利用外资水平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绿色的经济崛起”战略,不断转变招商引资理念,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坚持有选择性的招大商、招好商,加大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旅游先锋产业等吸收利用外资工作力度。面向世界500强和大型外资企业,在汽车零部件制造、金属机械加工、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和现代服务业等方面,重点开展专业招商、专题招商、产业招商、园区招商和以商引商,突出产业集群,延长产业链,促进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深化和扩大港澳台合作,加快融入海西经济区,提升经贸合作质量和水平。抓住我市列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的契机,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的对外开放。积极引导金融、教育、医疗、体育、物流等领域引进优质资源,提高服务业国际化服务水平。在巩固和提升吸收利用港澳台资的同时,面向日、韩和东南亚地区,拓展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招商引资渠道,提高吸收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2、加强投资促进工作。大力宣传和贯彻落实好国家吸收利用外资政策,按照《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要求,积极做好外资投向的引导、服务工作。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经贸交流活动,通过各种形式、渠道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不断提升和扩大我市的对外影响。夯实投资促进基础。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做好符合我市主导发展产业、重点发展行业对外招商项目的策划、筛选、包装和推介工作;加强与省外经贸厅,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及港澳台工商业界商协会、投资促进机构、客属社团、重点知名客商等的沟通联系,努力构建紧密有效的协调联络机制;充分运用“梅州外经贸信息网”、“网上投洽会”等网络平台资源,做好吸收利用外资政策、投资环境展示、招商项目信息、资料发布等工作,积极开展网上招商。

3、促进外商投资稳定发展。注重完善投资软环境,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企业的主动性,积极帮助、协调解决企业困难、问题;加强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增资扩产,做大做强;加强安全生产,努力构建和谐劳资关系。

(二)以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为重点,促进对外贸易更大发展

1、发展壮大对外贸易总量。引导民营企业开展自营进出口业务,支持有条件企业通过重组、股份制改造、上市等方式做大做强,培育一批外贸骨干龙头企业。围绕打造绿色现代产业基地,加大对电子信息、汽配、电声、陶瓷、工艺、绿色农产品、家具、轻纺等八大出口产业基地的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出口企业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促进机电、陶瓷、工艺、橡胶、家具等本地特色产业平稳较快发展,努力提高农产品及深加工产品的自营出口比重。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国(境)内外专业展会和运用电子商务,灵活运用区域性优惠原产地政策、投保出口信保、贸易融资等手段,多渠道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积极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

2、加快推进科技兴贸和品牌建设。积极引导和鼓励出口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加强新产品研发、专利申报和有关国际认证等工作,大力扶持有条件和有实力的企业尽快建立工程研发中心和产品检测中心,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档次和质量;加大品牌培育力度,积极支持、鼓励企业进行境内外商标注册、创建自主出口品牌,特别是对省外经贸厅认定的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企业进行跟踪和帮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申报商务部培育的出口名牌,进一步扩大自主品牌产品出口。

3、积极扩大进口。重点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我市急需的能源、资源、重要原材料和消费品的进口,支持列入国家和省重点鼓励进口目录的产品和技术,充分发挥进口对我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

(三)以促进转型升级为重点,提高加工贸易发展质量

1、积极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主动承接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发挥我市资源优势,依托产业园区,围绕产业配套,延长产业链,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提高我市的加工制造能力。

2、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支持和鼓励现有加工贸易企业把更高的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我市。加快对国外先进生产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加工贸易企业节能环保低碳发展水平。积极推进加工贸易企业创建自主品牌,鼓励设立研发机构,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提高委托设计和自主品牌混合生产加工贸易出口比重,扩大加工贸易出口规模。同时,积极推动加工贸易转内销,开拓国内市场。

(四)以提升企业发展能力为重点,积极稳妥实施“走出去”战略

1、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走出去”。 加强与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进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沟通和协调,落实各级政府扶持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有实力、有条件的企业(集团),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将“走出去”作为提高跨国经营能力的重要途径,制订海外发展战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符合国际惯例的管理机制。

2、建立“走出去”服务体系。加强国内外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培育“走出去”发展的人才队伍增强服务意识,把贯彻 “走出去”战略、为企业“走出去”服务,作为加速我市经济国际化进程、抢占新一轮经济竞争制高点的战略举措来抓。建立“走出去”协调工作机制和应急机制。

(五)以改善公共服务为重点,进一步优化投资营商环境

1、加强政策引导。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省和市政府促进外经贸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完善外经贸发展的促进政策,根据外经贸发展情况,适时调整扶持政策,形成财政支持外经贸发展的长效机制。

2、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充分发挥外经贸联席会议作用,进一步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合力,研究解决外经贸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加强与银行、出口信保公司等金融部门的沟通联系,大力推进银贸、信贸合作,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创新贸易融资产品,支持外经贸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扩大重点市场、重点商品、重点产业的出口保险业务,进一步提高出口信保对一般贸易出口的覆盖率,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建立健全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协调机制,提高国际贸易摩擦应对能力,促进公平贸易。发挥商协会的行业协调和桥梁纽带作用,推动行业有序竞争和稳定发展。

3、加强口岸大通关建设。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保税仓库、进出口快件监管中心等保税物流、园区通关一体化建设,完善电子口岸网上审批系统。推行“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通关模式,落实对AA、A类企业的通关优惠政策,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

4、加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梅州外经贸信息网站建设,以及借助广东易发网、地方商务文窗,及时为外经贸企业提供外经贸政务动态、政策变化、市场商机等信息,帮助企业及时了解掌握国内外经济信息和政策动向,适时调整经营策略。

(六)以加强队伍建设为重点,为外经贸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通过创新外经贸人才引进机制、培养机制、选拔任用机制、激励保障机制和人才协调联动机制,积极组织落实市有关工业企业高级人才奖励政策,加强政治理论、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建立一支有较全面行政管理和涉外法律知识、对经济形势具有较强分析判断能力、熟悉世贸规则的复合型的外经贸专业人才队伍。

梅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

2011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