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字体:
    对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梅州市水务局 水务要闻 一泓活水兴村富民 平远县着力打造生态河流新样板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机构 > 市水务局 > 新闻动态 > 水务要闻
一泓活水兴村富民 平远县着力打造生态河流新样板
来源:梅州日报   时间:2019-05-22 17:03:00   浏览:-
字号:

  在平远县石正镇,晚饭过后,80岁的黄伯与许多村民一样,喜欢沿着宽敞整洁的河堤路散步,他对整治后的河流生态环境点赞:“以前石正河水质浑浊,沿河养猪场污水直排;两岸都是滩涂,走路无处落脚。如今,水清了,堤固了,出门就是公园!”

  近年来,平远县投入3.5亿元,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覆盖12个镇67个村,治理河长185公里,将中小河流治理与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产业振兴深度融合,描绘出一幅幅“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美丽乡村画卷。

  因地制宜发力

  共治共护共享

  “这几年,平远中小河流可谓‘脱胎换骨’。2016年以前,平远河流治理总体滞后,河道堵塞、行洪不畅、水质变差等问题较为普遍。全县曾接连发生重大暴雨洪涝灾害,12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3亿元。如今随着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的实施,经受住了强台风‘海马’‘山竹’等引发洪涝灾害的考验。”平远县水务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得益于党建引领、创新治理、共治共享、全面落实河长制的治理经验。

  “在中小河流治理中,首先要改善石正河‘脏乱差’的面貌。”据石正镇人大主席王兴连介绍,该镇及时关停沿河上百家养殖场,并因地制宜,将过去垃圾堆积的河漫滩、河心洲打造成亲水平台,在沿岸用凤凰木、杏花树等绿植串成绿色长廊。常年受洪灾侵袭的上举镇下举河,通过治理疏通行洪“毛细血管”后,面临比常年多一倍降雨量的情况下仍行洪通畅,至今未再发生灾情。

  河道治理要“疏”也要“管”。在河头镇向阳村,“人人关心水利”的氛围愈来愈浓。去年以来,该村先行先试“以物易物”的垃圾兑换超市,探索出农村垃圾治理新路子。“农药瓶能换食盐、洗洁精等,大家乱扔现象少了,还主动捡拾垃圾,村道河道都干净整洁了。”该超市店员王柳华说。在平远中小河沿岸,“河长”公示牌随处可见,它明晰了河道情况、县镇村三级河长职责及监督电话。“通过宣传和鼓励,群众护河意识越来越强。村民如果发现非法电鱼、向河道倒垃圾等不良现象,都会主动打电话或发微信给我。” 河头村党支部书记、当地河段长黄志坚说。

  记者了解到,平远县紧扣“治管结合”的举措,目前已实现河长体系全覆盖,对全县河流及中小型水库设置了各级河长共256人。2018年,县级河长巡河共62人次,发现并落实整改问题46个;镇级河长巡河共2270人次,发现并落实整改问题220个。

  挖潜增效用水

  注活力促发展

  经过几年治理,平远县中小河流提高了防洪能力,改善了自然生态。与此同时,平远县坚持挖潜增效“用水”,将中小河流治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生态富民强县的重要抓手,一步步描绘出 “一河一路、一河一景、一河一公园、一河一产业”的治理蓝图。

  “河水清了,堤岸绿了,亲水公园建起来了。以前在城里生活,鲜有回家的乡亲也常回来了,都说这里生态宜居,村子又热闹起来了。”石正镇坪湖村村民黄连福说。该村党支部书记黎碧本告诉记者,好生态引来好产业,该村去年成功流转100多亩土地建立“村之翼”蔬菜基地,村民从中得到实惠。同时,南台葡萄、坪湖红薯、中东南药等绿色农业也在石正蓬勃发展。

  随着中小河流整治带来“生态效应”“景观效应”“文化效应”的充分发酵,平远乡村也掀起乡村旅游热。今年4月,八尺镇依托红色文化,结合当地樟田河、稔田河治理及新农村建设,成为今年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首站。八尺角坑村党支部书记肖昭穆笑着说:“如今村里的游客激增,糍粑、番薯干等农特产热销,10余家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有效带动农民增收。”

  如今,依托中小河流治理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融合,河头镇的 “十里水乡·梦里老家”、石正镇的“烟雨南台·石泉石美”、东石镇的“钟灵毓秀·田园农庄”、八尺镇的“酒茶果香·红色故乡”、上举镇的“五指相思·游客向往”等美丽乡村示范片在平远全域遍地开花,以“宜居宜业宜游”之姿,助推山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本报记者傅思林 特约记者朱双玲林立康 通 讯 员谢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