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字体:
    对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梅州市水务局 专题报道 朱光亚献身“两弹”事业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机构 > 市水务局 > 专题报道
朱光亚献身“两弹”事业
来源:道德讲堂   时间:2015-01-30 17:41:00   浏览:-
字号:

朱光亚,1924年出生于宜昌,中国共产党员,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工程院院长,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是新中国核事业特别是“两弹”事业的元勋和主要科学技术领导人之一,是中国科技事业特别是国防科技战线的一位卓越组织领导者,是一位才识与品行双馨的杰出科学家。他因病于2011年2月26日10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报效祖国,毅然回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这也触发了中国人发展原子武器的想法。1946年8月,华罗庚、吴大猷、曾昭伦受邀来到重庆,讨论发展原子武器的人才问题,决定由这三位教授分别遴选数学、物理、化学专业中成绩优异的年轻人才,专程赴美考察学习。结果,物理学方面,吴大猷选了朱光亚和李政道。1946年9月,22岁的朱光亚随考察组秘密前往美国,踏上了中国寻觅原子弹的漫漫征途。但让他们未曾料到的是,美国根本就不向任何人开放原子能技术,对国民党政府派出的学者也不例外。考察组只好解散,人员各奔东西。朱光亚不改初衷,他去了老师吴大猷的母校——密歇根大学,专门从事实验核物理的研究工作,几年后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在密歇根大学,朱光亚学习勤奋刻苦,各科成绩全是A,连续4年获得奖学金。1947年开始,他在世界著名物理期刊《物理评论》上连续发表论文,在核物理这个新兴学科前沿留下了足迹,使他在中国留学生中名气很大。从那时起他与核物理结下了不解之缘,几十年之后,已成为世界知名科学家的李政道回忆起这段往事时说:“当初派的几个人,只有朱光亚是派对了,他回来是做原子弹了。派我是派错了,我没有做原子弹,而是迷上了高能物理。

1949年秋,25岁的朱光亚通过了博士学位的答辩。1950年春,他毅然回国,投入到了新中国的创业热潮之中。“同学们,祖国的父老们对我们寄托了无限的希望,我们还有什么犹豫呢?还有什么可以迟疑的呢?我们还在这里彷徨什么?同学们,我们都是中国长大的,我们受了20多年的教育,自己不曾种过一粒米,不曾挖过一块煤。我们都是靠千千万万终日劳动的中国工农大众的血汗供养长大的。现在他们渴望我们,我们还不该赶快回去,把自己的一技之长,献给祖国的人民吗?是的,我们该赶快回去了。”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还在密歇根大学读书的朱光亚组织起草了 <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然后毅然选择回国。当年他断然拒绝了美国经济合作总署为他提供的救济金,自筹路费,抢在美国对华实行全面封锁之前登上了“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取道香港,回到新中国。< p>

1956年我国决定发展自己的原子能事业后,朱光亚参与筹备建设近代物理研究室研究室,担负起为中国培养第一批原子能专业人才的重任。

投身建设,献身“两弹”

1958年秋,苏联援建的核工业反应堆和加速器正式移交给中方使用,中国第一个综合性的原子能科学技术研究基地诞生了,核梦想在新中国科学技术的腾飞中就要实现了。然而,1959年6月,距中苏签订《国防新技术协定》不到两年时间,苏联背信弃义,单方面撕毁协议。撤走专家,我国的原子弹科研项目被迫停顿,正在试生产的企业陷于瘫痪,凛冽的寒潮席卷了中国大地。

自己动手,从头做起,准备用八年时间。拿出自己的原子弹弹!”毛泽东发出了向国防尖端技术进军的动员令。

1959年7月1日,35岁的朱光亚奉命调到二机部,担任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长和第四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承担起了中国核武器研制攻关的技术领导重担,同时负责点火等主要技术课题的攻关指导工作。他协助副部长钱三强和所长李觉将军,组建机构、调集人员、筹备设施,一支中国核武器的研制大军诞生了。

从此,他将自己的大半生都交付给了中国的核武器事业,无怨无悔。这是一系列富于开创性的工作。1964年10月16日,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这一天,这天,由朱光亚先生等人签字验收的中国笫一颗原子弹,已是满载着中国人民的智慧、精神和志气高高地耸立在120米高的试验铁塔上。下午3时,在罗布泊旷野的戈壁滩上,爆发了一声振聋发聩、晴天霹雳的巨响,接着一朵硕大的蘑菇云腾空升起,它向全世界宣告:中国拥有了原子弹,拥有了核武器!朱光亚望着腾空跃起的蘑菇云,禁不住潸然泪下,从l8年前漂洋过海去异国寻梦,到今天自己亲手参与造出了原子弹。这样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怎不令人唏嘘感慨!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当晚,作风严谨的他竟然喝得酩酊大醉。半年后又爆炸了第一枚空投航弹,两年后试射了第一枚携带核弹头的导弹,成功完成了我国原子弹研制的“三级跳”。而完成同样过程,美国花了16年时间,苏联花了6年时间,我国只花了2年时间。原子弹成功爆炸后,朱光亚很快根据中央的部署,投身于氢弹的研制之中。之后,我国地下核试验、潜艇核导弹、核弹头小型化、核电站等事业的发展,无不倾注了朱光亚的心血,铭刻着朱光亚的功勋。

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朱光亚在核领域奉献了大半辈子,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他使我们的民族更加自强,自信,自力,自尊1 201 1年2月26日,巨星陨落,德艺留芳,以他名字命名的“朱光亚星”在苍穹中绽放恒久的光芒,激励科学道路上的后人。

中国古代有立德、立功、立言之说,在当今的科技界也应提倡这种精神。朱光亚身上所体现出的这种优秀品质,是现代科学与传统美德的一种最好的结合。他是我国老一辈科学家才识与品行双馨的优秀代表,是“两弹一星”精神杰出的倡导者、培育者和实践者。朱光亚先生的求索精神,他的爱国情怀,与他毕生创造的科学成果一样,必将成为传于后世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永远值得后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