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字体:
    对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梅州市统计局 数据解读分析 1-9月经济形势分析及全年预计 (10-30)
1-9月经济形势分析及全年预计 (10-30)
来源:本网   时间:2004-11-12 20:26:10   浏览:-
字号:

1-9月经济形势分析及全年预计

今年1-9月我市各级进一步贯彻落实“四个梅州”发展战略,使我市经济稳步、快速、健康发展,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现将有关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1、生产总值增长较快,计划完成良好。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计划目标为250亿元,比增11.0%。据预计,至前三季度止,全市实际已完成生产总值187.71亿元,完成全年计划任务的75%,比上年同期完成计划任务进度加快6个百分点,是十年来首次最快的计划进度值。从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上看,1-9月同比增长12.5%,比计划要求快1.5个百分点,比我市“十五”计划要求平均递增9%的速度快3.5个百分点。
2、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增幅居全省第二。1-9月全市经济形势较好,促进了财政收入增加,全市一般预算收入达到8.83亿元,完成年度预算计划任务的86%(自然口径),同比增长35.9%,收入进度快于时间进度11个百分点,除兴宁市增长较小外,其余各县(区)均大幅增长。
3、投资大幅增加,重点工程进展顺利。1-9月止全社会投资实际已完成75.60亿元(含高速公路投资),完成全年计划的64.3%,比上年同期计划进度进一步加快,同比增长32.2%,比全市计划增长17%的幅度高15.2个百分点。其中:县及县以上单位完成投资41.66亿元,同比增长40.5%。梅河高速工程进展顺利,完成投资16.43亿元,占全社会投资额的21.7%。
4.工业生产形势喜人,发展势头较猛。在市委、市政府实施工业梅州发展战略一年多来,我市工业呈现较猛的发展势头,1-9月累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12.59亿元,增长34.9%,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22.1个百分点;各经济类型的工业实现全面增长,其中国有企业产值份额最大,增速最快。1-9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40.18亿元,同比增长31.9%,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7.7个百分点;各县(市、区)中工业增加值份额最大的为梅县,完成增加值11.98亿元,占县域工业增加值的49.0%;增长较快的有丰顺县和五华县,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3.2%和33.7%。规模以上工业效益良好。1-8月累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24.62亿元,同比增长94.06%,其中利润总额5.78亿元,增长69.1%,税金总额18.83亿元,增长1.14倍。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154.97%,同比提高29.6个百分点。
5.商品消费需求增加,市场物价有所上升。今年前1-9月累计,全市共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2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7%,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4.6个百分点,其中县及县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9.20亿元,增长16.8%,县以下完成35.05亿元,增长12.4%,城市商品消费增长快于农村消费增长4.4个百分点。1-9月累计平均,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3.4%,同比上升3.4个百分点。从分类看,八大类商品中呈现一平三升四降的局面,其中价格上升较快的有:食品类和居住类,同比分别上涨8.9%和4.5%;价格下降较大的有衣着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同比分别下降4.8%和2.7%。
6.对外经济快速发展。前8个月累计全市完成贸易出口总额20849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7.1%。其中国有企业出口6151万美元,增长20.7%;“三资”企业出口6372万美元,增长64.3%;以私营企业为主的其它类型企业出口8326万美元,增长93.9%;1-9月全市新签利用外资合同项目81宗,比去年同期增加16宗,合同协议金额1.5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4亿美元,同比增长31.7%,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30亿美元,增长28%。
7.居民收入稳步提高。1-9月累计,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83元,同比增长8.4%;人均消费性支出4736元,增长1.9%,其中食品支出2172,增长17.2%。农村农民家庭人均现金收入3100元,同比增长7.3%,农民生活消费现金支出2083元,同比增长1.8%。
二、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1、经济运行取得突破性进展。前三季全市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5%,增幅同比提高3.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GDP增长幅度。增长率继去年以来进一步突破了我市较长时期在7%左右徘徊的历史。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国地税收、财政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2.5%、34.9%、32.2%、84.6%和35.9%,其增长率和发展水平均创10年来新高。同时在全省中梅州经济发展比较突出,地位得到提升,生产总值增长率由上年倒数第二跃居前14位。几项重要经济指标如财政收入、外贸出口、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率稳居全省较前列。
2、工业主导作用突出,拉动经济增长比较明显。1-9月年我市经济发展主要是由第二产业拉动的,特别是工业拉动的。生产总值同比去年同期净增30.76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净增多达19.6亿元,第二产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69%。第二产业中工业直接对生产总值贡献率达58%,工业主导作用十分突出。工业发展中烟草、建材、电子信息和电力行业增加值分别为16.03亿元、5.88亿元、2.62亿元、8.57亿元;分别增长111.3%、16.3%、18.1%和13%,四大支柱产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3、经济运行的速度和效益比较协调。1-9月我市生产总值达到两位数的增长,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均创十年新高,经济发展速度是较快的,而且这种加速发展的速度又是有质量有效益保证的。1-8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效益指数达154.97%,比上年同期提高29.6个百分点,同样创最好水平,并首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税利总额24.62亿元,同比增长111.0%,8个县(市、区)中除大埔县由于水电发电下降使经济效益较差外,其余7个县(市、区)工业综合效益比上年同期提高,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国家、地方和居民均受益。我市1-9月国、地税收达35.06亿元,同比增长84.6%;财政收入8.83亿元,同比增长35.9%,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5.78亿元,同比增长69.1%;城市居民收入同比增长8.4%,农村居民现金收入增长7.3%。
4、招商引资成为经济加快发展的“发动机”。为落实“四个梅州”发展战略,我市以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经济为突破口,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实行招商引资责任制,把招商引资列为各单位一把手工程,同时切实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筑巢引凤、引凤筑巢。通过这些努力,从而使我市招商引资连创佳债,成为引人瞩目的亮点。据统计,1-8月全市签订意向合同项目238宗,合同金额245.81亿元;在建企业(项目)628个,计划投入资金166.88亿元;已投产企业(项目)356个。1-9月,全市实际利用外资81宗,合同金额15112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4035万美元,同比增长31.7%。
三、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9月我市经济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成就表明,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四个梅州”发展战略是符合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是符合梅州实际的一条可行的路子。但在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1、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发展较慢。1-9月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59.89亿元,同比增长8.8%,从增长幅度上看比生产总值增幅低3.7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增长率低13.8个百分点,比计划增长率低4个百分点。比全省第三产业平均增长率约低3个百分点,增长幅度为全省倒数第二。1-9月第三产业发展较慢的原因主要是电信、金融近年来发展较慢,同时全市其他服务业(主要含行政事业机关)工资水平低,工资总额增长慢,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第三产业的核算。
2、农民收入增长幅度较低。1-9月农民现金收入3100元,同比增长7.3%,扣除物价因素实际仅增长4.6%。农民收入实际增长幅度比全国低8个百分点左右,比全省低5个百分点左右。据抽样调查情况反映,1-9月我市农民现金收入较低的主要原因:一是农业生产水平不高,前三季度农业总产值70.58亿元,同比只增长3.06%,同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如化肥每公斤提价15.9%,农药每公斤提价7.4%,农用柴油每升提价16.4%;二是农民从事非农产业收入下降幅度较大,如从事工业收入同比下降9%,饮食业收入下降20.8%,服务业收入下降34.3%。
3、城镇就业形势仍然严峻。近年来我市大抓招商引资,创办企业,开扩了许多就业渠道,大大增加了劳动力的就业机会。但由于我市新增劳动力基数大,每年从大、中专毕业的人员就达近万人,加之国有单位加快改革转制,流向社会的失业人员增多,城镇劳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据统计九月末,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为21.8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4000人,不少原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中年职工离岗在家,找工作困难,生活较困难。
4、中小企业资金比较紧张。针对部分行业经济过热的状况,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严厉的宏观调控措施。这对刚刚起步的我市经济发展无疑是有一定影响的。据反映:首先是金融资金投放上得到严格控制。九月末全市贷款余额比年初仅增长3.7%,比上年同期增幅低6.5个百分点,其中短期贷款出现负增长,有的企业已存在资金链断裂的危险。
5.煤电油运制约因素初步显现。我市经济是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经济,增长方式仍是典型的粗放型。虽然我市是煤炭生产较多的市,但由于今年电力供应紧张,各电厂均满负荷生产,加之生产水泥用煤又增长20%多,使我市煤炭消费需求急剧增加,煤炭价格上涨70%多,因此煤炭还需从龙岩等地大量输入。另外国家统一治理超限超载车辆对我市经济影响凸显。目前汽车短、长途运输费上涨1倍,对我市企业来说由于运输路线长,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如梅雁轮胎厂由于原料要从外面进来,产品要运出去销售,每吨轮胎的运输费比治理前增加了3倍。同时目前货运车辆也较紧张,大宗产品如水泥出现难以运出去的问题,对生产有一定影响。
6.经济大环境偏紧,对我市经济影响较大。首先,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我市报省和国家审批的大、中型新建项目难度增大;二是全国、全省经济降温,经济增长放缓对我市经济发展拉动力将减弱,特别是对我市资源型产品如水泥、铁矿石等生产影响将较大;三是由于宏观调控的需要,国家财政将减少赤字预算,这样,基础建设项目,特别是国债投资项目将减少,对山区扶助力度可能减弱。
四.全年经济总体走势判断和预测
在全国、全省经济发展较快的拉动以及我市经济发展后劲较强预期下,展望全年,全市经济将继续加快发展,全年GDP将达到270亿元左右,以中速增长,增幅可望创近十年新高,达12.5%左右。其中第一产业增长幅度将在3%左右。农村劳动力将进一步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民收入将由于外出劳务收入增加和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以及生产经营形势好转而有所增长,但增长的实际幅度不会太高。而第二产业可望增长20%左右,由于市委,市政府进一步重视发展工业,实施“工业梅州”发展战略,再者是前两年和今年上半年工业技改和投资项目增多,工业发展后劲增强,加之今年我市工业的主要产品电力、水泥,卷烟生产销售形势较好,因此,工业对我市经济的主导作用和影响将加大,工业增加值可望增长25%左右。另外,由于今年我市投资规模大幅增大,重点工程拉动明显增强且房地产开发仍较热,第二产业中的建筑业也将有较大增幅。第三产业中,国内消费品市场恢复回升较快,消费热点有所形成,预计第三产业也将保持10%左右的增长。

供稿:综合法规科  撰稿:韩垂尚 第40期(总第385期) 2004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