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字体:
    对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梅州市统计局 数据解读分析 一季度梅州农民现金收入稳定增长 2009-04-24
一季度梅州农民现金收入稳定增长 2009-04-24
来源:本网   时间:2009-06-25 16:33:15   浏览:-
字号:

一季度梅州农民现金收入稳定增长

2009年一季度,全市各地认真贯彻中央和省有关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支农惠农政策,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经过上下共同努力,克服了各种不利因素,保持农村社会经济取得了稳定的发展,促进农民现金收入增幅仍保持了稳步增长。据对全市540户农村居民抽样调查,今年一季度我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646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05元,增长6.8%;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1123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9元,增长3.6%。

一、现金收入增长的主要特点

(一)第一产业收入出现一增三减。一季度农民来自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的现金收入人均358元,同比增长3.5%,农林牧渔业出现了一增三减,其中:牧业收入253元,同比增长14.5%;农业收入63元,同比减少8.7%;渔业收入19元,同比减少41.7%;林业收入4元,同比减少71.4%。农业收入、渔业收入和林业业收入的减少主要是今年1月份开始农产品和渔业产品价格有所下降,导致农民出售农产品产量下降。一季度,农民出售粮食数量人均 4公斤,减少33.3%;出售蔬菜数量人均 5.67公斤,减少4.9%;出售渔业数量人均 1.91公斤,减少23%。牧业收入的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牧业产品价格的稳定。

(二)工资性收入保持稳定增长。一季度,我市各级主管部门进一步将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与转移工作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形成了政府主导,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真抓实干的良好氛围。尽管在2008年下半年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遇到了困难,但市委、市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如免费培训农民工,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农民工就业岗位,妥善安置回流农民工,有效地保证了农民工资性收入的稳定增加。尤其是劳动力的培训和转移力度加大为农民增收作出了很大贡献。据调查,一季度,我市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739元,比上年增加64元,增长9.5%,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的比例达到44.8%,比2007年一季度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农民在非企业组织中得到报酬收入95元,增长11.8%;农民在本地企业劳动中得到的劳务收入106元,增长1%;农民在外务工收入480元,增长14.6%

(三)家庭经营二三产业收入有所下降。一季度农民来自家庭经营的二、三产业现金收入人均186元,同比下降1.1%,其中:工业收入人均26元,下降3.7%;建筑业收入人均42元,增长16.7%;运输业收入人均51元,下降8.9%;批零贸易、餐饮业收入人均39元,下降17%;服务业现金收入人均24元,增长14.3%

(四)非经营性收入稳定增长。政策性因素使农民得到了更多的实惠。抽样调查结果表明:一季度,农民人均非经营性收入(包括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两大部分)为364元,比上年增加30元,增长8.9%。非经营性收入增长主要来自于在外人口寄回和带回、股息红利、房屋和土地租金以及离退休金等收入的较快增长。

二、农民生活消费支出的特点

一季度全市农民生活消费水平稳步提高,生活消费结构切实得到改善,广大农户已不再满足于一般的吃、穿、住等基本生存需要,消费观念有了质的飞跃,消费趋向较高层次发展,主要表现在饮食、居住、家庭用品、医疗保健和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等方面的支出明显增加,呈现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显著特征。

㈠食品消费趋向营养。农民对肉、水果、蔬菜、水产品等消费量有明显增加,营养型趋向明显。一季度全市农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为477元,比去年增加10元,增长2.1%。其中:猪、牛、羊肉消费支出为153元,增长4.9%;水果消费支出为16.3元,增长9.4%;蔬菜消费支出14.4元,增长15.2%,水产品消费支出16.5元,增长10.7%

(二)家庭设备及用品消费、医疗保健和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消费增长较快。一季度我市农民用于购买家庭设备及服务支出人均80元,增长2.3%,居住支出人均199元,增长60.5%,医疗保健支出人均85元,增长18.1%,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人均90元,增长5.9%

三、农民增收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非农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偏低。近年来,梅州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壮大,农村经济实力也不断增强。但对比发达地区,梅州市农村区域经济结构仍不尽合理,第一产业偏重,二三产业偏轻,农村非农产业发展水平仍不高,农民从非农产业获取收入所占比重明显偏低。一季度,从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来看:农民从家庭经营第一产业得到的收入占现金收入的比重为21.7%,二三产业仅占11.3%。从农民在本乡地域内企业劳动得到收入来看:农民在本乡地域内企业劳动得到收入106元,同比增加1元,增长1%,占现金收入的比重仅为6.4%。由于第一产业生产周期长,受制因素较多,不确定性相对于非农产业大,且增长空间有限,而能够使农民增收较快的二、三产业比重偏低,水平不高,直接影响了我市农民收入增长的质量和速度。

2、农资价格居高难下,压缩了农民增收的空间。受农资价格上涨的影响,农民家庭经营费用支出明显增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一季度全市农民家庭经营费用支出252元,比上年增加18元,增长7.7%。其中:第一产业家庭经营费用人均增加38元,增长20.3%。在第一产业中,农业生产费用人均增加6元,增长10.5%。牧业生产费用支出人均增加27元,增长21.8%

四、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及建议

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对自然条件的依赖程度较高,必须要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和科技投入,在有限的耕地面积上不断提高单产,增加农民的收入。

2、加强市场调控,抑制农资价格上涨。有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对农资市场进行监管,抑制农资价格的继续上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同时,要严厉打击和查处出售假冒伪劣农资行为,维护正常的农资市场秩序,保护农民的正当利益。

3、加强农村科技投放力度,大力培养农村适用人才。鼓励人才到农村第一线工作,稳定和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和普及,真正让农民掌握,运用到生产中去。

4、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力度,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加大订单培训和转移力度。以建立劳务输出服务站、健全输出服务体系,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稳定转移。扩大培训主体,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承担农民培训任务。积极组织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撰稿:吴加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