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字体:
    对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梅州市统计局 数据解读分析 加强农村基层统计建设,为“三农”工作提供优质服务 2009-11-13
加强农村基层统计建设,为“三农”工作提供优质服务 2009-11-13
来源:本网   时间:2010-04-01 10:57:14   浏览:-
字号:

13期(总第474期)

梅州市统计局编20091112

加强农村基层统计建设,为“三农”

工作提供优质服务

梅州是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差不多占全市总人口的三分之二,而要实现农业结构稳步调整,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农村社会继续保持稳定都离不开加强对农业、农村、农民各种资料的统计。多年来,中央一直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去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而与之紧密相关的农村基层统计工作,同样也列入了各级党委、政府的主要工作日程。农村基层统计工作,是县级统计的主要立足点和最基层的统计,对整个统计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村基层统计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基本上满足了社会和经济发展以及各级党政决策的需要,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纵深发展,农村基层统计工作显现了与其不相适应的一面,还存在许多亟待探索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我市农村基层统计工作的现况及存在的问题来分析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统计建设,为“三农”工作提供优质服务。

一、我市农村基层统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层统计工作不管从统计对象、统计机构、统计队伍以及统计报表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村基层统计的格局也随之而产生了很大改变。

(一)农村基层统计虽逐步完善,但还没有独立的统计机构。伴随镇统计工作逐步完善,镇级统计人员自然而然地要承担起各行业的综合统计工作,以镇为主体的镇、村两级统计人员,顺理成章地站在了统计的第一线,并得以不断地健全完善。目前,我市有112个乡(镇、街道),其统计机构类型为:合署办公统计机构的乡(镇、街道)有32个,占28.6%;无统计机构,有专职统计人员的乡(镇、街道)有32个,占28.6%;无统计机构,无专职统计人员(兼职)的乡(镇、街道)有48个,占42.8%。全市2165个村(居委会)基本上建立了统计岗位,统计人员一般是文书兼职。

(二)农村基层队伍不断扩大,但稳定性不强,兼职过多。虽然目前镇有明确的统计人员,但是统计人员稳定性不强,兼职过多。一般来说,镇统计员都是镇的在编干部,因而受镇内部干部调整和全县干部工作调整的影响而变动频繁,同时这些统计人员兼职过多。据调查,我市镇级统计人员有131人,其中:专职统计人员有36人,占27.5%;兼职统计人员95人,占72.5%。兼职统计人员每年工作变动率达到30%以上。有这么大的人员变动和这么多的兼职,那么每年就有这么多的统计新手上岗,这样统计数据质量就难于保证。

(三)农村统计人员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但专业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从文化程度上看,现在镇统计人员的文化层次在快速提高,全市131个统计人员中:大专文化以上的人有116个,占88.5%;高中文化的有15个,占11.5%。但从某种程度上看,虽然镇统计人员文化水平较高,而由于工作变动频繁,兼职过多,造成统计人员无力去学习和钻研统计专业知识,因而统计人员往往只能应付统计部门交付的基本工作任务,更谈不上调研分析工作了。

(四)农村基层统计工作条件有较大改善,但现代化统计办公水平较低。从现有条件看,镇统计人员的办公条件相对于过去确实得到了很大的改观,统计人员都拥有自己的办公场地,办公专用品、专用电脑;但从另一角度来看,镇统计人员的现代化办公水平还比较低。目前,我市112个乡(镇、街道)都有专用电脑运用于统计工作,但还谈不上直接用电脑传输报送报表和统计联网,即使有少数几个镇统计站用电脑汇总或处理统计数据,也只能是在电脑上进行简单的计算、操作而已,还未能实质性的进行统计报表工作。

(五)农村基层统计工作有领导分管,但统计法制意识不强,统计行为存在着有法不依的问题。无论是镇的农业统计还是企业统计,各镇都明确了分管领导,且大多数分管领导担负起了组织和协调工作,经常过问统计工作情况,对上报的统计报表审核把关、签字。然而,有些镇的统计数字还存在虚报、瞒报的现象。

(六)农村基层统计工作任务基本能保障完成,但统计基础工作存在着不扎实的问题。从事镇统计工作的兼职人员,不仅承担着常规的统计工作、国家大型普查的调查和临时性的调查任务,还承担了其它的日常工作和中心工作任务,工作头绪多,任务繁重,压力大。多年来,绝大多数的统计人员,克服困难,加班加点,基本完成了统计主管部门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尤其是较好地执行统计报表制度,在规定的时间内报送各种统计报表,保证了全市的统计数据及时汇总上报。但统计基础工作仍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统计台帐未完全落实到位。按规定,镇农业统计台帐必须建到村一级,镇企业统计台帐必须建到村,数据来源于企业和个体户。但部分镇没有按要求落实到位,有的即使建了台帐也形同虚设。二是统计移交手续不按规定执行。新、老统计人员不碰面,统计工作手续不交接的问题时有发生,以致新接手的统计人员不了解统计的制度规定和具体要求,甚至找不到统计报表,工作无从下手,严重地影响了统计工作的正常进行。三是统计资料的管理不严格。部分镇在统计资料管理上持无所谓的态度,未按《统计法》和《档案法》的规定,搞好统计资料的整理、立卷、归档工作,较多乡镇存在统计资料断档,个别镇还发生过统计年报资料丢失的问题。

总的来说,目前农村基层统计工作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和进步,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索和解决。

二、加强农村基层统计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针对目前农村基层统计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我们认为要真正加强完善农村基层统计工作,需要从以下八个方面入手进行大力度的改革和探索。

一是改革统计调查制度及方法。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主体不断增大且日趋多样化,人流、物流、资金流更加活跃,现行的全面统计制度和方法已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新形势。要在高质量搞好普查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和实施抽样调查方法,减轻乡镇统计人员的工作负担和压力,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建立起周期性普查与经常性抽样调查互为补充的新型统计调查制度。

二是改革政绩考核办法。现行的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办法,重经济总量、重发展速度,轻综合经济效益,促使少数干部工作务虚,相互攀比,不利于干部的健康成长,也给统计工作造成了不良影响。要改革政绩考核办法,剔除涉及总量与速度的考核指标,保留能体现工作最终成果的效益指标,如上缴税收、实现利润等指标,营造宽松而求真务实的统计工作环境。

三是要加大统计体制和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力度。统计人员可否实行委派制,统计方法制度能否更贴切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有实质的意义和灵活性,只有这样才可能稳定队伍,完善机构,巩固职能地位。在镇设立名符其实的综合统计站,并配备1-2名专职统计员,具体负责镇所有行业的统计工作,在镇的其他部门不再配备统计人员。综合统计站由县统计局垂直管理,机构、编制,人员、经费上划。这样,既可使县级政府统计部门加强对镇统计的管理和调控;又可杜绝数出多门,提高统计部门的权威性。

四是要加大农村基层统计的基础工作建设。要把统计基础工作作为统计执法和统计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以确保农村基层统计工作数出有门,报出有据,真真实实地反映出经济发展实情,真正使统计工作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切脉器,预警灯。

五是要加大农村基层统计人员的培训工作。统计人员素质决定了统计工作的质量。要切实抓好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统计法律法规教育和统计业务知识教育。建立起岗前培训、继续教育培训体系。要把统计培训列入统计整体工作的重要体系,可以采取集中学习,发放资料自学等方式加强统计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水平。

六是要加大农村基层统计的现代化办公水平。要逐步实行县镇两级的电脑联网,逐步实现统计站对县局电脑传输上报报表,真正做到统计的“快、准、精”。

七是要加大农村基层统计的调研分析力度。真正使死数据变为活材料,不断推出一些“快、准、好”的统计精品产品,不断提高统计的决策参谋作用。

八是加大统计执法力度。一要进一步加大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把统计普法列入全县普法的内容,在全社会开展大张旗鼓的、形式多样的统计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统计人员及社会各阶层的法律意识,形成全社会支持统计工作、配合统计工作的良好局面。二要进一步加大统计执法的处罚力度。彻底改变处罚不到位,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对违反统计法律法规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处理。

总之,搞好农村基层统计工作,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是为“三农”工作提供优质服务的保障。从《统计法》的宣传贯彻,统计机构的单列,工作经费的保障,工作环境的优化都足以证明农村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最近,广东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统计工作的通知》,这无疑给农村基层统计改革提供了机遇。可见,切实加强新时期农村统计工作,特别是基层的统计工作,将是统计事业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撰稿:张元韬 吴加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