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运行平稳增长速度放缓
──我市2008年1-5月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08年1-5月,我市经济比较平稳,投资、消费升温,财税形势比较喜人,但近期运行趋势不容乐观,主要情况如下: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1、生产总值稳步增长,增长速度有所放缓。
据初步核算,我市首季地区生产总值95.9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3%,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1.3个百分点。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4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5%,增长幅度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39.3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6%,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4.9 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35.04亿元,比增8.0%,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4.3 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4.27亿元,比减3.9%;第三产业增加值36.1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1%,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
2、农业发展势头良好,农民生产积极性较高。
我市春种春收面积增加,据统计,春种农作物播种面积242.5万亩,比增1.03%。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62万亩,比增0.82%;经济作物种植面积42.5万亩,比增0.2%;其他作物种植面积37.99万亩,比增2.88%;蔬菜种植面积28万亩,比增3.8%。春收农作物播种面积81.77万亩,比增0.36%。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3.6万亩,比减0.23%,产量4.8万吨,比增3.64%;蔬菜种植面积42.5万亩,比增0.26%,产量56.2万吨,比增1.76%。
第一季度我市农业保持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首季预计农业总产值为32.57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种植业15.57亿元,同比增长3.5%;林业1.07亿元,同比增长7.18%;畜牧业13.53亿元,同比增长5.13%;渔业1.9亿元,同比增长5.25%;农林牧渔服务业0.38亿元,同比增长8.97%。生产发展的主要原因:一是农产品价格走高,调动了农民的种养积极性;二是需求比较旺盛,特别是春节和元宵节期间对农产品、畜牧产品、和渔业产品需求较大;三是政策扶持,农业生产受国家多项惠农政策的扶持,增强了农民生产信心。如饲养母猪每头补贴50元、母猪保险每头补贴48元、综合粮食补贴每亩补19元,其中种粮大户补25元。
3、工业增长速度大幅下降, 工业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1-5月累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26.2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5%,增速比去年同期减少8.6个百分点。其中大中型企业完成总产值75.4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增速比去年同期减少10.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8.4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2%,增速比上年同期减少8.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效益有所回落,据42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1-2月累计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11.49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10.0%,增速比去年同期减少16个百分点。预计今年上半年难以保持上年同期较高的效益水平。
4、固定资产投资较旺,投资结构改善。
1-5月,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完成30.68亿元(不含高速公路投资数),与上年同期比增长27.8%,增速比去年同期减少5个百分点。投资结构中基本建设投资10.96亿元,同比增长9.9%;更新改造投资1.94亿元,同比增长31.1%;房地产开发投资4.61亿元,同比增长17.5%;其他投资13.15亿元,同比大幅度增长52.6%,其他投资中主要是工业投资大幅度增长,这是可喜的开局,是贯彻落实“工业梅州”发展战略的真正举措。
5、国内商品消费旺盛,物价上涨明显。
1-5月累计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2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9%,增速比上年提高10.8个百分点,其中,县及县以上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0.38亿元,同比增长28.7%; 县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5.87亿元,同比增长22.2%。国内商品消费旺盛,一定程度上拉动和刺激了经济发展,但也使物价明显上涨。前个5月,物价总水平大幅度上涨。1-5月累计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7.3%,同比上涨7.3%。
6、贸易出口增幅提高,利用外资大幅增长。
全市前4个月累计完成贸易出口总额15394 万美元(不含保税区 78万美元),同比增长38.5 %,增长幅度比上年同期提高19.9个百分点。其中: “三资”企业累计完成出口8987万美元,同比增长75.7 %,其他类型企业累计完成出口6402万美元,同比增长7.6%。全市1-4月累计实际利用外资6859万美元,同比增长31.2%。
7、财政收支运行较好,金融形势比较平稳。
1-5月财政总收入28.6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9%。地方一般预算内财政收入完成9.3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15%。拉动地方财政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城市维护建设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这三税共增收8949万元,拉动一般预算内财政收入增长11.27个百分点。各县(市区)中增长幅度较高的有梅江区增长28.16%;兴宁增长30.40%;蕉岭增长28.72%;五华增长31.72%。财政支出为23.5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2%。支出增长幅度较大的原因主要是调资增资、市级统一津贴及省追加社保、教育、水利、卫生专款等影响。
5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541.81亿元,比年初增长12.1%,其中企业存款余额87.06亿元,比年初增长22.3%。储蓄存款余额390.93亿元,比年初增长12.5%,储蓄增长比上年明显加大,表明股市资金回流明显。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23.51亿元,比年初增长3.7%,但只占人民币存款余额的41.3%,存、贷款差额仍较大。贷款余额中短期贷款93.78亿元,比年初减2.9%,中长期贷款125.81亿元,比年初增长8.8%。现金回笼力度继续加大,至5月末,全市现金回笼累计28.31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回笼1.94亿元。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业增长速度大幅下降,生产后劲不足,形势不容乐观。
工业在我市经济中起举足轻重作用,其增加值占我市GDP比重为36%,受国家宏观调控及原、燃材料上涨和我市大力整顿小钢铁和木材加工企业(目前已关闭100多家企业)等因素影响,1-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8.6个百分点,首季工业对我市GDP增长贡献率为35.5%,拉动GDP增长仅2.9个百分点,其对我市经济的贡献率和拉动力均有所下降。由于近几年工业投资不多,新增生产能力较少,同时现有企业又面临成本上升效益下降压力,因此工业生产将面临后劲不足的问题,下半年工业形势不容乐观。
2、企业生产成本上升,自身难以消化,影响经济效益。
由于去年以来原、燃材料和劳动力价格持续上涨,企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有的自身已难以消化,如我市水泥生产,虽产量增加,但经济效益不好,增加值率下降,有色金属冶炼受国际、国内铜材猛涨的影响,生产压产 (蕉岭金达铜材甚至停产),影响增加值减少几千万元,有色金属冶炼全行业增加值下降25.5%。火力发电厂,煤炭紧缺,第二季度进口的优质煤(如越南煤)又大幅提价近一倍,成本高企,上网电价倒挂,有的企业甚至出现发越多电,亏越多的状况,因而有的发电企业只能保守生产甚至压缩生产。
3、人民币持续升值,外贸企业、产品出口创汇企业生产经营效益受影响。
人民币升值在2007年升值近10%的基础上,今年1-5月又加速升值,已突破7元大关。如我市的陶瓷工业,受人民币升值影响严重,大埔、丰顺县有几十家小陶瓷企业甚至停产。
4、物价大幅度上涨,居民实际收入下降。
据市区抽样调查1-5月市区居民消费价格上涨7.3%,物价出现中度通货膨胀,但据居民家庭抽样调查,居民实际收入没有高于物价增长,首季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如果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则实际收入有所下降。如:1-3月累计,市区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3752 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0.1%(增幅较小原因主要是上年同期补发工资和津贴,基较大)。市区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2650元,同比增长14.8 %,据530户农村居民家庭抽样调查,首季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541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84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9%。
三、今后发展的有关建议
1、大力发展经济效益好的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我市第一产业是具有发展潜力和优势的,关键是要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建议加快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在发展原有经济效益好的传统产品基础上,推广有发展前景的新品种,提高农产品质量,大力发展优势绿色食品,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2、坚定加快工业化进程信心,推进地方经济发展。要进一步落实“工业梅州”发展战略,在保证维持我市良好的生态环境,减少污染的前提下加快工业发展,带动其它产业发展。对资源优势的产品生产实现资源产品的深加工,提高资源型产品的附加值,继续做大做强原有基础的建材、电力、烟草、电子信息四大支柱产业,同时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带动我市优势农业发展。继续增加工业投资,增强发展后劲。
3、继续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增强投资拉动力。与其他发展较快的山区市对比,我市投资水平不算高,近几年投资这驾马车对经济拉动较弱,因此千方百计地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是加快我市今后经济发展速度的重要措施之一。特别是要推进对我市经济影响大,举足轻重的项目投资,2008年列入我市计划的亿元以上重点项目有51个,总投资396亿元,这为梅州大幅度增加投资,为梅州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