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梅州经济运行状况分析
今年上半年,我市经济在“四个梅州”发展战略的积极推动下,呈现稳步、快速、协调、健康的发展态势,各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实现较快增长,投资生产与需求比较协调发展,经济运行质量得到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稳步上升。
一、经济运行的特点
1、经济发展实现提速。上半年累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19.4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3%,增速比第一季度加快2.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则加快3.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29.86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完成50.2亿元,增长23.4%,第三产业完成39.43亿元,增长7.8%。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构成比例为25.0%:42.0%:33.0%。
2、工业生产大幅增长,效益良好。在市委、市政府实施工业梅州发展战略一年多来,我市工业呈现迅猛发展的势头,工业梅州成效显著。在去年工业生产赶上全省的末班车后,今年又出现历史上少有的快速发展势头。 1-6月份累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71.98亿元,比去年同期净增产值24.27亿元,增长40.2%,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30.3个百分点;各经济类型的工业实现全面增长,其中国有企业产值份额最大,增速最快。1-6月国有企业完成总产值25.0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4.8%,同比增长71.5%。1-6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5.69亿元,同比增长37.0%,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26.8个百分点。各县(市、区)中工业增加值份额最大的为梅县,上半年完成增加值7.56亿元,占县域工业增加值的45.8%;增长较快的有丰顺县和五华县,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7.9%和37.0%。规模以上工业效益良好。1-5月累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15.86亿元,同比增长1.19倍,其中利润总额3.99亿元,增长92.1%,税金总额11.87亿元,增长1.29倍。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159.85%,同比提高37.79个百分点。
3、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今年1-6月,全市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50.97亿元,同比增长45.9%。全市县及县以上单位(不含高速公路投资数)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28.1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3.2%,增速比去年同期上升24.5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建设投资9.57亿元,增长42.4%。新增投资主要体现在更新改造上,上半年完成更新改造投资额7.98亿元,增长3.4倍。其中广东粤嘉电力有限公司梅县B电厂和梅州宝丽华电力有限公司丙村荷树园发电厂共完成更新改造投资额5.71亿元,占更改投资额的71.6%;房地产开发投资从去年以来呈平稳增长态势,上半年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额6.06亿元,增长5.7%。从分产业看,全市完成投资主要投向二、三产业,其中第二产业完成投资额15.8亿元,占56.1%,增长90.2%,第三产业投资额12.32亿元,占43.8%,增长23.4%。各县(市、区)中投资额较大的有梅县和蕉岭县,分别完成投资额12.41亿元和3.57亿元;增幅超过全市平均增幅的有梅县和五华县,分别增长128.7%和82.6%。
4、消费需求较快增长,市场物价小幅上升。随着消费环境的逐步完善和社会对经济的预期普遍向好,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我市商品消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今年前6个月累计,全市共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4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6%,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5.3个百分点,其中县及县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5.71亿元,增长15.2%;县以下完成22.7亿元,增长11.9%;城市商品消费增长快于农村消费增长3.3个百分点。1-6月累计平均,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8%,同比上升2.8个百分点。从分类指数看,八大类商品中呈现三升五降的局面,其中价格上升较快的有: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和居住类,同比分别上涨7.7%、3.3%和3.4%;价格下降较大的有衣着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同比分别下降4.7%和3.0%。
5、对外经济快速发展。前5个月累计全市完成贸易出口总额1.2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8.3%。其中国有企业出口4490万美元,增长65%;“三资”企业出口3720万美元,增长72%;以私营企业为主的其它类型企业出口4164万美元,增长189.6%。出口产品主要以机电产品为主,出口国家和地区主要为香港、美国和欧盟国家。1-6月全市新签利用外资合同项目56宗,比去年同期增加9宗,合同协议金额1.17亿美元,同比增长21.8%,实际利用外资金额9675万美元,同比增长32.2%,其中外商直接投资9065万美元,增长30.5%。
6、财政收入大幅增长,金融运行保持稳定。1-6月份,全市财政收入较快增长,财政支出合理控制。上半年累计完成一般预算收入5.85亿元,同比增收1.55亿元,增长35.5%,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2.9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增幅高18.4个百分点,在全省21个市中位居第2位,在五个山区市中列第2位;其中税收收入完成5.19亿元,占一般预算收入的89%,同比增长35.4%,非税收入完成0.66亿元,占11%,增长36%。从预算级次看,全市九个核算单位一般预算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增幅都达到了两位数,其中增幅超过全市平均水平的有市本级、平远县和五华县,市本级增收最多,占全市增收总额的55%,增幅最大,达64.0%。1-6月份累计,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4.26亿元,比去年同期减支0.72亿元,减幅为4.8%。至6月底,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73.18亿元,比年初增长7.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70.2亿元,增长12.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18.6亿元,比年初增长1.7%。
7、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上半年累计,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92元,同比增长8.0%;人均消费性支出3176元,增长5.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052元,增长3.5%,农民人均现金支出1897元,下降0.3%。
二、经济运行中显现的主要问题
上半年我市经济从总体上看,各类经济指标取得喜人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在经济发展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1、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1-6月,全市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3%,除市直外,县(市、区)生产总值同比只增长9.3%。从分县(市、区)看,县与县之间发展发展速度不平衡,增幅最高的是梅县,增长13.1%;最低的为五华县,为6.7%,我市八县(市、区)中,增幅超过10%的只有梅县和蕉岭县。
2、从各经济类型的工业增长情况看,国有企业产值比例所占份额最大,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4.8%,体现了我市现阶段经济仍以国有企业为主,上半年,国有工业总产值增长71.5%,大大高于其他非国有工业企业。
3、从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看,亏损企业面有所扩大。1-5月份,我市亏损企业为121个,同比上年增加了二个,亏损金额提高了9.3%,达1.46亿元。部分企业亏损、破产的压力仍在。
4、投资总量仍偏小。上半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虽然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但与二十一个地级市比,投资总量仍排在第十三位,从人均比、从经济基础看,这样的投资仍不能适应我市“四个梅州”发展战略的需要。
5、第三产业增幅偏低。上半年我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仅增长7.8%,排在全省各市第三产业增幅的最后一位,且与计划增长12.8%的对比,仍差5个百分点。
6、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和在岗职工人数仍呈减少之势,就业形势仍然严峻。六月末,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为217537人,比上年末减少4778人;在岗职工为215817人,比上年减少4157人。
三、下半年经济发展预测
从全市上半年经济运行状况分析,以及在“四个梅州”发展战略的推动下,预计我市下半年经济运行仍能保持较乐观的向上发展势头。
一是我市实施“四个梅州“发展战略一年多来,求发展思想已深入人心。各县(市、区)采取了一系列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措施,必然会给经济的发展带来强有力的促进作用。
二是上半年我市经济已取得了12.3%的增长,且主要是在第二产业较高的增长速度带动下完成的。纵观下半年我市经济走势,第二产业的工业经济仍会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继续为我市经济发展起着领头羊的作用。同时,根据产业特点,第三产业下半年也会有较为乐观的增长,预计全年可达10%左右,比上半年的增长会有所提高。
三是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的强力拉动,为我市经济快速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上半年我市加快了公路建设的投入,累计完成公路建设投资12.7亿元,同比增长了93.2%。尤其是梅河高速公路的加速建设,上半年即完成了10.62亿元的投入,直接拉动我市公路建设投资增长81.2个百分点。在工业投资方面,立足于“工业梅州”的发展思路,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加快了工业投资力度,上半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5.45亿元,同比增长1倍。在正常情况下,投资的连续性是较好的,因此,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仍会较好。上半年意向项目达253宗,合同金额268.7亿元,在建(企业)项目592个,计划投入资金177.6亿元,这些项目的建设,均为我市下半年及今后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奠定坚实基础。
供稿:综合法规科 撰稿:谢衍通 第37期(总第38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