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字体:
    对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梅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双拥工作 梅县区聚焦“四个三”,打通服务退役军人的“最后一公里”
梅县区聚焦“四个三”,打通服务退役军人的“最后一公里”
来源:南方+   时间:2025-08-07 18:01:17   浏览:-
字号:

  “虽已脱下军装,仍要坚持军人本色”“为社会公益贡献力量是我们的责任担当”……“八一”建军节前夕,梅县区有一群退役军人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组织下参加无偿献血公益活动,捐献血液3700毫升,用行动诠释了“退役不褪色”的军人本色。

  今年“八一”建军节前后,梅县区组织开展“八一”系列走访慰问活动,向驻梅部队、退役军人及优抚对象送去温暖关怀。区、镇、村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按照网格化服务管理制度,组成多个慰问组,深入退役军人及优抚对象家中开展走访,送去慰问物资等共计48万多元。

  三年来,梅县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坚持“四个三”工作措施,以落实“三大工作”为着眼点、推动“三项工程”为着力点、搭建“三个平台”为支撑点、拓宽“三个维度”为落脚点,全面提升梅县区退役军人事务工作,为广大退役军人带来幸福感、荣誉感。


“八一”建军节前夕,梅县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无偿献血公益活动。受访者供图

“八一”建军节前夕,梅县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无偿献血公益活动。受访者供图


  政策落实快

  落实三大工作 精准实施帮扶救助

  不久前,水车镇一名退役军人廖先生申请了一笔应急救助资金。“7月8日提申请,10日我们去他家确认情况、开证明,29日就完成了前期流程。”水车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介绍,如果顺利的话,廖先生很快就会收到这笔应急救助资金。

  有力的保障得益于全方面落实的优抚政策,各类抚恤补助及时帮助优抚对象解决难题、渡过难关。梅县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将优抚政策、“阳光安置”政策、双拥工作作为三大工作,通过严格落实、精准帮扶,及时为优抚对象解决问题,确保安置工作公平公正,做好“地方拥军优属,军队拥政爱民”双拥工作,为每一名退役军人做好服务保障。


“八一”建军节前夕,梅县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到退役军人及优抚对象家中走访。南方日报记者 刘明心 摄

“八一”建军节前夕,梅县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到退役军人及优抚对象家中走访。南方日报记者 刘明心 摄


  三年来,梅县区为7972名优抚对象发放优待金、医疗补助和大病救助金等3418.67万元,实现“应享尽享”;为934名困难退役军人申请临时救助62.38万元,解决“急难愁盼”。

  梅县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还联合梅县区老促会为烈士后裔发放助学金,联合医疗机构开展“健康义诊”,引导社会组织、志愿者结对帮扶困难退役军人。

  工程效率高

  推进三项工程 提质改造硬件设施

  电梯代替步梯、活动空间变大、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梅县区军休家园针对服务对象进行适老化改造,各类生活设施和家用电器让老年人生活起居更加方便。

  为确保基本满足军休干部活动和军休工作人员办公需求,梅县区大力投入老旧小区改造和军休家园建设,提质改造梅县区光荣院,将梅县区光荣院床位扩至55张,每个床位按三星级标准配置设施,对光荣院的院容院貌进行全面的绿化、美化、亮化提升改造,并且对院内电梯进行提升改造。此外,梅县区还大力投入梅县区革命烈士陵园提质改造,建设展陈馆、门楼、停车场、园林绿化、烈士墓地、英烈事迹墙等。

  目前,梅县区光荣院第三期改造工程正在进行中,将拆除重建原两层的旧楼房,新建电梯1座、新增床位45张等,预计今年8月竣工。

  服务暖人心

  搭建三个平台 常态开展服务保障

  “爱国拥军促进会是政府与退役军人之间的连心桥。”梅县区爱国拥军促进会会长洪森胜已连任两届,不仅常常组织慰问帮扶活动,还利用自身企业资源为退役军人提供就业岗位。谈到爱促会曾经帮助过的困难老兵,洪森胜十分感慨:“当看到他们住进新房子、用上新家具,改善了生活条件时,我真正明白了爱促会的意义。”

  2018年,梅县区爱国拥军促进会成立,积极发挥桥梁纽带的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拥军优属事业。近三年以来,梅县区爱促会组织走访慰问困难退役军人,发放慰问金,并连续两年开展助力困难退役军人子女求学活动,帮助了7名学子圆梦大学。

  近年来,梅县区积极搭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爱国拥军促进会、就业创业信息交流平台三大平台,提升服务水平。梅县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开展“四尊崇”“五关爱”“六必访”活动,常态化信息采集、建档立卡、更新信息,持续开展上门悬挂光荣牌,开展特色“红梅”志愿服务,为广大退役军人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保障。

  整体创标杆

  拓宽三个维度 提升全区服务水平

  走进水车镇水车村党群服务中心,荣誉墙上展示着许多梅县区退役军人和党员干部的优秀事迹,老班长工作室成员负责挖掘和收集退役军人故事,不断丰富荣誉墙的内容。

  作为广东省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补强站点”,水车村退役军人服务站通过及时传递政策信息、积极反馈退役军人需求、为困难退役军人提供帮助等方式,强化服务保障,打造职责明确、运作规范、服务高效且充满温馨的“退役军人之家”。


水车村退役军人服务站是广东省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补强站点”。南方日报记者 杨斐君 摄

水车村退役军人服务站是广东省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补强站点”。南方日报记者 杨斐君 摄


  “除了在微信线上常态化推送就业信息,我们还会组织退役军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水车村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鼓励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是服务站的一项重要工作,不仅积极转发举办退役士兵短期职业技能培训班的通知,而且发挥各项资源优势助力退役军人创业,树立“退伍不褪色”的退役军人典范。

  梅县区积极打造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标杆站点”,2024年以来,从“点、线、面”三个维度,推动全区镇村站点上新台阶,创建扶大高管会和铁炉桥村退役军人服务站“标杆站点”、水车镇和水车村退役军人服务站“补强站点”、南口镇和南口居委退役军人服务站“标杆站点”,构建全区“一盘棋”,营造“比学赶超”良好氛围,整体提升全区退役军人工作效能。



  梅县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成效

  落实优抚政策无死角

  三年来,梅县区为7972名优抚对象发放优待金、医疗补助和大病救助金等3418.67万元,实现“应享尽享”;为934名困难退役军人申请临时救助62.38万元,解决“急难愁盼”

  开展安置工作公平公正

  三年来,梅县区共接收符合安排工作退役士兵40人,接收自主就业退役士兵462人,共有139名退役士兵参加短期职业技能培训,专业涵盖高空作业、叉车、电商等人才市场紧缺岗位

  搭建平台实现高效服务

  梅县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三年来走访退役军人约3.5万人次,累计投入慰问物资折合270万元,开展特色“红梅”志愿服务800多场次,退役军人参与达3600人次。

  梅县区爱国拥军促进会三年来组织开展走访慰问活动15场次,发放慰问金3万余元

  打造标杆站点以点带面

  2020年成功创建了6个省五星级、4个省四星级、10个省三星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2021年成功创建了20个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


  

  ■相关

  汇聚社会力量 共建军民鱼水情

  近日,梅县区组织开展“八一”系列走访慰问活动,不仅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还吸引了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及志愿者的积极参与。政府搭建平台,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为广大退役军人带来更加温暖的关怀和服务。

  梅州市惠耳听力举行爱心捐赠仪式,为4名听力受损的困难退役军人捐赠助听器,总价值4万元。

  梅县区爱国拥军促进会组织爱心企业到困难退役军人家中走访慰问,共送去慰问金2万元。志愿者与慰问对象亲切交谈,叮嘱他们保重身体,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梅州铁炉桥医院到梅县区军休所开展送医送药及健康讲座活动,医务人员携带血压仪、心电图机等专业设备,现场为军休干部进行多个项目的身体检查。专家们认真询问军休干部的身体状况,对他们的慢性疾病、日常用药等进行详细指导,制定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



  ■一线实践

  白渡镇实现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全域覆盖

  不久前,白渡镇一名退役军人谢国强领到了一笔临时困难救助资金。据白渡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介绍,得知谢国强遇到困难后,服务站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一方面加快审核流程,短时间内帮助谢国强申请到1万元“广东省退役军人应急救助资金”,另一方面主动对接教育部门,为其女儿落实助学金政策。

  精准救助困难老兵是白渡镇退役军人服务的重点工作,自2019年10月广东省退役军人应急救助基金成立以来,白渡镇已累计协助10名退役军人成功申请应急救助资金,有效缓解困难老兵的经济压力。

  “每年春节和八一建军节前后,本站会组织全镇25个村(居)进行‘大走访’,上门走访辖区内的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说。为落实镇、村退役军人服务站常态化联系走访退役军人制度,提高上门走访率,服务站在“六必访”基础上,确保“重大疾病必访、重大家庭变故必访、重大突发事件必访”,对困难退役军人登门入户、见人见面。

  目前,白渡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已构建起镇村两级服务体系,实现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全域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