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字体:
    对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梅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 市旅游局2015年度市级部门预算公开情况说明
市旅游局2015年度市级部门预算公开情况说明
来源:本站   时间:2015-11-11 00:00:00   浏览:-
字号:

一、部门基本情况
(一)部门机构设置、职能
市旅游局设5个内设机构
(1)办公室
负责文电、会务、人事、财务等机关日常工作;承担信息、政务公开、制定旅游行政人员教育培训工作计划、文件的合法性审核工作;协助领导做好旅游服务质量等的行政复议、诉讼等工作。
(2)规划资源统计科
研究全市旅游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承担旅游体制改革的工作;指导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指导旅游景区的规划和建设及服务质量标准;会同有关部门对旅游景点建设项目进行审核;组织、指导做好旅游行业的统计等工作。
(3)行业管理科
指导导游管理中心的工作;负责旅行社、旅游饭店星级的审核、报批和营业部的审核、备案管理工作;做好出国(境)旅游的规范、管理及协调工作;实施旅游住宿、餐饮、旅行社等的服务质量标准;指导旅游企业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旅游行业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指导和规范旅游行业保险等工作。
(4)市场开发科
承担国内、国际旅游市场包括港澳台旅游市场的开发工作和交流合作事务;制订开拓国内外客源市场的整体规划和阶段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旅游网站、旅游节庆活动的协调;引导休闲度假、自驾旅游,实施国民旅游休闲计划;指导旅游产品、旅游商品的开发。
(5)质监执法科
承担全市旅游服务质量和市场监督体系建设,负责全市旅游服务质量监督工作、游客和群众来信来访的综合协调工作,受理旅游服务质量投诉及民声热线咨询,协调处理旅游服务质量纠纷,发布旅游服务质量公告;查处旅游服务质量的欺诈行为、旅行社超范围经营、非法转让许可证等各种违规行为;依法查处导游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承担节假日旅游的综合协调工作。
市旅游发展中心(市旅游局下属事业单位)
主要任务:承担旅游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工作,负责旅游行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开展旅游行业规范、标准的研究等工作。
(二)人员构成情况
(1)旅游局机关:2015年初行政编制13名,机关事业编制5名,后勤服务人员数2名。(2)下属事业单位:梅州市旅游发展中心,事业编制5名。(3)实有人数:旅游局机关:2015年初共有人数24人,其中:公务员18人,机关工人6人。旅游局机关退休人员:2015年初退休干部、职工9人。梅州市旅游发展中心:2015年初共有人数5人。2015年初财政供给人员总计38人。
(三)预算年度的主要工作任务
旅游工作思路:概括为“12345”,即“树立一大理念,围绕两条主线,突出三大重点,抓好四项工作,打响五张品牌”。
(1)树立一大理念
抓文化旅游也是抓实体经济理念落实粤东西北和原中央苏区两大振兴政策,大力发展健康养生、休闲度假等旅游实体经济,尽快把丰富生态优势转化为蓬勃发展的经济优势,加快培育文化旅游主导产业,更好开创梅州旅游发展新局面。
(2)围绕两条主线:创新发展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
一是推进综合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完善旅游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企业经营机制。二是延伸产业链条,建立产业集群,推动主要景区转型升级,增加参与性、互动性产品,开展“梅州有礼”,向游客推荐梅州旅游必购手信。
(3)突出三大重点
一是培育重点旅游项目。在招商引资上包装牵动能力强、创意好的复合型休闲度假类旅游项目。重点推进雁洋生态产业园、五指石、熙和湾、瑞山等生态旅游区建设;加快松口古镇、客天下、麓湖山等文化旅游区建设。
二是加强旅游宣传营销。拓展三大旅游市场:开拓境外市场,深化“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交流合作和旅游推广,在东南亚国家及台湾、港澳等地设立10个以上旅游推广中心;拓展省外市场,大力开拓京津冀、长三角、华中、华南、福建和江西等客源市场;持续加强省内汕潮揭、珠三角重点客源市场,和国内重点城市、东南亚地区开展针对性强的宣传推介活动;继续开展“我带大家游梅州”活动,全市旅游消费热点。主推三大旅游线路。休闲养生旅游线 ,红色寻踪线,自驾游旅游线。创新三大营销方式,开展整体营销,统筹我市旅游企业市场资源,创新网络营销,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微电影、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办好3个平台(旅游门户网站、微博、微信)。加强与新浪、腾讯同程等网站进行有效合作,建立合作营销。实施“引客入梅”奖励政策,引导珠三角、潮揭汕、厦漳泉等主要客源地旅行社,做旺梅州旅游市场。
三是推动旅游公共服务建设。开展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大行动。加强服务设施建设,重点抓市县两级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智慧旅游建设,推动 “一中心四平台”(云计算中心、公众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综合监管平台和企业智能平台)建设,引导建设好一批智慧酒店、景区、旅行社。
(4)抓好四项工作
一是抓好科学规划。完成“十三五”旅游规划编制工作。 二是抓好融合发展。与工业、农业、林业、体育等相关产业融合,把精致高效农业、森林公园、水利工程、工业生产、体育赛事转化为优质的旅游产品。三是抓好市场监管。加强与公安、工商、交通、质监等部门联合执法。加强安全管理,强化安全责任落实。四是抓好队伍建设。加强作风建设,通过各类型培训,提升全市旅游行政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5)打响五张品牌。
一是要打响生态牌。擦亮 “国际慢城”和“世界长寿乡”金字招牌。二是要打响文化牌。整合全市名人名居、古镇老街、名寺古刹、历史典故等客家文化资源,打造客家文化游、名人名居游、人杰地灵探秘游、客家人寻根游等经典线路。三是要打响红色牌。放大叶剑英纪念园辐射效应和中央苏区经济效应,主动对接《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促进红色土地早日实现绿色崛起。四是要打响养生牌。打响 “中国温泉之城”、“热矿神泥”特色品牌。五是要打响名人牌。依托晚清杰出的外交家黄遵宪、爱国保台志士丘逢甲、洋务活动家丁日昌、张裕葡萄酒创始人张弼士、世界球王李惠堂等一大批名人贤士资源,打造一批精品旅游资源。

二、收入支出预算说明
(1)2015年财政拨款收入预算798.37万元。
(2)2015年支出预算798.37万元。按用途划分:基本支出预算378.37万元,占47.39%,其中:工资福利支出239.88万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72.89万元,商品和服务支出65.6万元;项目支出决算420万元,占52.61%,主要支出项目:旅游宣传经费400万、旅游招商费20万。
三、“三公经费”支出说明
2015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预算共99万元,具体情况如下:
1.因公出国(境)费预算支出32万元。开支内容包括:用于拓展东南亚等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地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国际旅费、住宿费、伙食费、公杂费等。与2014年预算同比增长276.47%,增长原因:落实全市“一带一路”倡议,按市委市政府要求,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开拓港澳台、东南亚地区旅游市场,。
2.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预算支出37万元,主要包括:公务车保有量3辆(其中旅游协会1辆),全年运行维护费支出8万元,平均每辆2.6万元,旅游宣传、招商等租车费22万元。与2014年预算同比下调22.92%。
3.公务接待费预算支出30万元,主要用于旅游宣传推介、旅游招商工作招待费。与2014年预算同比下调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