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
第二批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名单
共有6条省内跨市主题历史文化游径
包含相关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点合计72个
其中,我市新增
金山顶—望杏坊大觉寺—古洲村守成居
等3个点列入广东省历史文化路径(第二批)
——“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历史文化游径”
梅江区
以抗战时期岭南高校
迁址粤北办学的历史足迹为主线
通过走进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
让公众深入了解华南教育变迁史
传承华南教育烽火精神
弘扬抗战精神
延续红色血脉
传承爱国主义和艰苦奋斗精神
现在小编带你了解一下梅州的
“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历史文化游径”吧~
金山顶
(国立中山大学临时办事处)
1945年2月下旬,中山大学先在梅城东较场民众教育馆楼上设临时办事处,不久迁至梅城金山顶县立图书馆。当时,来梅登记员生已有百余人,在途中者约近千人。办事处为来梅员生接洽住宿地点。而校本部借梅县公共体育场(东较场)背的私立学艺中学校舍办公。该纪念地为中山大学迁战时徙至梅州的通讯处和校本部遗址,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文保路1号(金山顶),占地面积46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090平方米。
望杏坊大觉寺
(国立中山大学理学院)
1945年4月初,理学院院长任国荣在《中山日报》刊登通告,通知学生院址选定在梅县上市大觉寺(当时亦是城西小学校址)。在梅县复课这段时间,留校任教的张宏达等租赁了梅县城西杨屋作为居所,常到梅县城北的广东省立高级农业学院图书馆绘图,贴在讲义上,作为教学参考。
该纪念地为中山大学战时迁徙到梅州的理学院遗址,地址位于梅江区城西西区萝卜坪梅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院内,建筑为建于唐代的古寺院,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梅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洲村守成居
(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
1945年初,中山大学文学院由从乐昌坪石迁移至梅县城北古洲村曾龙岃守成居进行教学工作,如今建筑依旧保存完好。
该纪念地是中山大学战时迁徙到梅州的文学院旧址。城北镇古洲村位于梅城环市北路以北。作为古时候梅城对外交往的陆地"咽喉",曾龙岌因其便利的交通条件、优美的自然环境曾经吸引众多官吏商贾在此定居。这些蕴含着浓浓客家文化的民居建筑,大都依"岌"而建,与田园形成和谐美丽的景致,适应客家先辈在迁徒和发展过程中的需要,处处展现客家精神和人文历史,有着独特的文化个性。占地面积:1200㎡,建筑面积:1800㎡,房间数量:38间,建筑年代:19世纪20年代。保存情况:主体保存较好使用现状:尚有曾氏后人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