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下午,梅州市非遗工作推进会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交流座谈会在广东中国客家博物馆一楼报告厅召开。市直相关单位和各县(市、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分管领导及业务负责人、全市各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代表共100余人参会。与会人员就“如何通过深挖本土非遗资源,多措并举推进我市非遗资源活化利用,更好地推动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发展工作高质量发展”这一课题展开热烈探讨。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俊培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领会并把握非遗保护和传承的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要坚持创新创造,激发非遗活力,通过实施传承设施提质工程、打造客家特色品牌、培育客家特色人才等措施,多措并举,共同推动非遗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要强化文旅融合,加快推动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把客家传统戏曲、传统技艺、传统音乐、民俗等元素融入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将客家文化资源转变为可体验、可感受、可购买的文化旅游产品,实现资源的产品化和产业化。
会上,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院长张广武,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广东富大陶瓷公司经理黄志超以及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客家泥塑艺人刘沅声等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作了交流发言,分享了各自的成果和经验,并对我市的非遗保护传承和利用发展工作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建议。
会议对梅州市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管理系统进行讲解和操作培训,并对传承人的基本信息、技艺特点,包括技艺输出、产品输出、文创输出等情况进行了摸底,强调了传承活动记录与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性,为我市非遗资源的挖掘、保护、传承与创新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下来,我市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刚刚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精神,多措并举扩大文化供给。一是探索客家非遗活化利用新模式。充分调动非遗传承人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支持“非遗进景区”及参与非遗集市,通过市场化运作,打造梅州非遗“文采荟”样板。二是培育客家文化新业态。挖掘和活化客家文化资源,融合文化、旅游、商业等多元业态,打造具有浓郁客家特色的文化示范点,如非遗在社区、凌风路非遗街区等,力求形成特色鲜明、业态丰富、服务完善、产业兴旺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三是丰富重大节庆活动新内容。紧抓春节、五一、国庆等重要节点,精心组织开展多元化的客家文化展示展演活动、客家文化创意集市及一系列富有特色的非遗巡游等。
会议对“梅”好时光 万“巳”如意——“请到梅州过大年”非遗集市的组织安排及参与方式等作了详细介绍,动员全市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踊跃参与,共同展示梅州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为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大家纷纷表示,感谢政府对我们非遗传承人的关心重视,一定会在非遗集市上精心展示“看家本领”,让梅州的非遗项目发扬光大,为非遗工作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