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字体:
    对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梅州市卫生健康局 政策文件 2016年梅州市卫生计生工作报告
2016年梅州市卫生计生工作报告
来源:本站   时间:2016-03-31 00:00:00   浏览:-
字号:

梅州市卫生计生工作报告

市卫生计生局局长 林雨兰

201631日)

同志们:

今天召开全市卫生计生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全省卫生工作会议、全省卫生计生工作会议以及全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我市“十二五”时期卫生计生工作,研究部署“十三五”时期工作任务和2016年工作重点,进一步统一认识,凝心聚力,建设卫生强市,打造健康梅州,努力开创卫生计生改革发展新局面。按照会议的安排,我代表市卫生计生局作如下工作报告。

一、“十二五”时期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市的卫生计生事业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顺利完成了机构合并,全面深化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实施了“单独两孩”政策,成功创建了“国家卫生城市”,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顺利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群众的健康水平和人口素质明显提升。“十二五”时期,全市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逐年下降,人口均衡发展趋势保持稳定,政策外多孩率维持在1%以内,出生人口性别比渐趋合理,居民期望寿命明显提高,全市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呈现稳中下降趋势,我市居民健康状况各项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为建设卫生强市打下了坚实基础。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主要取得了五大方面的进步:

(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明显。

过去五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深化医改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大力推动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和市场机制作用,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巩固和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统筹推进医改相关领域改革,医改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步伐加快。我市始终坚持政府主导,推动落实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各项措施,各级财政逐年增加投入,对列入改革范围的公立医院进行补助,不断完善医保政策,推动列入改革范围的公立医院全面取消了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及时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不断提升基本药物使用比率,药品收入占医院总收入比例逐年下降,着力打破“以药养医”格局。探索推进聘用制、岗位管理制度以及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制定了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试点实施方案,加快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建立。目前,全市共有17家县级公立医院列入改革范围,涉及所有县级人民医院和中医医院,已实现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覆盖。

全民医保体系进一步完善。我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85.01万人,参保率达100%,实现了应保尽保。逐年提高职工医保待遇和城乡居民医保补助标准,职工医保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每人每年35万元,城乡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380/年。全面实施了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12万元/年,保障水平进一步增强,并已实行了即时结算,简化了办理手续,让患者及时得到赔付。增强底线民生保障水平,已全面建立市、县级疾病应急救助制度,由政府投入和社会捐资等多渠道筹集解决,专项用于对需要急救但身份不明或无力支付急救费用的困难群众进行救助;医疗救助制度得到完善,城乡医疗救助人均补助标准已提高到2828元(高于省要求的人均补助1556元),全额资助五保、低保对象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对符合救助条件的特困居民实行医疗救助,救助比例达70%以上。

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不断巩固完善。我市已基本完成基层综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政府办基层机构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落实绩效工资制度,按时足额发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落实乡镇卫生院在编人员岗位津补贴政策,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卫生院长竞岗和全员竞聘,积极开展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市全科医师总数已达591名;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规范药品生产流通秩序,药品实行网上采购、集中支付、零差价销售,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出现“两降一升”现象(即:门诊和住院均次费用逐年下降,诊疗人次逐年上升),基层群众看病就医得到较大实惠。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补助标准已提高到40元。全市已建立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326万份,建档率达75.6%;稳步实施免疫规划,一类疫苗接种率已达96%以上;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不断规范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和结核病患者管理;基本实现全市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全覆盖;大力实施妇幼公共卫生项目管理。

(二)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过去五年,我们始终坚持“保需求、提质量”的原则,不断加大基础建设,强化队伍素质提升,全面构建了市、县、镇、村四级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网络,有力保障了群众看病就医的需求和计生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机构完成合并,职能得到整合优化,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市一级配置了三甲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妇幼计生服务中心、精神病专科医院、慢性病防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120指挥中心;各县(市、区)配置了“一县六院(所)、一镇一院、一村一站”,104个建制镇和7个街道办均分别设立了1所卫生院和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41个行政村基本都设有1个以上卫生站。

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目前,我市每千人口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达到3.6张、2.13人、1.68人,均比“十一五”期末增长15%以上;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2032万、出院人次50.9万,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得到基本满足。我市通过大力推进龙头带动、联合办医、社会办医、强化队伍等有效措施,逐步构建了多元办医格局,全市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市政府制定出台了《梅州市医疗卫生重点项目规划建设方案》,全力推动各项重点工程,将市人民医院致力打造成为闽粤赣区域医疗中心,整体实力已跻身省内地市级医院先进行列,专科技术取得新发展,大批先进技术取得突破,已取得辅助生育技术准入资格,正式开展试管婴业务;启动了组建梅州市中医医院项目,将田家炳医院从市人民医院分离出来,重新组建成立了梅州市中医医院(田家炳医院),去年年底已挂牌独立运行,填补了我市没有市级中医医院的空白;采取社会资本与政府合作的模式,引进北京国丰源有限公司和广东新南方集团,计划共投资34亿元,分别在梅州城区芹洋片、江南片选址新建东山医院(嘉应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紫合梅州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整体迁建项目已完成规划、设计等项目前期工作,预计今年上半年动工建设;平远县中医医院、新梅县人民医院先后由新南方集团、中山三院托管经营,梅州城区首家口腔专科医院(泽山口腔医院)、眼科专科医院等相继开业,兴宁鸿惠医院正在筹建,五华县人民医院正在努力创建三甲医院。

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进。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实行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坚持计划生育考核“一票否决”,做实做细动态管理、定点结扎和数据统计,加强技术服务、社会抚养费征收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强化党政领导挂钩帮扶和督查考核,有力保障经常性工作和重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积极应对计生政策调整,稳妥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实现了平稳过渡,认真做好“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前期准备。积极开展幸福家庭创建活动,加快试点项目实施;坚持利益导向,全面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城镇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等各项制度,率先在全省山区市大幅提高特扶标准,将独生子女伤残家庭父母扶助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月120元提高至500元、独生子女死亡家庭父母扶助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月扶助150元提高至1000元;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标准由每人每月80元提高到120元;积极实施“计生保险”惠民项目,率先在全省山区市由财政全额为计生家庭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多次获得省有关表彰;同时,扎实开展“失独家庭综合保险”、“帮扶救助计生困难家庭”等项目活动,不断增强计生家庭的民生保障。近年来,我市人口计生工作不断取得可喜成绩,连续多年全面完成了省下达的人口计划指标,2014年取得了史上最好成绩。

宣传科教工作成效明显。制订出台了《全面加强全市卫生计生宣传工作的实施意见》、《梅州市卫生计生局新闻宣传工作制度》、《梅州市卫生计生局门户网站信息管理工作制度》、《梅州市卫计局官方微博微信信息管理工作制度》“1+3”文件,推进宣传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积极推进宣传试点工作,开展“十百千万”宣传创新试点工作,印发了《梅州市卫生计生宣传创新度点工作实施方案》,扎实推进新时期卫生计生宣传工作。进一步巩固老阵地、扩展新阵地,全面优化门户网站、提升“梅州卫计”微博、开通“健康梅州”微信、主动对接媒体,开创卫生计生宣传的新局面。扎实做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农村卫生人才订单定向培养以及继续教育多项工作落实,认真组织各类医学职业技术考试,组织医学课题立项评审工作。全市卫生人员中,通过副高以上职称评审人数1767名,去年副高以上职称评审通过考试、公示人数207名,高级卫生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重视医学人才教育发展,嘉应学院医学院从中专办学水平上升到目前的本科办学水平,已形成了具有四个本科专业、十个专科专业的较为完整的医学专业教育体系,办学能力得到不断提升。进一步健全健康教育网络,健康教育阵地不断扩大,全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取得长足进步。

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启动了全市区域卫生信息一体化试点工作,2012年在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铺开,市、县、镇三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已初步建成,全市15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VPN专网接入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初步实现了居民健康档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基本药物管理、医院收费等主要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基层健康档案的数据共享。积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启用医保即时结算工作,基层医疗机构联网即时结算实现了全覆盖。

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高。坚持依法行政,加大法律宣传,完善执法体系,顺利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清理权责清单,认真开展卫生计生法律法规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和打击非法行医、打击“两非”、放射诊疗等专项整治行动,医疗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监督执法水平进一步提升。积极开展医患纠纷化解、打击“医闹”专项行动和“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全市医患纠纷逐年下降,连续多年未发生重大上访案件。2014年度,市卫生计生局依法行政工作被市政府评为良好等次。

(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过去五年,我市高度重视抓好公共卫生工作,逐年加大政府投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步。

各类重点传染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加大基础投入,不断提升公共卫生技术力量,基本满足传染病疫情和重大疾病防控需求,新组建省级卫生应急分队,着力提高卫生应急能力,有效应对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登革热、手足口病等各类重点传染病,多年未发生重大传染病暴发或流行疫情,特别是登革热防控工作成效明显,2014年成为全省唯一未报告本土病例的地级市,2015年登革热、埃博拉出血热和中呼征病例实现“零报告”,免疫规划工作得到不断巩固,慢性病防治工作稳步推进,危害群众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结核病等得到有效防控。疟疾、地方病防治工作通过了省级“十二五”考核评估,艾滋病、结核病防治工作完成市级“十二五”自查评估。去年,市疾控中心被评为“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先进集体”。

妇幼健康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紧紧围绕《梅州市妇女发展规划》和《梅州市儿童发展规划》的目标和任务,以保障妇幼安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目标,全面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日趋完善,服务水平全面提高。完成全市市、县、镇级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整合;在全省率先实施免费婚前、产前医学检查和定额补偿新生儿疾病筛查政策,出生缺陷干预“三道防线”的做法经验在全省推广;采取“一站式”婚检服务、免费基因检测,重点加强地中海贫血防控工作,筛查率稳步提高,重型地贫发生数大幅下降。五华、大埔妇幼保健机构分别完成住院大楼和妇女儿童保健楼建设,已投入使用;平远妇幼保健院新院选址搬迁工程已动工,预计今年上半年封顶。

精神卫生工作取得实效。加强精神卫生防控体系建设,启动市第三人民医院整体迁建项目,大力实施精神疾病患者免费医疗救治,对全市2.3万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全部进行登记造册管理;实施关爱救助精神疾病患者项目,免费收治500多名贫困重症精神疾病患者,为1万多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免费发放药物,制定实行了为精神病患者给予门诊药物补助100元的医保政策,定期在全市开展“精防日”活动,下基层为精神病患者免费发放药物。2012-2013年度,我市被评为“广东省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爱国卫生工作成效显著。2011年成功创建了“国家卫生城市”,去年顺利通过了国家复审,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扎实开展卫生镇(县城)、卫生村创建工作,去年五华县、丰顺县成功创建为广东省卫生县城;五年来,全市共创建了2个省卫生县城、1个市卫生镇、299个省卫生村、758个市卫生村。有序实施城乡病媒生物防制和农村改水改厕等工作,城乡环境卫生条件不断得到改善。

血液管理工作扎实有效。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献血法》工作要求,有序开展采供血和无偿献血工作,切实保障了医疗机构安全用血;新成立了“梅州市无偿献血促进会”,千方百计宣传发动全社会参与无偿献血,有力保障了每年约8吨的临床用血需求,连续多年实现临床用血“零事故”;我市分别在20102011年度、20122013年度先后两次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荣誉称号。

医疗急救网络日趋完善。2013年,我市成立了市级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在此基础上,2014年我市又将建立县级120指挥和急救网络体系列为政府民生实事。目前,各县(市、区)120急救指挥中心已全面建成,实现了全市对接联网、实时监控、信息共享,已基本建立覆盖全市乡镇中心卫生院以上的医疗急救网络系统。

(四)中医药事业不断发展壮大。

过去五年,我市积极配合实施中医药强省战略,扎实推进中医药事业实现健康发展。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以加强中医特色专科建设为重点,以“三名两进”工程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新成立了梅州市中医医院、梅县区中医医院,目前,市、县均已建立了中医医院,全市72%的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完成了规范化建设改造任务,93%的基层医疗机构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除新成立的梅县区中医医院外,全市7家中医医院2014年全部通过了二级甲等评审,进一步提高了中医整体服务能力。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全市中医药业务稳步增长。不断深化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内涵,积极探索中医预防、保健、养生、康复新模式,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

(五)卫生计生行业作风不断改进。

过去五年,全市卫生计生系统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了群众路线和“三严三实”等主题教育活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持续推进,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纪检组织监督责任和“一岗双责”制度较好落实,廉政风险防控机制逐步建立完善;全面开展了以整治收回扣、收红包、乱收费和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为重点的专项治理行动,严格落实行风建设“九不准”,“阳光计生”、“阳光用药”等专项活动深入开展,系统内党风政风行风不断改进。2014年度,市卫生计生局在市直政风行风民主评议中获得第一名。

同志们,过去五年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全市卫计队伍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市卫生计生局,向全市卫计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市的医疗卫生整体服务能力偏弱,呈现缺资源、缺活力、缺人才、缺资金等“四缺”问题,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合理,县级和基层医技人才缺乏,资金配套不足,政府办医主导地位需进一步强化;目前,全市的县域就诊率只有74.3%,离国家和省要求90%病人不出县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此外,我市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急需加快改革完善,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加快推进振兴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也是建设卫生强市、打造健康梅州的关键时期。当前,国家层面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我省提出了建设卫生强省、打造健康广东的重大决策部署,今天下午,市委、市政府高规格召开全市卫生工作会议,吹响了建设卫生强市、打造健康梅州的号角,出台了《中共梅州市委梅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卫生强市的意见》、《梅州市医疗卫生强基创优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关于开展创建梅州市“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示范镇”活动的实施方案》三个文件,我市的卫生计生事业迎来了崭新的春天,卫生计生工作将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十三五”时期,我市卫生计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建设卫生强市为目标,以“强基创优”为抓手,强化政府责任,鼓励社会参与,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构建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民医保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计划生育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健康服务业政策体系以及中医药发展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统筹推进生育政策、服务管理制度、家庭发展支持体系和治理机制综合改革,努力实现人口均衡发展。

2020年,卫生强市基本建成,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进一步完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总体实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主要健康指标接近发达地区水平。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服务管理制度和家庭发展支持体系较为完善,计划生育治理能力全面提高;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功能完备、便捷高效的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实现人人享有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保持适度生育水平,人口总量控制在规划目标内。

“十三五”时期,我市卫生计生工作要做到“四个更加注重”:

(一)更加注重提升能力。坚持以建设卫生强市、打造健康梅州战略统领全市卫生计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推动党委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统筹协调多部门联合推进卫生创强工作,形成卫生强市建设的强大合力。充分发挥牵头部门职能作用,加紧完善政策,强化规划引导、组织推动和具体指导。将卫生计生重点工作纳入卫生创强总布局,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补齐发展短板,增创发展新优势。坚持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促均衡,积极开展强基创优行动以及“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示范镇”创建活动,不断加强基层服务能力建设,缩小发展差距,实现卫生计生服务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平衡,保障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卫生计生服务。

(二)更加注重优化布局。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结合实施“强基创优”三年行动计划和医疗卫生重点项目规划建设方案,对全市医疗卫生资源数量、规模、布局和功能定位进行优化配置,调整和适当补充城市医疗资源总量,加快提升县级医疗水平,夯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基础,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强化能力提升,全面优化市、县、镇、村卫生计生服务网络,实现城乡一体化统筹推进。

(三)更加注重队伍建设。大力营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启动实施人才品牌战略,开展“嘉应名医、嘉应青年拔尖医学人才”评选活动,通过命名和推介一批医德高尚、技术精湛、服务优质、群众认可,能够代表梅州市水平和形象的“嘉应名医”和“嘉应青年拔尖医学人才”,激励广大医务人员岗位建功、岗位成才,提升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水平。制定实施卫生高层次人才发展规划,通过加强人才引进、完善选拔机制、建立研修制度、资助重大学术活动等措施,提升卫生人才队伍素质。

(四)更加注重改革创新。积极推动健全医保、创新医疗、规范医药,完善“三医”联动机制,建立医保、医疗、医药各项政策有效衔接机制,进一步释放改革活力、凝聚发展动力,促进医药卫生事业协同发展。积极构建多元办医格局,大力推动医疗联合体建设。加强计划生育创新发展,推动计划生育工作由控制人口数量为主向调控总量、提升素质和优化结构并举转变,由管理为主向更加注重服务家庭转变,由主要依靠政府力量向政府、社会和公民多元共治转变。

同志们,“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卫生计生事业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期,全市卫生计生系统一定要坚决贯彻建设卫生强省和建设卫生强市的决策部署,坚定信心,主动作为,努力推动卫生计生事业加快发展。

三、2016年工作重点

2016 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建设卫生强市的起步之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启动卫生强市创建工作。

认真传达贯彻全省卫生工作会议、全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省、市有关领导的有关重要讲话精神,全面部署卫生强市三个文件的具体工作任务。各县(市、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善于借势用力,顺势而为,积极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争取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要加强调查研究,摸清现状,为制定政策、确定目标提供科学依据。各县(市、区)要针对当地发展实际,加紧制定创建卫生强县(市、区)的具体实施意见,既要加强与省、市有关政策文件的衔接,也要积极争取将卫生创强工作纳入本地“十三五”发展规划,使政策措施更具有长远性、操作性。要灵活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广泛宣传卫生强市建设的重大意义和主要内容,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卫生强市建设的良好氛围。认真贯彻落实《梅州市医疗卫生重点项目规划建设方案》文件精神,以加快推进梅州市人民医院新住院大楼建设、梅州市中医医院(田家炳医院)、东山医院(嘉应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紫合梅州医院及整体迁建梅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选址扩建梅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梅州市妇女儿童医院)等医疗卫生项目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市县两级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及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四级网络建设,不断提升全市医疗卫生整体服务能力。

(二)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深入调查研究,继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继续巩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成效,突出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加快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公立医院绩效评估机制和薪酬制度,重点解决价格补偿和财政补偿不到位以及人事分配制度不合理的问题。开展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调研工作,根据省的工作部署,积极推进试点城市公立医院改革。

着力提高基本医保制度的保障能力。继续巩固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成果,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推进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贯彻落实医疗保险付费制度改革工作,确保完成2016年度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缴费工作。

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医疗保险政策引导作用,加快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继续推进县镇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开展“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活动,扩大分级诊疗试点范围,加快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制度。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贯彻落实省加强粤东西北地区乡镇卫生院人才引进的有关文件精神,积极开展专项公开招聘工作,补充并优化基层医务人员结构,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完善考核机制,提高医改各项工作成效。认真解读国家和省医改工作任务和考核办法,研究制定医改考核办法,进一步完善年度医改考核方案,确保我市医改各项任务顺利推进并取得成效。

(三)继续抓好计划生育工作。

稳妥有序实施全面两孩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省的统一部署,依法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制定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工作方案,坚持法治引领、统筹推进的原则,在依法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的前提下,重点做好“生育服务管理改革、生育政策调整衔接、计划生育家庭扶助保障、基本公共服务配套、人口监测和风险防控”等配套工作,及时解答、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确实办好群众的大好事。

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抓好各项计生工作措施,确保完成人口计划指标。切实提高计划生育服务水平,改革生育服务证制度,进一步优化计生办证程序,推进网上办事、限时办结、委托代办和承诺制,有效解决“办证难”问题,提高行政效率方便群众办事。

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实施妇幼安康工程,提高出生缺陷综合防控能力,建立市县两级出生缺陷综合干预中心。加强符合政策生育人员孕育指导,提升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合理配置产科、儿科资源,确保母婴安全。推进基层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整合,逐步实现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落实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

积极开展幸福家庭创建活动。着力构建有利于计生家庭发展的支持体系,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深入实施计生奖励扶助制度、计生特别扶助制度,加大计生利益导向。继续推进“创建幸福家庭活动”,做好“新家庭计划——家庭发展能力建设”项目试点。落实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制度,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各项制度。继续深入开展“生育关怀”行动,根据群众需求和当前实际,启动发展新项目,不断丰富生育关怀的内涵,增强服务群众的效果。继续抓好计生“三结合”、计生保险、青春健康教育、帮扶救助计生困难家庭等各项惠民利民活动。做好省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示范点建设工作。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

加强流动人口服务。深化流动人口“一盘棋”机制建设,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改进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区域协作为载体,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统计监测。

(四)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工作。

加强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建设。市人民医院谋划建设传染病隔离区以及负压病房,力争尽快建成一家符合国家标准的市级突发急性传染病定点收治医院;有条件的县(市、区)依托综合医院建设突发急性传染病隔离病房,配置负压救护车等转运设备;尽快建成市疾控中心实验大楼,提升卫生检验检测能力;进一步完善各级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政治思想和专业能力过硬的卫生应急队伍。

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水平。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与预警,突出加强人感染H7N9禽流感、登革热、手足口病、艾滋病、结核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开展预防接种规范管理专项活动,巩固免疫规划工作,维持疫苗高接种率,实施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试点工作;进一步做好慢性病、职业病、地方病、寄生虫病和学生常见病、多发病等防治工作;加强公共场所和生活饮用水监测工作;加快市第三人民医院整体迁建项目建设,提升严重精神障碍防治能力。

深入开展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加强对各县(市、区)爱国卫生工作的督导,全面推进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建立健全爱国卫生运动长效机制,认真落实每年一个“爱国卫生月”、每月一次县(市、区)环境卫生整治、每周一次单位、社区、村庄大扫除的“三个一”环境卫生整治制度,深入开展卫生城镇创建工作,加强病媒生物防制,提高饮用水安全水平和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将健康知识宣传普及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提高城乡居民健康素养。

扎实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强项目管理,继续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40元以上,积极拓展服务内容,深化服务内涵,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宣传和培训工作,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估机制,加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强化资金管理和使用,组织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现场工作交流。

(五)提升医疗管理服务水平。

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继续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医疗质量万里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优质护理服务等活动,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监管,部署开展打击非法行医等专项整治行动,保障医疗安全。继续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加强与政法部门的协作,突出加大对《刑法修正案()》关于医闹入刑相关法律条文的宣传,联合公安等部门严厉打击“医闹”、袭医等非法行为,进一步完善医患纠纷预防处置机制,加强医院安保建设,维护正常医疗秩序。加强血液安全管理,保障采供血工作有序开展,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加快献血屋的建设,为群众营造更方便、更快捷的献血途径,提升无偿献血工作水平。

提升行业执法监督水平。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监督,继续开展放射诊疗专项整治、涉水产品专项整治、监督执法专项稽查、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重要法律法规落实情况监督检查、饮用水卫生专项监督检查、集中整治“两非”专项行动、医疗废物集中处理等行动,确保取得预期效果。认真做好行政审批工作,简化审批手续,优化审批流程,提升服务质量。进一步规范行政征收行为,加强行政许可后续监管。加强基层监督队伍建设,开展基层督导和人员培训,提升基层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执法水平。

(六)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步伐。

积极筹划全市中医医院建设项目,认真落实“十三五”医疗卫生计生领域建设项目储备库工作。全面迎接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省级评估验收,积极做好自评自纠工作,针对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整改措施,狠抓落实。继续主动争取中央和省财政资金对各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的支持。推动和完善中医药建设项目预算执行在线动态监控,开展专题督导检查工作。积极推进梅州市中医医院、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和梅县区中医医院的上等达标工作。借助市、县中医医院与省中医医院技术合作的契机,全面提升全市中医服务水平。制定各中医医院影像、检验、手术、病理、重症监护等75种医疗设备装备计划并逐年完善。完善和提高中医医院信息化水平。做好第三届中医药学会换届选举工作。

(七)加强卫生计生行业作风建设。

进一步巩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抓好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活动监管试点工作,切实抓好作风建设。深化行风专项治理,落实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和“五不准、五严守”等规定,建立健全行风建设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纠风工作主体责任,加大反腐倡廉工作力度,细化责任清单,完善责任追究,严格落实责任倒查和责任追究,继续开展巡查暗访,加强计生考核工作纪律监督,切实保持高压态势,确保各项制度监督有力、落实到位。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树立正面典型,营造卫计系统风清气正良好氛围。

(八)统筹推进各项重点工作。

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要尽早着手准备,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做好“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疾病预防控制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确保今年内出台实施,各县(市、区)同步做好编制工作。规划编制要坚持科学谋划、统筹考虑、上下衔接,着重结合卫生强市建设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等工作实际,认真谋划好重点项目的实施计划,确保顺利完成规划目标。

做好科技教育工作。全面启动住院医师和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工作,抓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加大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力度,实施订单定向培养项目,制定出台《梅州市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实施方案》,积极推动乡村医生队伍建设。进一步规范医学考试管理,严格审核把关报考资格,加强考务监督,确保各项考试顺利开展。加大对行业应用新技术、新项目、立项课题阶段性进展报告以及科研课题的评审力度,认真组织开展科技研究,结合行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学术研讨活动,取得科研成果并投入工作实践。

加大卫生计生宣传力度。坚持宣传先导、正面引导,依靠三大主流媒体和自身宣传阵地,进一步巩固宣传格局,围绕卫生计生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及时有效开展政策宣传和群众健康教育,提升群众健康素养水平。加强舆情监测,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妥善应对新闻事件和处置群众信访,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着力打造正面典型,树立正面形象,发挥正面效应。

加强交流合作。继续做好援非医疗队组派、培训和管理工作,确保今年6月份我市24名医疗队员顺利开赴非洲。加强对口帮扶工作力度,着重在能力提升、人才交流、资金支持等方面争取更大帮扶,确保帮扶措施落实到位、取得实效。

同志们,我市的卫生计生事业迈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勇于创新,扎实工作,为早日建成卫生强市、打造健康梅州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