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字体:
    对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梅州市应急管理局 文件通知 梅州市工贸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br/>(2024-2026年)
梅州市工贸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
(2024-2026年)
来源:本网   时间:2024-03-15 11:54:09   浏览:-
字号: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夯实工贸行业安全生产基础,坚决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按照《广东省工贸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梅州市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总体要求,市应急管理局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三年治本攻坚,围绕安全生产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进一步夯实工贸行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努力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2024年底前基本消除已排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存量。2025年底前基本形成自主管理、持续改进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有效遏制重大事故隐患增量。2026年底前形成动态清零、闭环管理的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常态化机制,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大幅提升,重大安全风险得到有效防控,工贸行业较大生产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防范,牢牢守住不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底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安全生产源头治理工程

  1.严格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督促工贸企业依法落实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要求,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对于新、改、扩建金属冶炼建设项目,要严格落实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对于《冶金企业和有色金属企业安全生产规定》实施之后新建成但未进行设计审查的,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并督促企业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对安全设施设计进行诊断并整改。

  2.淘汰落后工艺设备。根据国家更新的工贸行业淘汰落后安全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目录,严格落实在用工艺设备改造和淘汰要求。

  (二)实施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工程

  3.建立重大事故隐患自查自改常态化机制。督促工贸企业严格按照《工贸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全面开展排查整改,主要负责人每季度至少带队检查1次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情况(金属冶炼企业至少每月1次)。推动工贸企业建立员工报告隐患奖励制度,完善全员自主排查隐患常态化机制。

  4.开展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行动。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坚持“小切口、抓关键”,突出金属冶炼、粉尘涉爆、涉氨制冷、锂电池等高风险领域,高温熔融金属、煤气、喷涂等高风险场所,有限空间、易燃易爆场所动火、危化品使用、筒仓清库、检维修等高风险作业,明确2024年在钢铁企业、涉粉作业30人以上木粉尘企业、涉粉作业10人以上金属粉尘企业、液氨制冷企业、涉硫化氢和一氧化碳等中毒风险有限空间作业企业和喷涂作业企业,明确2025年在金属冶炼除钢铁外企业、涉粉作业10人以上木粉尘企业、涉粉作业3人以上金属粉尘企业、锂电池等企业,明确2026年在涉粉作业10人以下木粉尘企业、涉粉作业3人以下金属粉尘企业、危化品使用等企业,持续开展精准整治重点企业重大事故隐患,确保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

  5.加大典型事故警示教育力度。各县(市、区)应急管理局要强化事故警示震慑作用,深入剖析每一起工贸行业事故教训,及时发布警示信息或事故通报,向各乡镇(街道)和有关企业推送。市应急管理局对发生工贸行业较大或典型事故的县(市、区)组织执法小分队开展明查暗访和帮扶指导。

  (三)实施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提质增效工程

  6.提升企业标准化创建质量。统筹推动、积极引导工贸企业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加大力度推进三级企业创建,强化定级组织单位管理,严格创建、评审、抽查、撤销全流程管控,实施重大事故隐患“一票否决”。突出消除诱发事故的风险因素,简化小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的要求和流程,大力推动小微企业安全管理规范化。2025年底前在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等行业上分行业分等级选树一批安全生产标准化标杆企业。

  7.实施标准化联合激励政策。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情况作为差异化监管执法的重要依据,落实标准化达标创建联合激励政策,对达标企业减少安全执法检查频次、优先复产验收,符合相关条件的实施工伤保险费率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费率下浮、信贷信用等级上浮等激励政策,增强企业自主安全管理的内生动力。

  (四)实施本质安全提升工程

  8.加快推进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数字化转型。在钢铁、粉尘涉爆企业全面推广应用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督促指导相关企业按照有关指引和规范完成内部安全生产数字化改造工作。2024年底前实现丰顺县东方连铸有限公司、丰顺县鸿宝实业有限公司、丰顺县农械连铸厂、丰顺永顺连铸厂等4家钢铁企业以及所有涉粉作业30人以上金属粉尘、木粉尘企业接入系统。2025年底前实现全市涉粉作业10人以上金属粉尘企业以及各县(市、区)、梅州高新区确定的重点粉尘涉爆企业接入系统。2026年底前实现工贸企业基础信息、分级分类、监测预警、执法检查、隐患整改的全链条闭环管理,安全风险智能化管控能力显著增强。

  9.推广先进技术装备应用。聚焦重大安全风险,加大安全生产科技项目攻关力度,大力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降低高危场所和岗位现场作业风险。加快推广钢铁企业高风险区域机器人巡检,粉尘涉爆企业采取自动打磨抛光、湿法除尘等“减人降尘”措施,有限空间作业企业采用挂牌上锁、物理隔离、改进工艺等技术措施,从源头上管控重大安全风险。

  10.发挥示范企业“排头兵”表率作用。鼓励和引导工贸重点行业领域企业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创新示范活动,大力开展安全管理标准化、高危岗位自动化、安全信息数字化、监测预警智能化的“四化”建设,在安全管理体系创新、先进技术装备应用、安全数字化转型等方面鼓励梅州伊利冷冻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梅州卷烟厂等一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发布优秀实践案例,给全市企业做标杆。鼓励在钢铁、粉尘涉爆、液氨制冷和有限空间重点企业实施主要负责人向各县(市、区)应急管理部门报告年度安全生产述职情况。

  (五)实施企业从业人员素质能力提升工程

  11.强化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教育培训。按照分级属地原则,三年内完成工贸重点行业领域企业主要负责人专题安全教育培训。根据国家统一部署,采取“中央党校主课堂+各地分课堂”同步的模式,重点推进金属冶炼企业主要负责人集中培训。各县(市、区)应急管理部门要结合实际,组织金属冶炼、粉尘涉爆、涉氨制冷、有限空间作业等重点行业领域企业主要负责人参加安全教育培训。同时要按国家和省应急管理部门的要求,组织机械制造行业重点企业安全生产分管负责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和班组长参加工伤预防能力培训。

  12.提升企业从业人员安全素质能力。推动工贸企业将本行业领域重大安全风险辨识管控、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要求列为安全教育培训的重点内容,强化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聚焦从业人员疏散逃生避险意识能力提升,每年至少组织1次工贸重点行业领域疏散逃生演练现场观摩活动,推动工贸企业每年至少开展1次疏散逃生演练,金属冶炼、劳动密集型及“厂中厂”等类型企业至少每半年开展1次疏散逃生演练。

  13.加强特种作业人员管理。依托“互联网+特种作业人员综合管理服务”系统或省级系统,持续加强线上线下监管,推动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督促生产经营单位严格电气焊作业等特种作业人员管理,严格遵守生产安全操作规程。

  (六)实施安全监管执法效能提升工程

  14.开展工贸行业安全生产精准执法行动。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结合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动态清零行动,制定年度执法计划,突出高风险行业领域,分级确定重点检查企业名单,聚焦重大事故隐患深入推进精准执法,对其他工贸企业实行“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抽查。要综合运用“四不两直”、明查暗访、异地交叉检查等方式,深入推进精准执法,集中挂牌、公布、曝光、处理一批重大事故隐患,对企业主要负责人不依法履职的,依法严格采取“一案双罚”措施。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定期上报安全监管执法案例。加大“互联网+执法”推广应用力度,推动现场执法和线上巡查有机结合。

  15.持续推进工贸行业安全生产重点地区帮扶行动。市应急管理局综合分析评估各级治本攻坚工作推进情况,结合工贸行业事故总量、监管力量等因素,每年确定1-2个重点地区组织开展治本攻坚帮扶指导。各县(市、区)应急管理部门组织对重点企业开展有限空间作业专家指导服务,大力推进有限空间作业监护人负责制。

  16.提升工贸行业安全监管执法队伍专业能力。建立行业监管股室和执法股室相互配合、协同高效的工作机制,围绕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开展执法检查。市、县级应急管理部门每年分级组织对辖区内所有工贸监管执法人员开展培训,加快补齐一线监管执法人员专业短板。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治本攻坚年度目标、任务分工和保障措施,建立信息汇总、动态研判、晾晒通报、督导检查等机制,加大督促推进力度。配齐配强工贸行业安全监管执法力量,强化行业专家、技术服务机构支撑,提高排查整治专业性。

  (二)坚持标本兼治。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强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既通过集中治理攻坚,查大问题、除大隐患、防大事故,又通过落实一批“人防、技防、工程防、管理防”治本之策,从根本上补齐工贸安全短板弱项,解决难点堵点问题。

  (三)推动群防群治。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结合工贸企业量大面广的实际情况,推动完善安全治理社会化机制,充分发动社会公众和从业人员利用“安全生产举报系统”和微信小程序等多种渠道举报重大事故隐患,发挥专职安全员和乡镇(街道)基层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作用,共同做好非重点企业一般性检查、安全宣传等工作,推动监管服务向基层末梢延伸。

  (四)强化舆论宣传。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建立工贸行业治本攻坚典型经验推广机制,定期发布一批机制办法、管理创新、先进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和实践案例,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定期曝光一批涉及工贸行业重大事故隐患违法行为的典型执法案例,强化警示震慑和教育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