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是2024年梅州市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市政府提出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100个以上。记者从市住建局获悉,截至目前,我市已开工改造老旧小区252个,完成率达252%,超额完成民生实事任务,一个个老旧小区换上“新衣”,老旧小区居民的生活也从“住有所居”逐渐转向“住有宜居”。
丰顺县创新实施“老旧小区+片区改造”模式,让老城区焕发出新活力。(高讯 摄)
勇于改革创新
形成有益探索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是一项“百姓得实惠、城市换新颜”的民生工程、发展工程,连续4年被列入省、市十件民生实事之一。
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常委会监督指导下,我市推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形成一系列有益探索和实践,例如,梅江区建立“党建引领、政府主导、群众参与、自治管理”的共建模式,推动新中苑等老旧小区改造,实现由“政府独角戏”向“党群大合唱”转变;梅县区富贵花园打造分布式屋顶光伏电站,探索出基础物业“零”支出模式;丰顺县创新实施“老旧小区+片区改造”模式,从源头上解决“多头建设、重复施工”问题,有效增强老旧小区内外整体功能。
“十四五”期间,全市计划开工改造老旧小区任务数911个,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9.14亿元,已开工改造老旧小区881个,老旧小区改造数量、质量居全省前列,惠及居民6.2万多户、周边群众130多万人。
既改外露“面子”
也改惠民“里子”
近日,记者来到梅江区西郊街道广梅路片区的乐育中学教师宿舍看到,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昔日残旧的外墙已修缮完毕并刷上温馨的米色,建筑安全网、脚手架将于2025年1月1日前拆除,让居民在农历春节前住新居,过大年。“乐育中学教师宿舍已有三四十年历史,改造内容包括外立面改造、屋面防水层改造,以及楼梯间的墙面、照明和扶手改造等,主要解决小区隔热层破碎、天花板渗水严重、楼梯间昏暗等问题。”西郊街道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现场负责人李国锋介绍说。
“老旧小区‘改什么’‘怎么改’都充分遵循居民的意愿,努力改到群众心坎上。根据前期向居民收集的意见建议,我们升级改造了门禁系统、人体感应照明系统,加装了防盗网,居住环境更便捷、智能了,这是大家最满意的地方。”李国锋表示。当前,西郊街道统筹推进广梅路、环市西路、金苑三个片区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涉及24个老旧小区、128栋楼房,全面改造完成后将惠及居民1400多户,进一步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实现“面子”和“里子”双提升。
既办民生实事
也解民生忧愁
今年10月下旬,2024年广东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推进暨粤东县城老旧小区改造现场观摩活动在丰顺县举行,丰顺县“老旧小区+片区改造”的创新模式得到省住建厅的充分肯定,交出一份居民得实惠、小区得提升、老城得提质、苏区得发展的民生答卷,推动苏区老城再添新活力。
近年来,丰顺县创新实施“老旧小区+片区改造”模式,项目总投资5.77亿元,涉及6个片区71个老旧小区,目前,已完成52个老旧小区的改造任务,进一步完善了基础设施,消除了安全隐患,提升了人居环境,增强了服务功能,促进了国有资产增值,让老城区焕发出新活力。
老旧小区改造一头连着民生福祉,另一头连着城市发展。放眼梅州,各地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进度条”仍在不断刷新,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继续把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与城市更新工作相结合,一体谋划、一体部署、统筹实施、协同推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