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穷不能穷教育 教育经费实现“三增长”
梅州市市长方利旭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
来源:梅州日报  时间:2018-01-14 14:28:41  浏览:-
字号:

作为粤东西北地区首个实现教育强县、强镇全覆盖的地级市,梅州如何在教育现代化建设中再上一个新台阶?为此,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梅州市市长方利旭。

“创强创现”走在粤东西北地区前列

南方日报:在抢先手、争排头的氛围下,梅州目前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取得什么样的成绩?

方利旭:2015年9月,梅州召开争创“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工作会议,在全省山区市中率先启动争创“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工作。

截至目前,梅州争创“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工作稳步推进,蕉岭县和梅江区顺利通过验收,成为粤东西北地区首批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区)。梅县区和平远县的申报工作已经通过省教育厅验收;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争取今年春节前向省申报,教育“创强创现”继续走在粤东西北地区前列。

经济总量虽小但没有“穷”教育

南方日报:在财力困难的情况下,梅州仍然坚持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建立了免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在资金筹措方面,梅州做了哪些工作?

方利旭:我们常说一句话,再穷不能穷教育。

梅州是经济欠发达山区市,经济总量较小、财力总体比较困难,但各级党委政府都能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2012至2016年底,全市财政教育共投入289.58亿元,从2013年的56.15亿元提高到2016年的89.08亿元,确保达到法定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要求,即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连续三年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逐年提高;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支出逐年提高。

在此基础上,我们采取措施确保了免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建立并顺利实施,确保财政教育经费100%用于教育,做到不挤占、不挪用。此外,梅州建立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成本分担机制,通过调整普通高中学杂费和幼儿园保教费,每年增加教育经费近2亿元。

南方日报:请介绍一下有哪些具体举措?

方利旭:在教育现代化资金投入方面,梅州各级政府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资金,采取多途径、多渠道的办法,解决教育“创现”资金。充分利用好原中央苏区县政策,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加大对原中央苏区县的扶持力度,发挥梅州“华侨之乡”和外出乡贤众多的优势,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至目前,全市已投入“创现”资金37.5亿元,主要用于全市各县(市、区)城区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和完善信息化设施设备,有效解决了城区大班额和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等问题。

红色苏区教育信息化水平跃升

南方日报:实现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是关键。梅州如何建设“三通两平台”,使红色山区教育信息化水平跃升,推动区域之间的教育平衡发展?

方利旭:近年来,梅州不断加大投入,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市教育云数据中心机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升级改造工作顺利完成。

以实现与国家和省平台“无缝衔接、共建共享”作为努力方向,按照“全市一盘棋、教育整体性、区域一体化”的原则集中力量建设和完善梅州市教育云公共服务平台,并充分利用梅州市电子政务云服务,采用按需购买服务的方式,学校仅需做好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即可实现智慧校园和智慧教育。平台搭建完成后,可以服务全市1112所学校,5.6万教师,56.6万名学生,使红色苏区教育信息化水平跃升,推动区域之间的教育均衡发展。

南方日报:迈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梅州将如何推进教育大发展,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

方利旭:梅州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争创“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为总抓手,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全市将围绕“2018年成功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2020实现先进县(市、区)全覆盖”的目标,统筹城乡,积极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尤其是扎实推进市实验小学、梅江区林风眠小学、芹洋学校、梅州南方紫琳职业学院等学校建设工作,不断提升优质学位供给能力。同时,积极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和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切实加强县域内中小学校长教师的统筹管理。充分发挥教师绩效评估考核机制的作用,引导教师树立危机感、责任感、使命感,真正做到安教乐教、静心教书、潜心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