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言献策
脱贫成果再拓展 乡村振兴惠三农
来源:梅州日报  时间:2021-02-01 15:55:09  浏览:-
字号:

  截至2020年6月16日,梅州全市349个省定相对贫困村、53180户145032名建档立卡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达到退出标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全面完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梅州如何强优势补短板、求突破勇争先,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两会”期间,不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此建言献策。

  注重总体谋划

  统筹做好衔接

  敲起脱贫攻坚得胜鼓,再谱乡村振兴幸福歌,重在谋划,关键在行动。“总的来说,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总体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健全精准跟踪、返贫致贫监测和动态帮扶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市政协委员、市扶贫工作局局长罗伟章说。

  如今,梅州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349个省定相对贫困村基本建成新农村示范村,带动全市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但是,我们要清醒认识到,梅州山区农村的发展基础还不牢固,从‘大扶贫’迈向‘大振兴’,应统筹做好体制机制、政策、规划等方面的衔接。”罗伟章表示,一是资金投入不减,确保资金投入与巩固脱贫成果同实现乡村振兴相匹配;二是做好产业衔接,推动产业扶贫到产业振兴,实现长效化、可持续;三是志智双扶,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培育新型农民,促进乡村人才振兴、文化振兴。

  罗伟章还提到,强化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推进新农村示范村创建工作,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高乡村善治水平;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

  推动产业振兴

  加大公共投资

  发展产业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直接衔接点,不仅防止农户返贫,更支撑乡村全面振兴。“要继续深化产业帮扶,健全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着重以资金、科技、服务为纽带,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农业现代化政策环境建设,将创新赋能于田间地头。”市人大代表、五华县转水镇黄龙村党支部书记钟兵说。

  市政协委员、广东美之臣化妆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衡礼认为,推进乡村振兴,要突破“空心村”瓶颈。改变农业弱势产业地位,便是解决“空心村”问题的治本之路。他提出:“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学者研究各地农村发展的方向和定位,立足当地优势,合理开发农业资源;要出台具体的政策措施,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给予倾斜和支持,通过农村产业发展吸引人才、留住劳动力。”

  “我们还需注意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是鼓起‘钱袋子’,还要以提升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质量为价值取向。”钟兵提出,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并进一步加快推动公共服务下沉到村,加快缩短城乡差距。

  陈衡礼对此颇为赞同。他说:“农村公共投资不足造成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促使‘空心村’出现,影响乡村振兴进程。我们要加大对农村的公共投资力度,通过改善出行、通讯、休闲等方面的设施条件,提升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的福利保障,确保农村发展有活力、农民生活更安定。”

  树立文明乡风

  提振精神干劲

  “以前,乡亲们一入夜就没地方去,打麻将成为唯一的消遣。这两年,村里先后建起两个小广场,跳舞运动成了新风尚,大伙儿在锻炼身体中加强了交流、促进了感情,思维方式也得到转变。往日常见的吵架、争执,如今变成了‘愿意听你说,愿意跟着走’,相信农村发展会越来越好的。”市人大代表、平远县泗水镇泗水村村民王满秀说。

  随着脱贫攻坚的全面完成和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梅州农村营造出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格局,乡风文明显著提升。但是,致公党梅州市委会在集体提案中表示,一些乡村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的力度仍不够。建议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各部门分工落实的工作机制;健全城乡一体化的现代公共服务体系,以政府为主导投入资金,合理规划布局,加快推进乡村移风易俗。

  在《发挥新乡贤在梅州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作用》提案中,致公党梅州市委会提到,要重视并发挥“文乡贤”“德乡贤”“草根乡贤”热心公益、乐于奉献、奋发拼搏的先进带头作用,宣扬优良的家规家风和村规民约,消除低俗文化的不良影响,推动乡贤文化植根乡土、滋养乡村、引领乡风。

  王满秀建议,各级党委政府要不断完善文体休闲基础设施,进一步将乡风文明建设由镇深入至行政村、再渗透进自然村,提振村民精气神,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