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早上7点,家住大埔县百侯镇侯北村的刘红梅看着已经连续多日淅淅沥沥下个不停的雨,担心风雨打落的花、叶铺满百侯革命烈士纪念碑周边,急忙穿上雨衣、骑上摩托车赶去查看。
望着通往纪念碑的台阶上铺满的树叶,刘红梅二话不说,拿起打扫工具,一台阶一台阶打扫起来。尽管头上戴着斗笠,台阶旁的树叶摇晃滴落的雨水还是打湿了她的衣裳,但她也顾不得许多,忙着清扫落叶、擦拭纪念碑纪念亭……两个小时后终于打扫完毕,这时已接近上午10点。
刘红梅是百侯革命烈士纪念碑守护人。2020年下半年,大埔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烈士纪念碑(亭)实行“人碑(亭)一对一”日常管护,以解决县级及以下烈士纪念碑(亭)无专人管理、维护修缮不及时等问题。大埔全县目前有16名烈士纪念碑(亭)守护人,按照规定,他们每周起码要到烈士纪念碑现场巡查、打扫两次,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反馈给当地退役军人服务站。
“我从小听长辈们讲烈士的故事长大,深深明白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刘红梅说,小时候就知道有百侯革命烈士纪念碑,成为守护人前也经常会到烈士纪念碑缅怀烈士,成为守护人后,她了解到了烈士们的更多故事,心里对他们也更加钦佩。“每逢节假日就会有很多人到这里祭奠、缅怀他们,打扫次数就多,忙是更忙了,但心里却高兴,因为大家都没有忘记烈士们。”刘红梅说。
大多数烈士纪念碑(亭)位于山上,巡查、打扫并没有想象中简单。384——这是守护人何旺宁和妻子已经铭刻于心的数字,是从山脚到湖寮镇莒村烈士纪念碑要攀爬的台阶数。“山路不好走,但我们都习惯了,就当锻炼。”今年已经59岁的何旺宁爬山时依然健步如飞。穿过一路柚花香,爬上384级台阶,就是莒村烈士纪念碑所在地。成为守护人第一天,何旺宁就和妻子带着镰刀、扫把等工具从山脚开始清理,两人干了一整天才清理完杂草,打扫干净周边。“现在雨水多,等天晴了也要准备除草。”何旺宁念叨着,纪念碑建在山林上方,山上落叶多、杂草多,平日里他的职责是查看纪念碑是否遭到破坏、保持纪念碑及其周边整洁,以给祭奠者一个洁净的纪念环境。
清明临近,大埔县烈士纪念碑(亭)的守护人也比往常更加忙碌,基本上每天都会到现场巡查、打扫。“作为在这里土生土长的子弟,守护不是因为酬劳,义务劳动我也愿意干,守护好它,是我的光荣。”说话间,已经巡查完纪念碑的何旺宁来到纪念碑前,挺直腰板,深深凝望烈士纪念碑,向它敬礼致意。(记者郑炜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