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聚焦“强县联镇带村”“做强特色产业”,为推动我市县域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坚持城乡“一盘棋” 奏响发展“奋进曲”
来源:梅州日报  时间:2023-02-09 11:45:38  浏览:-
字号:

  2023年,我市将着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建设强富绿美新县域,推进强县联镇带村。市两会期间,围绕“做强特色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城乡融合发展”“强县联镇带村”等内容,参会的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各抒己见,为推动我市县域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做强特色产业  壮大县域经济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狠抓乡村产业振兴,做好推动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市人大代表钟利萍认为,以深入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契机,可以围绕金柚、茶叶、水稻、畜牧水产等农业主导产业,在特色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上下功夫,做稳粮食生产、做强现代农业、做活乡村经济。

  “首先是以‘公司+托管’‘村委+托管’等模式,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为抓手,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做稳粮食生产;其次是以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广东金柚特色产业集群、‘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预制菜产业等项目建设为抓手,做强金柚、茶叶等特色产业,延长产业链条,加快建设乡村产业社区,培育一批产业强村、经济强村,做强现代农业;第三要积极盘活利用农村闲置住宅和生态、文化、古村落等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发展休闲型、观光型、体验型、直供型城郊农业,把传统村落、美丽乡村打造成乡村旅游的热门地,促进农、文、旅三业融合发展,做活乡村经济。”钟利萍告诉记者。

  市政协委员李玮梅认为,发展预制菜产业能够有力带动乡村产业振兴。“预制菜产业推动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以农产品食品化的方式大大提高其附加价值,成为乡村振兴新的增长点。”经过系统调研,李玮梅提出,当前预制菜行业迎来群雄逐鹿、万亿蓝海时代,抢占先机、系统谋划,打造预制菜产业的城市新名片,梅州正当其时。

  李玮梅建议,创建客家预制菜产业园,筹建梅州客家菜预制菜产业联盟,汇聚坚实的产业基础;扶持培育本土预制菜知名企业,进一步提升“梅字号”预制菜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牢牢抓住消费者需求,在口感、风味、营养上不断创新,打造客家菜预制菜爆品;加强科技创新,强化人才支撑,结合当地资源产学研携手做好预制客家“一桌菜”。同时,要聚焦预制菜产业的全生命周期,在政策支持、平台建设、名菜名品研发、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做足文章,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助力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 推动乡村振兴

  强富绿美,这是今年广东对县域提出的目标,蕴含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完备、生态环境优良、乡村风貌优美、经济向好等各项要求。“完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城乡融合的关键。”市人大代表刘利华说,经过深入调研,此次他向大会递交了一份《关于提升改造蕉岭平远县域交界山区公路改善两地群众出行环境的建议》。

  “交通先行,切实把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短板’转化为‘潜力板’,以城带乡、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刘利华建议市、县各级相关部门能够对提升改造蕉岭平远县域交界山区公路给予重视,多部门联动推动资源下沉,推进项目落地落实,切实提升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改善两县山区群众出行环境,促进城乡交通一体化,打通城乡融合的“最后一公里”。

  强县联镇带村,是加快城乡融合、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路。“动力机制升级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和基础,核心在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提高。”市政协委员闫恩虎表示,目前,乡村振兴和农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关键是新的动力机制的建立。就梅州而言,盘活农村传统资源,以新的业态强化联城带村,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梅州的城乡老民居是全国较为独特的,既是巨大的资源存量,也是激活全要素生产率发展面临的挑战。“建议市县政府尽快规划指导,搞好农村老民居的治理,以开发利用为重点,在‘扩大绿量、提高绿质、增强绿效’和强化联城带村的原则下,盘活传统资源,促进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绿色崛起。”闫恩虎说道。

  据介绍,目前梅州市内有两万多座老民居,主要是围龙屋,遍布城乡。闫恩虎建议,积极申请中央、省专项财政资金支持,开展“保护传统乡村资源,活化利用客家古民居”专项行动;利用大型围龙屋或屋群,进行“画家村”“作家村”“诗词村”“山歌村”等主题建设;利用“融湾”发展的机遇,联系大湾区大型机构将梅州乡村围龙屋作为培训基地、休养康健基地、文化教育基地和会议中心建设;借鉴意大利、荷兰等欧洲先行工业化国家乡村工业化的成功经验,将偏远农村围龙屋规划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中心或仓储营销中心,进行工业体系基础建设,以联城带村促进城乡融合。(记者吴丽伶 李艳良 刘巧 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