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24年工作回顾
来源:梅州日报  时间:2025-02-26 11:20:28  浏览:-
字号:

  一、我们干出了新气象,拼出了精气神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500亿元,增速居全省第十。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增速居全省第三。

  梅龙高铁开通运营,梅州苏区融湾发展迈出新步伐。

  承接产业有序转移考核获省奖励,主平台、融湾园、蕉岭园获省考核优秀,融湾园、丰顺园工业总产值双双突破百亿元。

  全市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分别增长8.5%、17.3%,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提高到84.1%。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5.2%,居全省第三。

  全市招商引资连续两年实际投资超百亿元。

  全市“四上”企业净增200家以上,总量突破2000家。

  全市新增经营主体4.2万户,个体工商户首次突破30万户。

  总投资23.8亿元的广东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开工建设,松口古镇保护提升建设如火如荼。

  “梅”好时光·醉美客都米香酒文化周活动、梅州马拉松赛火爆出圈,策划开展“请到梅州过大年”系列活动。

  二、我们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竭尽全力守护百姓安宁

  全力应对“5·1”梅大高速茶阳路段塌方灾害、“6·16”特大暴雨灾害,科学高效有序推进灾后复产重建。

  广州、深圳倾力支持4个援建小镇建设,让千余户受灾群众喜迁新居、温暖过年。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谋划实施一批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项目,进一步增强全市抵御和应对灾害的能力。

  三、我们付出了最大努力, 收获了来之不易的成果

  1、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改革攻坚持续向深

  基本完成68项年度重点改革任务。

  开展优化县域营商环境服务“百千万工程”行动,市、县营商环境建设局挂牌成立,推行“网签即预告”不动产登记新模式。

  农村“三块地”集成改革成效明显,启动整理腾挪建设用地5万亩,集中流转经营耕地37.32万亩,新增国家级典型案例1个。

  2、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 城乡融合持续向优

  10个省级工业园区(含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3%,GDP 百亿元以下的县实现清零。

  新增新型城镇化省级试点1个,丰顺“老旧小区+片区改造”模式全省推广。

  完成农房微改造2.3万户,提升农房风貌近万户。

  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1125.5公里,建成美丽宜居村1630个。

  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2.78万亩,新增耕地2.32万亩。

  梅县、平远、蕉岭案例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典型案例。

  3、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融湾入海持续向前

  武梅高铁、瑞梅铁路、汕梅高速改扩建、梅州电网基建工程等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86.1亿元。

  长潭水库扩建工程纳入国家“两重”建设标志性重大水利工程项目。

  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获省2.5亿元资本金和400亩用地指标支持。

  梅县区产业集聚地获批省级产业园,市级“反向飞地”建成运营。

  4、大抓实体经济,产业发展持续向好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接近千亿元,增加值增长4.1%。

  新增“小升规”工业企业73家,入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各1家。

  获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补改投”试点市。

  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6.4%、 居全省第四。

  综保区完成进出口额40.92亿元、增长126.4%,增速居全国综保区第十。

  梅江区获评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

  5、建设绿美生态,城乡环境持续向美

  梅江区获评2024绿美广东竞风华全省十强。

  平远县列入全省先行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县之一。

  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5%、居全省第二。

  6、增进民生福祉,社会事业持续向实

  新增公办学位1.12万个,嘉应学院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兴宁市技校升格为技师学院。

  市人民医院综合实力保持全国百强,市中医医院外科入选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粤东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加快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通过国家推荐标准机构数量全省第一。

  省公共文化服务评价居粤东西北地区第一。

  梅州入选中国最具潜力文旅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