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25年工作安排
来源:梅州日报  时间:2025-02-26 11:21:47  浏览:-
字号:

  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5%,进出口总额增长3%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努力在五个方面谋求新突破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更有动力

  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实施项目投资和建设便利度等改革,提升“数字政府”效能。

  推动市县国资国企联动发展。出台支持市县国资国企联动发展总体方案和配套政策,新培育一批国有控股、 参股或业务合作“四上”企业。

  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深化农村“三块地”集成改革,完成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国家试点。

  加快要素市场改革。运营好广州数据交易所(梅州)服务基地,推出一批特色数据产品。落实“长钱长投”政策措施,培育发展长期资本、耐心资本。

  在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上更有成效

  推动典型培育扩面提质。加力推进典型县镇村建设,力争走在全省前列。集中资源力量持续打造示范路段,力争取得更多新的标志性成果。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打造一批富民强县的特色产业集群,净增“四上”企业200家。推进扩权强县和强县扩权改革,增强县域发展自主权和镇街履职能力。

  提升城镇建设能级。推进蕉岭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实施城镇化水平提升行动。抓好畲江、华城等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加快松口古镇、黄槐军旅特色镇等建设,推动建成广东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一期项目。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做好“土特产”文章,发展“产业社区”“产业村长”,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推进省级“社村”合作试点,促进村集体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以“田长制”为抓手,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

  在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上更有作为

  探索“湾区产业资源+梅州平台引进”,将梅州的优势产业纳入广州国企产业链。

  及时兑现融湾专项补助政策,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人才进驻。

  争取推动梅漳高铁、蕉岭货运铁路、大潮疏港铁路、大埔青溪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项目纳规入库。

  在实体经济发展上更有质量

  推进工业强市。选择先发优势强、科技含量高、发展基础好的产业链赛道,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

  大抓产业平台。力争主平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突破340亿元。加快融湾园申报国家级高新区步伐,争取梅州经开区升格为国家级。

  促进产业和科技互促双强。支持开展创新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增加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建设苏区融湾特色型知识产权强市。

  广聚天下英才。落实省“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用好“1+N”人才政策。

  在守护安全稳定上更有保障

  强化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坚决防范道路交通、城镇燃气、建筑施工、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风险,实施自然灾害危险区域建房户避险搬迁工程。

  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持续做好保交房工作,推动“白名单”项目扩围增效。

  维护社会大局平安稳定。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行为。

  聚力抓好七项工作

  1、聚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进一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坚持发展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完成工业企业技术改造100家以上、技改投资40亿元以上。推动90家以上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10个铜箔-印制电路板项目建设,抓好龙宇电子、众呈硅能等一批投资超10亿元的新落地工业项目。规划布局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产业, 探索应急救援、物流运输、文旅消费等低空经济应用场景。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研发、设计、咨询、法律等现代服务业,培育发展物联网新兴服务业,探索发展基金产业。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深入开展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推进柚果、茶叶等一批农产品标准化认定。加快发展预制菜等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擦亮梅州金柚、梅州蜜柚、客家炒绿、梅州丝苗米、兴宁鸽等“梅字号”农业品牌。

  2、聚力项目谋划储备实施,

  进一步扩大有效益的投资

  ●攻坚一批重大项目。抓好武梅高铁、瑞梅铁路、汕梅高速改扩建等在建项目,新开工平武高速,新改建一批国省道、“四好农村路”。推动梅蓄二期、 大埔电厂二期等项目建成投产。建成大埔茶阳防洪工程,开工建设长潭水库扩建工程,加快推进大埔高陂防洪工程、梅县松口防洪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谋划实施136个城镇老旧小区和4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持续推进嘉应古城片区保护提升项目。

  ●加强项目谋划调度。围绕“两重”“两新”谋划储备一批打基础、利长远项目。高质量抓好“十五五”规划编制。

  ●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统筹资金、土地等要素资源向质量高、落地快、贡献大的项目倾斜。深化企业投资项目落地便利化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激发金融和民间投资活力。

  3、聚力提升招商效能,

  进一步赋能经济发展

  ●强化招商统筹。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

  ●加强项目招引。持续开展“千名乡贤投资兴业共建家乡行动”。办好智能制造、新材料、食品加工等“梅商荟”招商推介活动。

  ●鼓励增资扩产。新推动70家工业企业“小升规”,培育更多优质小微企业。

  4、聚力扩大内外需,

  进一步畅通经济良性循环

  ●力促消费增长。持续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继续办好汽车、家电、家居等“梅品惠”促消费活动。继续策划举办米香酒、啤酒等主题系列活动,鼓励各县(市、区) 每月举办圩日、展销等活动。支持梅江区打造县域商业枢纽。

  ●促进文旅高质量发展。发挥梅龙高铁带动作用,推出并运营好一批旅游精品线路。抓好梅县丙雁松片区建设,发展乡村旅游、长寿康养等业态。

  ●扩大对外开放。精心筹办第七届世界客商大会,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粤贸全球”计划等重点展会。致力打造全球客家文化传播推广中心,深化“东亚文化之都”文化交流和青年交流。推动客家春晚和客家山歌、广东汉剧等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5、聚力绿美生态建设,

  进一步厚植绿色发展底色

  ●推进扩绿兴绿护绿。深入推进绿美梅州生态建设“八大工程”,促进全域绿化美化提质增效。建设一批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郊野公园、口袋公园,打造四望嶂等一批绿美精品示范点、示范带。

  ●提升生态环境品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让梅州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常态化开展建筑垃圾治理行动,提升固体废物综合治理能力。

  ●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推动企业、 工业园区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深入开展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综合改革三年试点。

  6、聚力优存量扩增量,

  进一步提升财税治理能力和水平

  ●深化财税改革。推动零基预算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完善数字财政、智慧税务建设。

  ●努力开源增收。强化多部门税收协同共治机制,细化落实财源培植巩固措施。 充分挖掘国有资源资产,增加非税收入。

  ●更好节用裕民。强化预算硬约束,严控一般性支出和新增支出。把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

  7、聚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强化基本民生保障。突出就业优先,力争新增城镇就业1.8万人。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稳步提升社保待遇水平。深入推进公办养老机构优化整合,增加居家社区、医养结合等养老服务供给,积极发展银发经济。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确保平远县、蕉岭县成功创建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争取2所中职学校通过省级创建验收。

  ●建设更高水平的健康梅州。推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高水平医院联动建设。加强县镇公立医院运营管理。持续推动医保服务下沉基层,实现镇村全覆盖。

  ●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持续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深化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区建设管理。实施文艺“双精”工程、文化惠民工程,争创第二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高质量建设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西部地区体教融合足球青训体系建设试点城市 。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切实筑牢政治忠诚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激发干事创业精气神 深化党风廉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