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东亚文化之都”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三):千年古镇通三省,海丝史话连四方
来源:梅州文广旅游微信公众号  时间:2022-06-11 16:40:13  浏览:-
字号:

  梅州自古文化底蕴深厚,在这片土地上,从中原迁徙传承下来的客家文化、在峥嵘岁月里沉淀下来的红色文化,与满载乡愁飘洋而来的华侨文化齐头并进,竞吐芬芳,共同构成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色。

图片

风景优美的松口古镇(高讯 摄)

  松口古镇地处闽粤赣三省的交界处,位于梅州市梅县区东北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已有千年历史,是历史上商业贸易繁荣之地、著名的华侨之乡。

图片

千年古镇松口镇是客家先民南迁的始居地之一,也是客家人出南洋的重要港口(连志城 摄)

千年古镇,历史悠久

  千年古镇通三省,海丝史话连四方。
  松口镇,建制于南汉乾和三年(公元945年),早于梅州,距今已逾千年。作为岭南地区四大古镇之一,松口镇人文资源丰富,文物古迹天然风景比比皆是,有甘露亭、五显宫、王明宫等15个古老宫庙,还有建造400余年保存完好的元魁塔等。

  图片

  梅县区松口镇,梅江如玉带般穿流而过(吴腾江 摄)

图片

松口元魁塔(连志城 摄)
  历史上,松口繁华盖过州城,以致有“自古松口不认(嘉应)州”的说法。因其地处闽粤要冲,水上交通发达,从古至今商贸物流活跃,松口在历史长河中,是客家先民南迁的始居地之一,明末清初时期粤闽赣地区客家人下南洋的第一站,也是孙中山发动辛亥革命的策源地之一。

  图片

松口火船码头(连志城 摄)
  今日的松口镇,拥有众多美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山歌之乡”“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广东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

崇文重教,耕读传家

  松口人聚族而居,信守客家祖先崇拜,存留中原文明基因,保留着耕读传家的风尚和崇文重教的传统。早在南宋,松口即开办私塾。

  走进松口镇南下村,村中几乎每个大姓氏都有自己的学校,赖姓“听涛学校”,伍姓“宏育学校”、张姓“三儒斋私塾”……其中由国内外乡贤创办的溪南学校,规模和设施为当时全县之最。据不完全统计,科举时代,松口有进士22人,其中翰林4人,其数量之多在梅州各镇中名列前茅。

  “自古山歌松(从)口出”。松口声是“下水声”的代表,和梅城话存在明显差别,有“松口声,软过糯米羹”的说法。松口人民所唱山歌作为劳动人民的一种口头文学,内容丰富多彩,语言质朴浅白,意境含蓄优美,唱腔多种多样,具有浓郁的客家文化和鲜明的地方特色,为海内外客家人所喜欢,是极为宝贵的民间文化艺术遗产。

图片

梅县区松口山歌协会的会员们相聚在中山公园唱山歌,美妙歌声引游人侧目(林翔 摄)

古建成群,风貌依旧

  今日的松口镇,仍留存不少客家文化历史印记,其中建筑便是其一。位于松口镇铜琶村下店的“世德堂”,传说是明末最后的行宫。相关史料记载,明朝灭亡后,明崇祯皇帝的东宫太子朱慈烺的侍读李士淳(号二何)便携太子回乡,即松口镇,以图东山再起,恢复大明江山。

图片

世德堂(新梅互联 摄)

  1645年,李二何便把侄子李直简所建之“世德堂”进行改造,规模巨大,和仁寿楼、源远楼、登岸楼、乡贤第、石柱堂、诒燕楼、宝德楼、花园楼、掬水楼、花萼楼等共11座主体建筑组成建筑群,各座主体建筑按皇家的规制被赋予不同的功能。

  世德堂只不过是松口古建筑的一个缩影,元魁塔、张榕轩纪念馆、崇庆第、爱春楼、仁寿庄等建筑都是研究客家建筑的生动标本。业内人士表示,松口的古民居、古建筑蕴藏着丰富的客家人文资源,是研究客家建筑文化的活教材,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研究价值。

图片

彰显文风的元魁塔,客家人的精神家园(图源:梅县旅游)

图片

张榕轩纪念馆(张威治 摄)

图片

外婆家·仁寿庄围龙屋民宿(新梅互联 摄)

商业繁荣,四通八达

  松口古街区繁荣路旁,一座中西合璧式五层建筑,即使在今天也显得恢弘气派,这也是松口商业发达的历史见证。

  “这是由华侨廖子君先生出资于民国21年建成的‘松江大酒店’,当年曾经是闽粤赣最有名的酒店之一……”一旁的导游正在讲解酒店的历史。

图片

松江大酒店(图源:梅县旅游)
  昔日,梅州地区的华侨出洋谋生或归国返乡多在松江大酒店投宿,因此它成了华侨漂洋过海的驿站,时至今日酒店仍留有“HOTEL TSUNGKIANG”英文字样。

  作为商贸重镇,松口镇水陆交通便利。从地理位置上看,松口镇地处闽粤赣三省交会处,东北连接闽西,东南直通潮汕,是周边乡镇商贸的集散地。“日观千帆过,夜看万盏灯”是当时繁华场景的真实描写。

图片

起于小黄渡口,经大黄渡,至横东村的大黄村清代古驿道是昔日松口镇境内最主要的陆路通道(梅州文广旅游资料图)

  历史记载,在商业鼎盛时期,松口有1000多家商铺林立,而码头最繁华的时候有300多条船只在这里停泊,6000多名旅客从这里出发。

图片

图片

松口古街(钟小丰 摄) 

图片

火船码头一景。松口港是客家人海外迁徙的第一站,也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出发地之一(图源:梅县旅游)

  在与松江大酒店相隔不远的中国(梅州)移民纪念广场上,有一路标,路标上四个方向的箭头分别标注着松口距离世界各地的距离:利马18091公里、多伦多12309公里、旧金山10811公里、阿姆斯特丹9224公里、伦敦9565公里、悉尼7463公里、吉隆坡2818公里……

图片

中国(梅州)移民纪念广场,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新梅互联 摄)

图片

中国(梅州)移民纪念广场(连志城 摄)

游子赤心,情系家国

  清未民初,旅印尼爱国侨胞梁密庵是松口人。当年梁密庵任中国同盟会雅加达分会会长,曾鼎力资助民主革命,他在印尼募集的革命经费几乎占革命总经费的40%。在1911年,3·29广州起义前夕,他毅然捐出家中所有存款作起义用资。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成功后的1912年三月初一日特颁《旌义状》给梁密庵,以嘉奖他为革命所作的贡献。松口人民为了纪念他而建了“密庵亭”,把《旌义状》和所有的题词碑刻都镶嵌在亭内,以供后人瞻仰。

图片

图片

密庵亭(来源:《记住乡愁》纪录片)
  要说松口人民对国家是忠,那对家乡便是情的表现。

  松口境内梅江河上的第一座桥梁梅东桥,便是松口侨胞们热心乡梓建设的历史见证。为了改变遇上洪水季节时无法出行这种单一落后的交通状况,上个世纪30年代初期,松口热心人士张作新等人远赴南洋向海外侨胞募资建桥,爱国侨胞们纷纷热烈响应。1937年,大桥开始动工兴建,但开工不久后抗战爆发,动荡不安的局势使海外捐款无法汇回国内,工程因此不得不停工,直到1946年才复工,于1950年竣工落成。

图片

梅东桥(梅州文广旅游资料图)

中山先生,足迹甚多

  与大多数镇级公园不同,松口镇中山公园建于1933年,是为纪念1918年孙中山先生视察松口而兴建的,它不仅是梅州境内的第一座公园,而且是全国最早的一座乡镇级“中山公园”。

图片

梅县松口镇中山公园(高讯 摄)

图片

梅县松口镇中山公园内的孙中山雕像(高讯 摄)

  孙中山在松口留下的足迹甚多。1918年5月,孙中山由广州经汕头到大埔三河坝视察援闽粤军时,专程到松口探望谢氏兄弟,驻足于谢氏“爱春楼”盘桓3日,亲书门楼两联以赠,其一曰:“博爱从吾好;宜春有此家。”其二日:“爱国爱民,玉树芝兰佳子弟;春风春雨,朱楼画栋好家居。”两联均嵌入“爱春”两字,可见孙中山对谢家感情之深挚。

图片

爱春楼(新梅互联 摄)

  古镇美味,尽在盘碗。在千年古镇松口还有客家美食等着大家来探索——满寄家乡情思的企炉饼、香喷喷的松口炸肉丸、鱼散粉……至今仍吸引着八方饕客,你最心动的是哪一个呢?

图片

松口企炉饼(李育 摄)

图片

松口炸肉丸(向上 摄)

图片

鱼散粉(李育 摄)

图片

甜羊(图源:梦回松口)

图片

羊醋汤(李育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