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黄槐镇四望嶂的广东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项目建设现场。
工作队助力兴宁鸽“12221”市场体系建设。
叶塘镇北塘村“补改投”建设兴宁鸽养殖小区。
在工作队支持下,叶塘镇示范主街打造完成。(图片均由工作队供)
2023年11月,按照省委部署和省直单位组团帮扶工作安排,由省财政厅联合省地质局、中国联通广东分公司、广东财经大学、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组建的省纵向帮扶驻兴宁工作队和“双百行动”服务队(以下简称“工作队”),满怀热忱奔赴兴宁市,开启了一场真抓实干的帮扶征程。
协助谋划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建设、因地制宜扶持肉鸽等主导产业发展、着力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入驻一年多来,工作队秉持“资源统筹、重点突出、务实高效、有序推进”的原则,结合自身丰富资源和兴宁本地特色,深入调研、积极探索,精心研究提出“1+1+6”帮扶思路,用努力和付出彰显帮扶实绩。如今,在工作队的帮扶下,兴宁正朝着高质量发展大步迈进,一幅崭新的发展画卷徐徐展开。
深调研 提出“1+1+6”帮扶思路
一年多前,工作队刚入驻兴宁,便马不停蹄地投身到忙碌的调研工作中。工作队深知,只有摸透兴宁的“家底”,才能精准发力帮扶。在两个月时间里,工作队员们不辞辛劳,足迹遍布兴宁20个镇街。
在田间地头,工作队员与村民促膝长谈,倾听最朴实的声音,了解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在各职能部门,工作队员与当地干部深入交流,探讨政策落实情况和发展瓶颈;在企业厂房,工作队员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沟通,分析产业发展态势和困境。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调研,工作队对兴宁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资源分布、产业基础等有了清晰且深刻的认识,为后续帮扶工作的开展找准了切入点。
在深调研的基础上,再经过深入思考和精心谋划,工作队结合兴宁实际需求和资源优势,创新提出“1+1+6”帮扶思路。“第一个‘1’是指坚持党建引领,紧扣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这条主线;第二个‘1’是突出将广东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建设作为帮扶第一要务;‘6’是指着力在重大项目建设、县域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城乡融合发展、强化帮扶合力等6个方面开展工作。”兴宁市委副书记、省纵向帮扶驻兴宁工作队队长麦东阳说。
为确保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工作队按照目标项目化、项目清单化的方式,制定了省纵向帮扶兴宁三年工作方案,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促发展的帮扶项目融入工作方案中,部署了6个方面共25项重点任务、14个重点项目,为省纵向帮扶工作明确了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
抓重点 加速推进典型镇村建设
在黄槐镇四望嶂,广东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建设现场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挖掘机挥舞着长臂,土方被不断开挖;压路机有条不紊地来回碾压,让道路基础愈发坚实;一辆辆工程车辆满载建材,穿梭在工地之间……600多名工人加班加点、争分夺秒,推动项目早日竣工。
作为省“百千万工程”重点任务之一,广东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也是省财政厅牵头的重点工作。工作队深知基地项目的重要性,将其视作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队员们积极奔走于省直有关单位和兴宁之间,全力做好沟通衔接工作。同时,工作队还牵头制定了《兴宁市推进广东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项目工作方案》,明确了兴宁市推进基地建设的详细任务清单、精确的时间节点和责任单位。通过多次组织召开广东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及配套项目建设推进会,成功助力基地一期正式动工。
为给广东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工作队积极协助谋划了供水、供电、供气、交通、污水处理等13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约5.7亿元。如今,所有配套项目均已全面组织实施。其中,兴宁市黄陂至四望嶂矿区省道225线路面改造工程和四望嶂矿区35kV、10kV线路迁改工程等2个项目已顺利完工,临时用水、用电和进场道路、临时安置点也已建设完毕,为基地后续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
为推动叶塘镇、黄槐镇的典型镇村建设,工作队积极协调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精心为两镇做好建设发展规划。为解决资金难题,工作队指导谋划争取专项债资金3亿元,并对接中铁广投集团,助力兴宁“百千万工程”建设,支持两镇开展“七个一”建设和人居环境提升。“我们在叶塘镇谋划温泉小镇建设,协调广东财经大学、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量身定制旅游发展规划,同时协调省地质局开展温泉探查工作。”工作队相关负责人说,在争取到中铁广投集团助力后,兴宁市推动温泉小镇规划逐步落地见效,正全力打造兴宁汤湖温泉品牌。
与此同时,工作队积极争取中央农村综合改革资金1763万元,指导采用“补改投”方式支持兴宁市6个典型村产业发展,将资金以村集体名义投入到各村的主导产业,有效推动了当地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大幅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时,协调联通兴宁分公司与永和镇沙坪村、黄槐镇槐东村签约农村通信合作社试点,为每个村集体每年带来不少于5万元的稳定收入。此外,还助力黄槐镇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成功争取到2024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5000万元,兴宁也成为2024年广东唯一获得中央该项目支持的县(市)。
谋发展 帮扶壮大县域优势产业
在位于叶塘镇北塘村的兴宁鸽“政企银村”共建养殖小区建设现场,15亩建设用地已平整土地,工人正在全力推进双层鸽棚搭建工作。
“通过党委领导、政府搭台、企业运营、银行融资、村集体入股、农户入驻共建养殖小区,破解农村产业发展、收入增长难题。”该项目主导企业梅州市金绿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伟波介绍说。在全力推动“政企银村”项目的同时,工作队为金绿公司争取到广梅预制菜基金投资2000万元发展鸽屠宰加工业务。“与此同时,我们将筹集资金在‘政企银村’共建养殖小区里建一个‘兴宁鸽’博物馆,全面介绍‘兴宁鸽’发展历史和产业现状。”麦东阳说。
兴宁拥有丰富的文旅资源。工作队进驻后,积极组织50多名省市专家举办助力兴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众多专家为兴宁文旅产业发展出谋划策,指明方向。同时,发挥“双百高校”广东财经大学、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力量,协助兴宁编制文旅发展规划,《发挥独特优势、突出规划引领 助力兴宁农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案例获评省“双百行动”首批优秀案例。梅龙高铁的开通,更是为兴宁文旅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工作队紧紧抓住这一契机,谋划开展了“兴宁非遗进校园”活动、“苏区融湾区、百校联百县”大学生文旅项目策划大赛、“高铁游兴宁”大学生研学团活动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在大湾区广泛宣传推广兴宁的文旅产品和非遗文化,提升了兴宁文旅知名度,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兴宁。据统计,兴宁市旅游人数、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4.86%和40.87%。
一年多来,工作队指导兴宁谋划争取专项债资金3亿元、争取省产业有序转移专项资金近6000万元,支持产业转移园主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参与举办2024广东兴宁医疗器械产业园高质量发展推介会,集中签约16个“百千万工程”产业项目,计划投资总额32亿元,推动兴宁产业发展融入大湾区大市场;协助工业大数据平台建设,以工业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协助兴宁市政府对企业精准管理、精准施策,数字驱动兴宁工业经济整体发展;设立“百千万工程”县域创新基地,为产业发展注入科技力量,推动温泉水漉菜、肉鸽等产业不断创新发展;协调省农科院与兴宁市政府签订“百千万工程”战略合作协议,为当地优质稻米、绿色蔬菜、特色水果、高山茶叶、生态畜禽等产业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持……工作队组成单位各尽所能、各展所长,在助推兴宁产业发展方面实现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的精准导入。
聚合力 着力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在永和镇政府,数字乡村智慧化管理平台实现了综合、舆情、应急、消防等多项任务的线上管理。“特别是春节临近,通过平台可以实现烟花爆竹销售网点安全防火、山塘水库防溺水智能化24小时防控,大幅度提升乡镇数字化管理能力。”永和镇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工作队已助力在永和镇、叶塘镇、黄槐镇等地建设上线数字乡村智慧化管理平台。同时,协调联通公司投入800多万元支持建设覆盖兴宁全市的应急广播系统,在灾害预警与防范、紧急救援与资源调配、信息传播与公众教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年多来,工作队协助争取专项债资金3.2亿元,支持梅龙高铁兴宁南站、站前综合广场和配套工程建设;争取省交通运输部门支持,完成省道225线兴宁市黄陂高速出口至黄槐路面改造工程,提升黄槐四望嶂矿区的交通便利性;指导兴宁做实做细石壁水库与和山岩水库水系连通项目前期工作,争取纳入中央中型引调水工程支持范围;争取省财政2800多万元实施四望嶂历史采空区地质灾害调查及治理工程,同步推进四望嶂区域的生态修复工程,为广东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建设打好基础;争取省财政800万元支持兴宁市神光山体育公园升级改造,提升完善园内文体公共服务设施,让更多群众享受良好的体育活动空间;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与兴宁市技师学院开展中高职贯通“三二分段”培养改革试点,已于2024年9月落实第一批20名招生计划;协助推进兴宁人民医院搬迁新院区,并于2024年8月1日起经省市卫健部门审批升级纳入三级综合医院管理,进一步优化兴宁医疗资源配置,满足群众健康需求……在工作队的支持协助下,兴宁公共服务能力正不断提升。
工作队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接下来将按照“重点项目牵引、推动产业发展、助力城乡建设、办好民生实事”的思路,围绕聚焦推进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建设、帮扶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帮扶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帮扶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发挥优势强化帮扶合力,进一步加大力度推动纵向帮扶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效。(记者 陈思杰 特约记者 钟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