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示范岗。
为患者量身打造个体化精准抗肿瘤治疗方案。
2024年6月,梅州市人民医院医疗队赴受灾地区救援。
梅州市人民医院门诊大楼。
2025年,梅州市人民医院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四部委联合授予“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是梅州市唯一获得该荣誉的医疗机构。
近年来,梅州市人民医院作为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党的领导和方针政策融入医教研管各方面,医院高质量发展取得瞩目成就:“国考”连续6年蝉联“A+”等级,排名稳居全国前10%;心血管内科、肿瘤科“两个拳头”学科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是全省“国重”专科数最多的地市级医院之一;大力推动技术创新,持续改善医疗服务,勇于承担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治任务,成为赣闽粤原中央苏区群众的坚强“医”靠。
以党建聚合力,以改革破难题,以服务暖民心,发展成绩获得认可,医院喜报频传:先后荣获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广东省医疗系统先进集体、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广东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医院等荣誉,并荣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这一国家级殊荣!
红色引擎驱动学科腾飞
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核心动力。梅州市人民医院围绕临床组织架构创新,一体化推进基层党组织设置优化,将党支部建在学科上,将支部活动融入学科建设中,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示范在学科专业化建设和医学创新中,以党建“红色引擎”为学科发展赋能,实现“1+1>2”的协同效应。
通过党建聚能,将临床医技科室党支部打造成学科攻坚的前沿阵地,形成“一支部一品牌、一学科一特色”的发展格局。推进过程中,一批精品学科脱颖而出,心血管、肿瘤两大拳头学科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省临床重点专科(含建设项目)增至17个,市临床重点专科基本实现全覆盖。医院学科建设能力指数稳步提升,跃居全省第5名,CMI值、四级手术两项代表医院收治疑难重症的综合能力以及治疗疾病的技术难度的“国考”指标稳居全国前列。
该院内科一党支部、内科二党支部建立在心血管学科之上,他们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由支部党员骨干组建技术攻关“尖刀连”,成功开展国际首创技术3项、国内首创技术5项,在国际上首次报道病例6例,极大提升了区域心血管疾病救治能力水平,让许多原本需要远赴外地求医的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把重病、难病看好,让一些原本束手无策的病例有了救治希望,大大减轻了梅州及周边原中央苏区百姓的就医负担,成为心血管内科建设“国重”成绩单上的硬核成绩!
肿瘤科一党支部、肿瘤科二党支部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问题为导向,打破学科壁垒,充分整合放疗、化疗等各学科医疗资源,以病种为中心优化科室建制,为患者量身打造个体化精准抗肿瘤治疗方案,肿瘤防治更加系统、规范,专科肿瘤治疗核心医疗指标持续向好,肿瘤科“国重”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创新是引领学科发展的第一动力,谁掌握了科研资源,谁就掌握了学科发展的主动权,对于这一点,医院党委领导班子有着清醒的认知。知易行难,地市级医院发展科研本不具备“先天优势”;知难而进,千方百计谋求“破局”。
围绕“党建+科研”双融双促的思路,从完善顶层设计到严格科研诚信管理,从培育科研人才到配强科研设备,从引进院士团队到深化院企合作,一步一个脚印,医院科研取得长足进步:成立全国首家地市级医学科学院,获批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省院士工作站、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重量级科研平台,产出一批高水平标志性科研成果,科研经费总额连年快速上升,跻身全国地市级医院先进行列,学科发展迸发新活力。
为加快建设研究型医院,医院党委设立了“规范、精准、卓越”的科研三级发展目标,以构建区域临床大数据中心为新抓手,决心在精准医学、心血管、消化、肿瘤和客家人群多发病等多方面寻求更多医学创新和突破,用高水平科研成果反哺临床、福泽百姓。
暖心服务构建医患和谐
年初,该院新门诊大楼建成启用,配套连廊、花园等竣工并投入使用,“智慧医疗”硬件同步升级,通过环境再造、流程再造,群众就医舒适度、便捷度明显提升。
“这个自助报告打印机怎么用,能帮我一下吗?”“手机上要怎么样进行缴费报销呢?”进入医院门诊大厅,一群身穿“红马甲”、胸前佩戴着党员徽章的志愿者耐心地帮助老年患者解决一系列就诊问题。
“智能化时代,预约、缴费等年轻人动动手指就能搞定的小事,对老年人来说却面临诸多‘数字鸿沟’,医院要智慧化、现代化,也不能丢了温度。”该院门诊部负责人介绍,为了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医院党委设立了“党员示范岗”,选派素质高、主动服务意识强的党员参与志愿服务,主动为患者提供咨询指引等便民服务,让患者在就诊时的每个环节都能感受到舒心和温暖。
“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到医疗服务全流程,千方百计改善医疗服务、提升人民群众的就医获得感、幸福感,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医院党委书记胡洪斌甫一上任,就带领医院党委班子到医疗一线、后勤一线调研,解决医疗服务和后勤保障中的痛点难点问题,从增设党员示范岗到增加门诊采血窗口,从优化急诊路线标识到开通接送病人的院内便民线路,从提升安全保卫力量到完善消防安全体系……一件件抓好落实,一处处细节革新,一点一滴提升医疗服务的温度。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者使命,亦是党员初心。”该院肿瘤科一党支部书记介绍,肿瘤患者作为特殊医疗群体,不仅面临着疾病的痛苦,更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和经济压力,为了给肿瘤患者提供诊疗全程温暖服务,支部打造“党旗飘飘,温暖‘瘤’程”患者关爱计划书记领航项目,实行党员医生“首诊负责制”,开展“五个一”温暖服务、节日送温暖、康复加油站等活动,通过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肿瘤患者提供全方位、有温度的医疗服务。
此外,该院还打造日间手术、门诊手术、门诊放化疗等精品服务品牌,让患者省时省钱又省心;坚持无假日医院和午间门诊,解决上班族、学生族和偏远地方来院看病患者的痛点;注重人文关怀,于细微处体现对患者隐私的尊重……他们始终坚持把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宗旨融入党建和医疗服务中,群众纷纷点赞,该院获评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广东省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示范医院等荣誉称号。
使命担当铸就应急铁军
近年来,梅州市人民医院广大医务人员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转化为守护人民健康的实际行动,以“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铁军作风,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自然灾害面前勇于担当,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让党旗在抗疫救灾一线高高飘扬。
疫情期间,党员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在湖北疫情最严重的时候,遴选2批共11名优秀医疗骨干参加援鄂医疗队,驰援武汉汉口医院和荆州市公安县人民医院、公安县中医院,为扭转当地抗疫“战局”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本地疫情防控中,该院坚持精准防控、精准救治,收治10例新冠肺炎患者(其中重症2例)、1例无症状感染者,取得治愈率100%、院内0感染的胜利。在发生“1023”外地输入疫情后,接管广梅开发区医院和梅州市城区专用隔离场所,收治359名新冠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圆满完成管理运行任务。黄塘精神、黄塘力量、黄塘担当充分彰显,集体和个人荣获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省优秀共产党员、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等殊荣。
过去一年,面对特大暴雨、塌方等灾害事件,医院党委组织紧急医学救援铁军,出色地完成了伤员转运和救治任务,救治工作得到国家及省、市领导和各级政府、伤员及家属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派遣6人赴受灾严重的地区,在无外部补给的情况下,开展高强度医学救援工作13天,接诊286人次,巡诊87人次,发放药包119份,为受灾地区群众身体健康提供坚实保障。医院荣获2024年三防工作表现突出的单位。
面对急性胸痛、急性脑卒中等致死率、致残率极高的急病,医院党委以专科建设、绿色通道建设为抓手,按照国家标准建成国家级的胸痛中心、国家级的五星高级卒中中心。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成功率98%以上,最快纪录来院后16分钟开通梗塞血管;急性脑卒中从入院到静脉溶栓最快8分钟,中心综合排名多次位居全省第一!两大中心创建以来,每年成功救治2000多名急性胸痛患者、4000多名脑卒中患者,挽救了数以万计的患者和家庭。
急患者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不仅要高效救治,也要从源头上着手积极预防,降低家庭和社会负担。为此,梅州市人民医院参与了由国家牵头开展的心血管病、脑卒中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从人群中筛出的心脑血管病高危对象针对性开展干预,努力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和死亡率。
下一站高地 建成粤闽赣区域高水平医疗中心
2025年1月,为推动梅州市人民医院高质量发展,广东省人民医院与梅州市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共建区域高水平医疗中心框架协议》,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深化合作,努力把梅州市人民医院建设成为辐射赣闽粤原中央苏区的区域高水平医疗中心,最大限度提升赣闽粤原中央苏区群众就医便利度和满意度。
前景光明,催人奋发!展望“十五五”,梅州市人民医院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绘制全新发展蓝图,一步一个脚印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为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