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顺县坚真纪念馆。
丰顺县对中共丰顺县支部成立旧址普善堂进行修缮保护并布展。
修缮一新的永昌居(中共丰顺(临时)县委旧址)。
龙岗镇马图村是粤东最早建立地下党组织和开展武装斗争的革命老区。上图为红四军进驻马图旧址群见龙居。
丰顺县用好用活红色资源,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以上图片来源:梅州日报)
革命旧址成新学堂、线上线下讲好党史故事、为民办事落地见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丰顺县通过搭建学习平台、创新学习形式,在全县掀起学习热潮,高标准高质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走心。
活化革命旧址 打造红色课堂
“1928年5月,郑兴、朱公伟、黎凤翔、邹玉成、杨淑庆等5人在丰顺县九龙村榕树塘永昌居组织了中共丰顺(临时)县委,由黎凤翔任临委书记……”3月31日,中共丰顺(临时)县委旧址永昌居和第一个中共丰顺县支部成立旧址普善堂修缮开放,丰顺县几套班子全体领导带队参加实践体验,瞻仰革命旧址,追寻革命先辈足迹,聆听红色故事,重温入党誓词。
“永昌居是祖屋,我在这里出生长大,小时候常在屋里听老人讲革命的故事。随着村民外出,祖屋也闲置多年。”九龙村村干部黎启杭告诉记者,去年10月以来,丰顺县对中共丰顺(临时)县委旧址修缮保护,在旧址内进行丰良镇革命斗争史布展。“自从旧址开放,每天至少上百人前来参观学习,现在的永昌居成了热门打卡点。”
红色资源是党史学习教育的“活教材”。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丰顺县加强全县革命文化、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修缮一批革命遗址遗迹,加大红色资源“活化”力度,利用好坚真纪念馆、八乡山镇滩良村红十一军成立旧址、龙岗镇马图村见龙居(红四军进驻马图旧址群)、丰良镇永昌居、普善堂等革命遗址遗迹、革命纪念场馆,打造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党员、干部通过实地实物、鲜活讲解、互动体验等开展现场教学,并对群众免费开放,释放红色资源的“育人”效能。
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党史故事
每到假期,丰顺县坚真纪念馆里的“小小讲解员”准时“上岗”,稚嫩童音向前来参观的市民游客讲解李坚真的革命故事。讲解到李坚真山歌时,他们还高歌一曲:“小溪出水大溪流,同志姐妹处处有,今日重上铜鼓嶂,来日下县打九洲……”
“坚真纪念馆与当地小学合作,每年开展讲解员业务培训班,通过实地训练、考核合格的小讲解员们将分批‘上岗’。暑假期间,我们还将招募高中毕业生或返乡大学生当义务讲解员。”丰顺县坚真纪念馆馆长陈拓宇说,今年3月,他们还在南京市溧水区举办了华夏女杰李坚真纪念展,苏粤千里携手,共同讲述李坚真革命故事。
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丰顺县以青少年为重点,注重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发挥各级道德模范、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组织广大青少年以“童心向党”为主题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县广泛开展“四史”宣传教育。
“观众朋友大家好,又到了主播说党史时间,今天我们来说一说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情况……”近日,丰顺县融媒体中心开设《主播说党史》系列专题片,以播音员讲述的方式,用鲜活接地气的语言讲好党史故事。记者了解到,今年,该县还将组织创作拍摄电影《长征中的女人——李坚真》、微电影《变迁》、音乐短片《党啊,亲爱的妈妈》等作品,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
“我们计划在今年7月前,出版《广东中央苏区丰顺革命简史》《烽火潘田》《广东省革命遗址普查登记表》等书籍,引导党员重温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深刻认识我们党‘从哪里来’。”丰顺县史志办主任卢胜文说。
“红绿”深度融合 助推乡村振兴
在龙岗镇马图村辖区内,有红四军军部旧址、东江红军四十六团团部旧址、红四军各纵队负责人和东江负责人会议遗址。保存完好的红色革命遗址群与漫山遍野的生态茶园相结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2017年,马图村启动了“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和新农村建设工程,先后建设了“中央苏区丰顺革命史料陈列馆”“红色主题馆”“红色生态旅游新农村”等项目。“现在的马图村除了前来采购的茶商,还多了一批批慕名而来的游客。”马图村党支部书记饶清松欣喜地说。
“目前,我们正在申请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项目经费,依托红四军进驻马图旧址群进行整村规划,升级改造省红色党建示范村。”龙岗镇党委书记吴鹏鸟介绍,龙岗镇是省级茶叶专业镇,马图绿茶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接下来,该镇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继续做好“红+绿”文章,做大做强“马山”“马图”两大茶叶龙头企业,带动茶农致富奔小康。
地处粤东莲花山脉中段,与马图村遥遥相应的八乡山,同样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东江特委、东江苏维埃政府、红十一军等党、政、军领导机关曾设在八乡山境内。90多年前,古大存等革命先烈在这层峦叠嶂间点燃了革命的星火。
百年奋斗史,故里展新貌。去年,八乡山镇滩良村完成了东江苏维埃政府暨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军部、政治部旧址的修缮和东江革命根据地史料陈列馆建设及布展,建设了党建阵地“滩良村党群综合服务中心”等项目,全力推进总投资1.17亿元,全长12.794公里的小溪至滩良红军路工程。
近年来,八乡山镇立足生态发展区定位,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传承红色基因,依托绿色生态资源,串联起境内八乡山大峡谷、小溪村特色乡村、滩良村“炭寮星火”红色旅游区、天峦湖旅游综合体、万亩茶园等景区景点,推动农旅、文旅、养旅的融合,创建全域旅游示范镇,打造五星级的旅游名镇,以绿色产业拓宽老区的奔康之路。
聚焦“急难愁盼” 为群众办实事
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深下去”,落脚点在于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
丰顺县检察院协调解决县城鸿福豪庭小区消防通道上的光缆交接箱迁移难题,打通了“生命通道”;国道206线丰良镇西厢村奖坑至九龙村榕树塘重点经济网络线路正加快推进施工建设,计划今年7月前完工;县领导带领县直单位党员干部分别进驻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18个网络,一线参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志愿活动……一批为民惠民便民的实招不断推出,一系列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是丰顺县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真实写照。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丰顺县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2021年“十项民生实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73项民生实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30项重点任务等工作落实紧密结合起来,融入志愿服务、环境保护、扫黑除恶、社会治理等工作当中,推动党员干部在实践一线感悟党的历史。
针对群众“急难愁盼”等突出问题,丰顺县以“大走访、精梳理、定方案、真落实、严考评”五个步骤推动实践活动扎实深入。记者从中共丰顺县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该县以县领导同志带头,深入到挂钩镇(场)和分管领域,“零距离”“面对面”听民情、纳民意、解民忧,通过大走访活动,收集群众诉求和意见建议,填写《“我为群众办实事”大走访记录表》。各级各部门通过前期大走访活动,梳理出“急难愁盼”问题,形成《“我为群众办实事”问题梳理表》,对自身能解决的问题,明确时间节点,拿出解决措施,对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统一汇总并报上级,层层协调解决。
“目前至4月下旬还处于‘大走访’阶段。年终,我们把解决存在问题、提高群众满意度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将评选出一批优秀项目,推动实践活动往深里走,往实里走。”中共丰顺县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同志介绍道。(撰文:林玉莹 胡金辉 郑坤 叶思琪 摄影:吴腾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