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县湖寮镇莒村村激发基层治理内生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
党建引领聚合力 和美乡村展新颜
来源:梅州日报  时间:2024-10-08 09:50:09  浏览:-
字号:

近年来,莒村村推动实施莒溪河一河两岸提升改造、主村道提升改造等50多个项目,建设和美乡村。(连志城 摄)


  “这些年我们村的变化真是大,修建了广场,路也水泥硬底化了,两旁都种上了花,大家对自家的环境卫生也讲究了不少。住在村里,感觉特别幸福。”大埔县湖寮镇莒村村民陈伟英笑着说。

  近年来,莒村村紧抓实施“百千万工程”重大机遇,坚持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推出民生实事聚民意、积分考核聚民风、巾帼结对聚民力等措施,创新完善乡村治理模式,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绘就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画卷。

  党建引领

  基层治理添动能

  村庄道路干净整洁,房前屋后树绿花艳,休闲长廊上村民纳凉谈笑……走进莒村村,映入眼帘的处处皆是这样环境秀美、民风纯朴的美丽景致。

  谈起村里的变化,莒村村党支部书记陈增金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我们党支部每年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结合村民的要求和意见选出10件民生实事加以实施,同时在各片区设立党小组,给党员明岗定责,实行积分制,动员村民积极参与乡村建设。今年农田水圳、村里部分凉亭等基础设施在党员群众的齐心努力下顺利得到修补建造。”

  随着积分制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莒村村党员干部在积分获得渠道上有了更多的想法,推出了“莒村乡村治理积分”微信小程序,将村民好人好事和参与公共事业建设情况进行量化考核,树立典型榜样,催生争先创优的民风。

  “在积分制的激励下,过去村里脏乱差的现象不复存在了,大家都自觉主动爱护环境、关心村里事情,就怕扣积分丢面子。”村民何巨林说。

  近年来,莒村村累计筹集各类资金近3000万元,先后推动莒溪河一河两岸提升改造、风貌提升、主村道提升改造、小公园、卫生公厕等50多个项目落地实施,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我们坚持党群联动、共建共治,通过采取‘村民点单、组织派单、干部接单’的方式,极大激发了党员、片区网格员参与村级事务服务管理的内生动力,引领村风民风持续向善向好。”湖寮镇党委书记邓瑜瑾说。

  共建共享

  基层治理显成效

  莒村村民陈伟英家的庭院门口挂着“洁美家庭”的示范牌,围墙上错落挂着一盆盆花草,整个院落整洁有序、窗明几净……这样的“洁美家庭”,莒村村已打造了418个。

  “村里家家户户都有点‘老家当’,有的村民喜欢在房前屋后堆点东西,也不好看。一开始我们会主动入户帮着清洁整理,村民多少有点抵触情绪,但时间久了,村民也看到了变化,便会主动跟着养成了爱整洁的好习惯。”湖寮镇党委宣传委员、妇联主席古碧梅告诉记者,在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时,镇村干部尽力让所有村民参与其中,让他们有参与感,进而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湖寮镇还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妇女主体优势,在莒村村开展“百名女干部结对千名女群众助力‘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建设”行动。全镇110多名女干部与全村1000多名女群众形成结对关系,通过走村入户宣传,引导村民参与到“百千万工程”建设中来,形成镇村主导、妇女参与的上下联动机制。

  “聊天的时候,有村民说有种花意愿但缺少花盆,我们就结合村民诉求,马上购买了400多个花盆免费发给村民扮靓房前屋后。”结对干部李钰说,她们一周至少入户一次,除动员村民参与家乡建设外,还上门服务群众,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服务、调解矛盾纠纷等,为群众解决了一系列的微实事。

  党员群众齐心,形成干事合力,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共建共享的热情。在古碧梅看来,党群干群关系越来越融洽,对乡村治理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如莒村村坑尾潭片区有10多个废弃旱厕,在“三清三拆三整治”的过程中,村民自愿出让,最终蝶变成了小公园;在村道扩建项目中,陈增金带头无偿拆除部分房屋,带动沿线50多户村民自愿无偿让出门坪、菜地等,或采取自掏腰包、投工投劳等方式积极参与村庄建设。

  今年以来,莒村村累计拆除废旧寮舍、房屋等149处,完成农房外立面改造208栋,投入资金69.49万元开展村庄绿化,共种植3698株树木和花草。(记者 洪国栋  特约记者 罗文燕 刘文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