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大市大作为 “三农”发展谱新篇
来源:掌上梅州  时间:2022-11-17 10:36:43  浏览:-
字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梅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努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奋力谱写“三农”发展新篇章。

  2021年,全市农业经济呈平稳健康发展态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97.93亿元,比增6.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41元,比增10.4%。2022年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9.93亿元,比增4.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52元,比增4.8%。疫情条件下的数字变化,折射出梅州“三农”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粮食生产连年丰产稳产

  合股开荒、打包流转、生产托管、推行“水稻+”套养模式……在梅州大地上,到处呈现出繁忙的复耕复种景象,昔日“粮田”重现生机。据统计,截至2022年10月6日,梅州共完成省下发我市连片15亩以上撂荒耕地面积16.40万亩。

  土地不撂荒,发展有希望。我市成立了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攻坚行动领导小组,强化人、财、物等各项保障,多措并举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目前,我市8个县(市、区)均已出台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方案等文件,统筹涉农资金或县级自有财政资金1.21亿元,对复耕复种水稻、旱粮作物进行奖补。

蕉岭县蕉城镇龙安村德善路畅通带动丝苗米产业发展。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广东省粮食主产区之一,梅州始终坚持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我市粮食生产连续30年丰产稳产,梅州市、兴宁市、梅县区、五华县、平远县先后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兴宁市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

  我市全面落实惠农政策措施、规范农资市场、推广农业机械化生产,进一步保护和调动粮食种植积极性。与此同时,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责任,以粮食安全为载体、以责任考核为抓手,充分发挥以考核抓落实促工作的重要作用。

  脱贫成果持续巩固拓展

  2016年,梅州作为全省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省定相对贫困村349个,占全省的15.3%,相对贫困人口53180户145032人,约占全省的9.1%。通过四年的努力,梅州349个省定贫困村全部达到出列标准,145032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到脱贫退出标准,在省对市考核中连续三年获得“好”的优秀等次,位居全省第一梯队。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梅州紧扣市情,着力抓好政策衔接,出台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确保工作有序转型,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我市还进一步建立健全防止致贫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印发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要点、集中排查工作方案等文件,开展全面集中排查,坚持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多措并举保障脱贫户、监测对象持续稳定增收。至目前,全市共有三类监测对象919户3409人,其中今年新增监测对象32户137人、已标识“风险消除”180户645人。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方面,全市110个镇(街)纳入驻镇帮镇扶村组团结对帮扶,已全部完成镇域乡村振兴规划、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五年规划编制,各项工作正全面有力推进中。

工作人员进村入户开展防返贫监测工作。

  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壮大

  我市制订出台了《梅州市加快客家预制菜产业发展若干措施》,鼓励支持客家预制菜企业,加快客家预制菜研发,持续打响梅州客家预制菜品牌。主动申报创建省级预制菜产业园,努力把梅州打造成为预制菜产业的重要基地。目前,全市培育二十多家规模化客家预制菜企业 ,2022年上半年销售额达2.34亿元。

  推动发展客家菜预制菜产业,是梅州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梅州围绕“产业兴旺”目标,完善“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体系,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先进生产线,打造“互联网+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多措并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良好的资源禀赋,我市不断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扎实推进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建设,着力打响“梅州柚”“嘉应茶”“客都米”“平远橙”“兴宁鸽”等“梅字号”农业品牌。目前,已初步建成柚果、茶叶、稻米、蔬菜、南药、油茶等六大支柱农业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内主导产业总产值170多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0%左右。

  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

  乡村振兴综合改革省级试点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基本完成,正着力推进农村重点领域改革工作,积极创建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

  据统计,全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已100%完成登记赋码发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已100%完成身份确认,有27624个集体经济组织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改革时点量化资产20.59亿元,以户为单位发放股权证72.77万本。全市年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集体数量全面清零,1777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以上,占比86.3%。集体经济组织换届选举任务全面完成,2051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由村党组织书记兼任。

兴宁市径南镇新洲村村貌。

  我市为加快推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专项改革试点(省级),编制实施《梅州市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专项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落实改革主体责任,健全工作机制,完善配套措施,指导全市各地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具体改革实施方案,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的有效路径。同时,启动实施兴宁市第二轮承包地到期后再延长30年省级试点。

  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

  我市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抓好村庄清洁,推进厕所革命、加强镇村生活污水治理和供水提质增效、推进“四好农村公路”提升改造,全域实施美丽家园、美丽田园、美丽河湖、美丽园区、美丽廊道“五美”专项行动,在村头巷尾、房前屋后因地制宜打造“四小园”小生态板块。全市11331个自然村基本建成干净整洁村,其中建成美丽宜居村6154个、特色精品村414个,我市在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考核获评“优秀”等级。

平远县上举镇畲脑村外立面改造。

  据了解,我市深入推进美丽圩镇建设攻坚行动,以13个美丽圩镇示范镇建设为突破口,并着力在全市推广打造古镇与良田共存、产业与乡村共兴的乡村新貌,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近年来,蕉岭县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平远县“五片示范·百村整治”风貌提升工作获评全省典型。全市有3村4线1风貌带获评“广东十大美丽乡村”“美丽乡村精品线路”“美丽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

  【数说】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

  2021年

  ◎粮食面积275.14万亩,总产113.69万吨

  ◎园林水果种植面积123.28万亩,总产155.48万吨

  ◎茶叶面积32.73万亩,总产2.56万吨

  ◎蔬菜面积107.54万亩,总产245.49万吨

  ◎生猪出栏191.94万头,肉类总产27.04万吨

  ◎水产养殖面积16万亩,总产10.5万吨

  经营主体稳实壮大

  ◎现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77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148家,省级数量居全省第一

  ◎市级以上合作社示范社235家,录入全国家庭农场系统管理的规模农业经营户6636家

  乡村产业稳步提升

  ◎累计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省级25个(全省第一)

  ◎现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7个,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26个、专业村234个(全省第一),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及加工企业104个

  农业品牌稳进创建

  ◎梅州是全球最大的沙田柚生产基地、全国第二大柚类生产基地,柚子种植面积65万亩、总产95万吨

  ◎2018年,梅州柚以227.5亿元的品牌价值荣登“粤字号”区域公用品牌百强榜榜首

  ◎现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19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8个,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1个,“粤字号”农业品牌目录产品21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