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汁原味,富农兴商
“客家菜师傅”+食材基地:
来源:梅州日报  时间:2019-05-25 16:04:04  浏览:-
字号:

客家菜讲究“菜有菜味、肉有肉味、原汁原味”,当今饮食界返璞归真之风盛行,不少客家饮食传统与现代人的绿色健康饮食追求相吻合,因此,客家菜的天然、绿色、营养、健康是最好的“招牌”。

食材的天然健康在现代餐饮业中已经被放在重要的位置。在珠三角地区以做客家菜闻名的客语餐饮公司董事长许可鹏介绍其成功经验时说:“做好客家菜,要一手抓人才,一手抓食材。”客语餐饮公司60%的原材料来自山里,其中土猪肉、苦脉菜、艾叶等不少食材来自梅州。梅州围龙屋星园酒家也与平远县差干镇三达村南皇子家庭农庄等农企达成“战略合作”,自2015年至今,星园酒家已收购农户成鸡近3万只。近几年,农家乐因为用农村自家青菜、土鸡、土猪做菜,即便是家常菜,也备受城里游客的欢迎;而城里口碑佳的餐饮酒家在农村都有各自的食材采购点,原因无它,就是城里的顾客“嘴刁”。如此,餐饮酒家和种养农户成了共享红利的双赢。

“客家菜师傅”工程自去年实施,客家餐饮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要树立客家菜品牌,擦亮“中国客家菜基地”的金字招牌,就要保证客家菜的口味特色,而打造绿色生态、安全优质的食材基地是首要保障。

餐饮企业的成功做法如何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推广?笔者认为,政府要利用梅州富硒的优质生态环境,指导乡镇农村大力发展特色食材产业,建设特色食材供应基地,发展相关的加工流通企业和营销平台,促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去年12月22日,市农业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已经向我市伟群公司等10家水产行业的企业授牌“客家菜师傅”工程食材供应基地,五华县“客家菜师傅”工程去年也评选出“五华客家菜十大食材基地”。这些工作对培育“客家菜师傅”工程特色食材企业起到引导作用,推动了“客家菜师傅”工程。

其次,政府要搭建平台,开办特色食材基地和餐饮企业的对接交流会或者美食文化节,引导珠三角、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的大型企业来梅建立生产基地、合作基地等,推动我市客家菜食材产业规模做大,产业升级。江门市蓬江区的小小一个凉瓜如何撬动了大文旅消费?是当地政府为其特色食材杜阮凉瓜申请获得国家地理标志,持续举办了多届凉瓜节,大大促进了凉瓜的销售,提升了凉瓜的市场价值(今年大约14元/公斤),还在凉瓜节上成功地推介了当地的美食文化旅游资源。由彼及此,我市去年通过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八乡山番薯、蕉岭冬笋、山圳淮山,以及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蕉岭大米、蕉岭红菇、银江金针菜、西河珍珠粄、新桥腐竹等等,便是有待大力挖掘的增值产品。

日前,广州市绿之源农产品有限公司携手广州番禺名厨协会走进平远县,举行推广对接平远农产品活动, 80多位名厨餐饮品牌创始人、名厨和美食家走进平远大米、食用油、鸡、牛等农产品原产地,找寻烹饪之源、灵感之味。平远农产品实现了从产地直接走上大城市餐桌。

客家人吃得杂、吃得野,接近于自然生长的原生态食材最大限度地保持了“本色”。“客家菜师傅”工程+食材基地的发展,将直接推动城市健康餐饮和农村食材产业发展,让城市人吃得更好、农村人过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