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
三项工程工作动态
第16期
梅州市三项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2年1月18日
来源:梅州日报  时间:2022-01-18 18:14:16  浏览:-
字号:

“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

三项工程工作动态

16

梅州市三项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2118

  

【省、市领导工作动态】

  1.2022年1月6日,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副厅长陈敏在市委书记马正勇,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曾永祥,副市长蒋鲲的陪同下到市技师学院调研。陈敏对市技师学院近年来的办学成绩给予肯定,要求学院要抢抓国家和省支持苏区振兴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吃透政策、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要振奋精神、克服困难,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要高质量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把学院打造成全市乃至全省“三项工程”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

  2.2021年12月22日,副市长蒋鲲到市直人社系统调研指导工作。市政府副秘书长刘洪洲陪同调研。蒋鲲一行先后到我市省级“粤菜师傅”培养示范基地、市技师学院、市就业和人才管理中心和市社保经办服务大厅,实地视察调研“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技工教育、人才驿站和社保经办服务等工作情况,并在市人社局召开座谈会。


【全市工作进展情况】

  2021年,我市按照省、市工作部署,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齐心协力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高质量发展,较好地完成了省下达的各项培训和带动就业创业工作目标任务。全年全市“粤菜师傅”工程培训3289人,完成年度任务1000人次的329%,其中获证1958人;带动就业创业2410人,完成年度任务2000人次的121%。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提升培训41673人,完成年度任务6000人次的695%。“南粤家政”工程培训8593人次,完成年度任务5000人次的172%;稳定和新增就业创业11462人次,完成市年度任务8000人次的143%。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备案1140人,完成年度任务1000人次的114%。“农村电商”培训1605人,完成年度任务1125人次的143%。(详见附表)


【经验交流】

打造“客都美食街区” 筑就乡村振兴“风味之路”

  梅江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推动“粤菜师傅”工程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把打造“客都美食街区”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擦亮“广东客家美食名城”金字招牌的重要抓手,依托历史文化名城的重点街区,结合“一城两坊”规划建设,项目总投资约3800万元,总改造面积约6000平方米,打造集客家美食文化展示、“粤菜师傅”人才培养、就业创业、餐饮品牌培育为一体的特色美食街区,预计2024年7月全面建成开放。

  一、高起点规划。项目规划建设客家菜博物馆、“客家菜”研学体验中心、客都美食步行街、粤菜师傅人才培训学院四大功能板块。一是客家菜博物馆。通过全景展示客家美食文化,设“粤菜师傅”就业创业孵化基地,为专业人才开设美食研创中心。二是“客家菜”研学体验中心。为各类研学团体和青少年提供客家美食传统制作技艺参观体验、研习交流平台,由专业技艺传承人和名师名厨提供现场教学。三是客都美食步行街。通过重新规划业态,集中经营客家美食、名小吃以及各类美食文创产业,打造独具风格的网红美食夜市和客都老城旅游目的地。四是粤菜师傅人才培训学院。通过“大师工作室”、名师名厨开班讲课授艺等方式,开展客家菜专业知识理论学习和厨师技能实训,开展专业化系统化的“粤菜师傅”职业技能培训,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粤菜师傅”人才队伍。

  二、高标准建设。一是改造提升和新建相结合。客家菜博物馆将保留老酒楼原有风貌,重新运用钢结构修楼,设置展览展示区、游客体验区、亲子互动区,提升美食体验功能。二是多元业态联动。扩大产业链条效益,优化老街店铺形象设计,招引和培育品牌餐饮企业,丰富街区餐饮业态布局,大力发展夜间经济,促进美食与旅游融合发展。

  三、高质量就业创业。一是带动更高质量的就业创业。创新“粤菜师傅+旅游”就业创业模式,预计年均可培训“粤菜师傅”1000人以上,带动就业创业2000人以上。二是集聚各类美食商户,形成更有活力的美食业态,有效带动古城经济和夜市经济。预计可入驻美食行业个体经营户210家,客家伴手礼名店20家,老字号名小吃和网红美食餐饮30家。三是进一步擦亮更具影响力的美食品牌。提升梅江区作为全省首个“广东客家美食名城”的含金量,让更多客家餐饮名店、名小吃和省、市级非遗项目如梅菜扣肉、客家腌面等走出围龙,推向全国。


【各地各成员单位工作动态】

梅江区

  1.12月,梅江区启用“粤菜师傅”工程研学基地。研学基地将通过“教、学、做”合一的方法和模式开展研学游学之旅,为各类研学团体和青少年提供客家美食传统制作技艺参观体验、研习交流平台。

  2.12月,梅州市强惠现代产业园蔬菜太平村基地入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

  3.12月,梅江区人社局组织围龙屋星园酒家5名师傅到梅州市技师学院授课,开展4期客家菜烹饪培训,每期参加培训学员约50人。

  4.12月,梅江区委常委、副区长梁飞主持召开梅江区公共实训基地大楼、客都美食街区项目推进会,专题研究梅江区关于“客都美食街区”“公共实训大楼”立项事宜,区政府领导及相关单位负责同志一致通过“客都美食街区”、“公共实训基地”项目立项。

  5.12月29日,梅江区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举行揭牌仪式。驿站将充分发挥“人才驿站+”集聚及活化作用,构建以“运营中心+四个镇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四大产业园+N个人才培育、农村电商、创新创业、南粤家政等方向的基地”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推动梅江全面振兴发展。

  6.12月,2021年南粤家政供需对接招聘活动在客天下基层服务示范站广场举行。此次活动立足新时代“一老一小”对家政服务的迫切需求,增加家政服务有效供给,创新工作方式,加强部门联动,整合服务资源。

梅县区

  1.12月,梅县区共组织城乡劳动力之职业技能提升培训3130人次,其中本月新增家庭保洁职业技能合格证书培训一期30人次;区农业农村局积极开展“乡村工匠”高素质农民培训164人次。2021年累计发放各类培训补贴869.732万元,惠及群众7895人次。

  2.12月6日,骅锋安琪职业培训学校挂牌成为梅县区第2家“南粤家政”基层服务示范站。

兴宁市

  1.12月,为推进技工院校烹饪专业产教深度融合,兴宁市在高级技工学校举办了2021年校企合作委员会暨烹饪专业建设研讨会,进一步加强了实训基地的建设。

  2.12月,兴宁市首批“广东省居家上门服务证”正式发放。

平远县

  1.11月,平远县举办了一期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共80名农民参加此次培训。

  2.12月,平远县“一镇一品”特色菜的制作技艺标准正在制定和完善中;热柘镇申遗标志性雕塑“热柘豆干”已经建成。

蕉岭县

  1.11月29日,蕉岭县举办“南粤家政”专场网络招聘会,帮助家政企业解决用工难题。

  2.12月,蕉岭县市场监管部门出动执法人员50人次,开展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执法检查32家次,督促各餐饮服务单位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做好对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3.12月,蕉岭县推广“食安快线通用版”APP,督促各餐饮经营者、食安管理员、从业人员在手机上完成注册培训,目前已培训1636人次。

大埔县

  1.12月,大埔小吃文化城承办县中小学生研学活动,组织2348名学生学习了客家饮食文化。

  2.12月3日至6日,大埔县小吃文化城和怡丰园公司参加广东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的技能展示交流活动,以实物、图文展示、现场技艺表演等形式,展示了大埔小吃文化和陶瓷技艺,立体化呈现了“三项工程”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成果。

丰顺县

  1.12月,丰顺县委宣传部组织“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对“粤菜师傅”工程活动进行宣传报道,为“粤菜师傅”就业创业营造氛围。

  2.12月,丰顺县农业农村局组织开展食用农产品定量检测抽检,共抽检16个农产品,并完成200批次蔬菜产品的定性检测工作,合格率99%。

  3.12月29日,丰顺县人社局联合民政、科工商务、卫健等部门对2家南粤家政基层服务示范站开展检查验收工作。

五华县

  1.12月,番禺区委副书记、区长叶珊瑚率调研组一行到五华技工学校调研教育帮扶、技能人才培养情况。

  2.12月,由五华县就业服务中心主导,五华县时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策划制作的客家美食教程栏目《客家味道》,制作完成全部宣传视频。

  3.12月,五华县就业服务中心组织开展“粤菜师傅”工程培训就业专场招聘会,为学员提供就业岗位。

市人社局

  1.12月,市人社局根据《梅州市贯彻落实“广东技工”工程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反馈情况,对实施方案进行了部分修改并新增了任务分工,形成了《梅州市贯彻落实“广东技工”工程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二次征求意见稿)》,征求33个市三项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单位意见。

  2.12月,市人社局组织督察组到各县(市、区)检查职业技能培训资金管理工作。

  3.12月,广东客天下母婴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梅州市颂澜母婴服务有限公司成功获评2021年度“南粤家政”省级家政服务诚信示范企业。

市农业农村局

  农村厅发布的“预制12月,市农业农村局围绕省农业菜十条”,发动金苑酒家推出客家盐焗鸡、梅菜扣肉、客家三杯猪手等15款既有传统客家美味,又有创新客家菜品的客家预制菜,延长客家菜产业链条、拓展国内国际市场,进一步打响客家菜品牌。



  主送:正勇、王晖、金銮、永祥、钦文、陈亮、梁志坚同志,各县(市、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省人社厅工作专班;市人大社工委,市三项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市委政研室、市政府研究室。

  抄送:各县(市、区)人社局、梅县区民政和人社局

  编辑:卢伟周、李秀茹、赖宝达、丘此越

  审核:彭思学、廖先鉴               签发:黎红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