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至27日,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粤菜师傅”技能大赛暨粤菜产业文化交流活动在梅州举行。(图片来源:梅州日报 吴腾江 摄)
26日至27日,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粤菜师傅”技能大赛暨粤菜产业文化交流活动在梅州举行,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和省内外周边地市的140名“厨神”齐聚一堂炫技比拼。东道主梅州的客家菜系成为现场的焦点。
自2019年来,梅州大力实施“粤菜师傅”工程,加强“粤菜师傅”培训体系、就业体系、产业体系、标准体系、文化体系和交流体系建设,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化,高质量推进“粤菜师傅”工程向纵深发展。
兴产业
为客家菜插上翅膀
在历史传统上,粤菜分为广府、潮汕和客家三大子菜系。梅州,是客家菜的主要代表,被授予了“中国客家菜之乡”称号。
近年来,梅州市立足产业,强抓品牌建设,统一规范“粤菜师傅”品牌标识,以品牌塑造引领质量提升,认真规划建设梅州市“粤菜师傅”工程高质量发展“1+8”重点项目,策划打造“有板有眼”客家小吃连锁品牌,并结合各县(市、区)地方特色,着力打造“客家腌面”“兴宁鸽”“蕉岭三及第”等当地特色产业,进一步拓展客家菜产业链、供应链建设,提升客家菜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目前我市培育了217个“粤字号”农业品牌,149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02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及加工企业,认定“粤菜师傅”工程食材供应基地77家。
随着预制菜的火热,我市“粤菜师傅”工程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客家菜有‘咸、熟、香’的特点,制成预制菜后并不影响还原其本来的口感和味道。”国家注册资深中国烹饪大师、梅州市餐饮行业协会会长陈钢文认为,菜式多、易储存的客家菜走上预制菜赛道大有可为。
当前,我市将预制菜产业人才培养纳入“粤菜师傅”工程,积极打造客家预制菜技能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其中,兴宁市高级技工学校与兴宁市叶南渔村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建设客家菜预制菜产业学院,还涌现出一批核心的预制菜企业,为梅州预制菜插上腾飞的翅膀。
育人才
不断深化技能人才培育
吴相荪,是梅江区吴记美食店的老板。2019年,他参加了梅州市“粤菜师傅”工程免费培训,并考取了中式烹调师证书。在当年8月就开起美食店,申领到一次性创业补贴和租金补贴1.8万元,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致富梦。
在“粤菜师傅”工程实施的五年里,这样的案例屡见不鲜。近年来,梅州坚持将促进城乡劳动者技能就业、技能致富作为实施“粤菜师傅”工程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对粤菜师傅创业人员及其创办的经营主体,按规定申请享受一次性创业资助、租金补贴、创业带动就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等创业扶持政策,进一步拓展就业创业渠道。
人才是发展的核心。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市累计开展“粤菜师傅”培训1.55万人次,带动就业创业1.41万人次,创建了“印象大埔”“新嘉园”“话梅”等粤菜餐饮品牌走出围龙、走进珠三角。我市还成功开发“粤菜师傅”区块链应用系统,对“粤菜师傅”学员身份和食材质量安全进行信息认证、溯源管理,成为全省首个“粤菜师傅”人才链和食材链创新示范场景,不断深化技能人才培育。
此外,梅州还建成了全国首个客家菜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6个省级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建立了6个省级、11个市级和6个县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打造了全省首个“厨师之乡”——梅县区玉水村,让越来越多人凭烹饪之艺“逆袭”致富。
传文化
以菜为媒推介梅州
梅州客家菜饮食文化丰富多彩,取材广泛,讲究荤素搭配,寓医于食,药膳同补,具有浓烈的原汁性和乡土性。
为更有效地传承传播客家菜传统制作技艺,以菜为媒推介梅州,我市在发展“粤菜师傅”工程过程中,通过对发掘利用粤菜文化,培育粤菜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促进老字号粤菜餐饮企业发展,不断擦亮粤菜金字招牌,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美食+美景”,推动“粤菜师傅”与文化、旅游、农业等深度融合。
当前,我市还积极加快客家菜文化和跨市传播和交流合作的步伐,组织开展各类粤菜文化交流活动。通过鼓励客家菜企业、有关行业协会和院校组织“粤菜师傅”相关活动,赴省外、境外参加粤菜文化宣传、技能竞赛与交流、菜品展销等活动,展示梅州特色美食,以促进餐饮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传播梅州饮食文化。
今年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粤菜师傅”技能大赛暨粤菜产业文化交流活动在梅州举办,对梅州而言,是展示梅州“粤菜师傅”工程“小切口”推动“大变化”的重要契机。“我们将做好大赛文章,推动‘粤菜师傅’工程向纵深发展,把本次活动办成一届最具创意、最具特色、最具影响力的盛事,用美食‘烹’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梅州市人社局局长黎红英表示。(记者 黄钰然 江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