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实施“粤菜(客家菜)师傅”工程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以厨兴村 以厨致富
来源:梅州日报  时间:2019-06-15 16:04:19  浏览:-
字号:






▲梅州农业学校中餐烹饪专业学生技能展示。(高讯 摄)


▲梅州“粤菜(客家菜)师傅”工程展馆一角。(高讯 摄)


▲客家菜师傅在演示客家菜风味小吃制作。(高讯 摄)




▲客家菜宴席菜式丰富美味。(高讯 摄)


▲梅县区城东镇玉水村开展“客家菜师傅”技能培训。(连志城 摄)


▲五华超顺集团下辖的黄龙种植基地内,工作人员忙着采摘供港蔬果。(林翔 摄)



“粤菜(客家菜)师傅”工程LOGO

实施“粤菜师傅”工程,是省委为推动乡村振兴工作采取的重要举措之一。2018年9月,我市按照省委的部署要求,制定了《梅州市“客家菜师傅”工程实施方案》,努力打造一批客家菜名师、名菜、名店、名村,把“粤菜(客家菜)师傅”工程与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工作共同推进,让美食与美景紧密结合,推动富民兴村、产业兴旺。

建设地方乡村特色菜系的客家菜师傅培训基地,对接文化旅游产业打造“美食之都”,建设客家菜文化展馆,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供应基地……我市各级有关部门迅速行动,以“粤菜(客家菜)师傅+”对接乡村振兴、精准扶贫、文化旅游等工作,让农村、农民、贫困户等共享“美味”硕果,真正实现了以厨兴村、以厨致富。

关键词一

聚焦产业发展

1、对接精准扶贫,打造“造血”产业

探索建立客家菜师傅就业扶贫基地,吸纳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五华县超顺集团采取“智慧农业+产业帮扶”的模式,辐射带动富余劳动力就业5000多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120户,户均增收1300元。

“客家菜师傅创业人员及其创办的经营主体,按规定享受一次性创业资助、租金补贴、创业带动就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等创业扶持政策。从事餐饮行业的建档立卡、取得上岗资格的贫困劳动力,按规定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等就业扶持政策。由广东金融学院帮扶的省定贫困村五华城镇村,筹资68万元打造石柱塘农家乐,投资期限内每年按投资额8%收益分红给贫困户,可使全村有劳动力贫困户每年每人增收1050元,无劳动力贫困户每年每人增收550元。

2、对接文化旅游,建设“美食之都”

梅州充分发掘梅州古城美食文化,通过金山庙会、客家风情文化旅游节等活动,打造美食风情街,建设“美食之都”。今年3月,我市授牌首批“粤菜(客家菜)师傅”工程农家乐,评选出27家星级农家乐,并为全市第二批4家星级民宿、第二批13家星级农家乐授牌。

引导旅游企业巧用客家菜精心打造特色旅游品牌,以饮食文化带动旅游产业发展。雁南飞茶田景区推出一系列客家菜肴和客家风味小吃,雁山湖国际花园度假区开发出20多个药膳汤类品种,星园酒店精心打造出“吃一天客家菜,做一天客家人,过一天客家生活”的客家饮食文化特色品牌,备受广大游客称道。

3、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

目前客家菜食材供应产业产值达5.4亿元。在此基础上,梅州积极搭建“粤菜(客家菜)师傅”工程供需对接平台,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供应基地,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梅州配送分中心正在建设,促进本地优质食材、农产品进入大湾区市场,推动“梅州所能”与“湾区所需”有效对接。目前全市认定了10 家“粤菜(客家菜)师傅”工程食材供应基地,全市客家菜食材供应产业产值达5.4亿元,辐射带动农户3.16万户,其中贫困户5619户。

4、对接“互联网+”,延伸产业链

目前我市正在与腾讯公司洽谈合作,着力建设“粤菜(客家菜)师傅”工程信息平台,深入开展“客家菜文化+旅游”“客家菜+名店”“客家菜+创业” 等系列活动,拓展延伸产业链。

关键词二

聚焦人才培养

1、校企联动培育名厨

发挥梅州农业学校(中国客家菜研发培训基地)的龙头作用,带动梅州市职业技术学校、兴宁市技工学校、梅县技工学校、大埔田家炳高级职业学校、瑞锦职业培训学校等实训基地的发展。至目前,全市已建立6个“粤菜(客家菜)师傅”培训基地, 共培训学生1367人(其中今年 1至5月全市共培训358人),短期培训学员2232人,包括贫困户子女112人。预计到 2022 年全市学历教育及技能培训达 5000 人次以上。

2、建平台助技能“传帮带”

我市成立了全国客家菜首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市级大师工作室。今年6月初,完成兴宁市技工学校、梅州市赞粄餐饮服务管理有限公司、梅州市梅县区城东镇玉水厨乡烹饪协会3个省级大师工作室,以及梅州农业学校、兴宁市技工学校、梅县技工学校3个省级培训基地的评审工作。据介绍,省人社厅同意备案后,将给予每个省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200万元建设补助资金,给予每个省级粤菜师傅技能大师工作室15万元建设补助资金,用于师资培训、设施完善、教材开发、科研活动等支出。通过这6家省级粤菜师傅项目单位,我市预计每年可培训培养粤菜(客家菜)师傅1300人左右。

此外,梅州还实施企业人才培养点建设项目,公开选定200个老牌酒店、大型酒家作为“客家菜师傅”培训点,按照一个师傅带一个徒弟的原则,签订劳动合同和《师傅带徒弟“一对一”培训协议》。

关键词三

聚焦品牌打造

1、打造更多名厨名菜

梅州市积极组织开展“十大客家菜名师”“三十道客家名菜”“五十道客家名小吃”评选活动,组织拍摄《寻找梅州老味道》纪实片,打造品牌IP。同时,市文广新局联同市非遗保护中心从去年10月份开始介入开展“客家菜系”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工作,目前着手对客家菜系的线索调查,收集资料和整理文本,申报工作正在推进中。

2、打造更多名店名企

围绕“到2022年培育10家以上市级以上餐饮龙头企业”的目标,我市依托现有田园综合体和蔬菜、禽畜优良养殖、土特产食材基地,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美食+美景”,推动“粤菜(客家菜)师傅”工程与文化、旅游、农业等深度融合,建设了20家客家菜名店,打造了汉光超顺现代农旅园、泗水梅畲人家等一批乡村客家美食旅游景点和精品线路。

3、打造更多“厨师之乡”

我市认真总结推广梅县区打造“玉水厨乡”推动乡村振兴、大埔县依托小吃城开展技能培训带动创业创新、五华县实施“百店扶千户”助力精准扶贫的好经验、好做法,全市相继涌现出大埔县碗窑村、蕉岭县蓝源村、梅县石赖村“以厨兴村”的典型,形成“名村出名厨、名厨带名徒、名徒成名厨”的生动格局。

梅县区城东镇玉水村:全省首个“广东厨师之乡”,全村有200多名餐饮从业人员,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0%。以“粤菜(客家菜)师傅”乡土人才培养工程为切入点,目前已建立了客家菜师傅培训基地,成立了“玉水厨乡烹饪协会”,创办了客家菜传承创新工作室,致力于打造一个集“客家菜传承、创新、研发”和“客家菜师傅培育、实践、交流”于一体的大平台,培训当地村民、周边地区贫困户、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共计200多人。今年4月,玉水村获梅州首笔“师傅贷”,整村获授信 额度3000 万元,当地政府则为开办“农家乐”的创业者提供5万元创业资助。

蕉岭县南磜镇蓝源村: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蓝源村先后有约300人从事厨师职业,目前在外地从事厨师职业的有76人,每月收入8000元至10000元不等,在高级酒店宾馆就业的总厨月收入可达200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