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梅州 > 今日风采 > 经济发展
农业
来源:梅州市农业局  时间:2016-08-16 14:54:46  浏览:-
字号:

【概况】 2015年,梅州市各级农业部门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推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产业组织化、管理信息化、经营品牌化、流通市场化、生产机械化、服务社会化及土地、人才、融资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2015年全市农业总产值304.95亿元,农业增加值187.44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99.0元。全市水产养殖面积21.65万亩,总产量10.95万吨。

【农业组织化建设】

农业经营主体组织化建设 推进以产业整顿整合、主体培训、品牌推介、企业编码等为主要内容的农业12家协会建设,通过协会平台对全市4700多种农特产予以统一编码、备案,提升农业协会自我管理、对接市场的能力。新培育发展省市级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1006家,其中新增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5家,累计达87家;新增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47家,累计达322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43家,累计3763家;新注册登记家庭农场491家,累计852家。“农业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户”六位一体的“金字塔”新型经营体系得到夯实。

创建三级科技服务机制 实施“外源专家+内源专家+乡土专家”三级农业人才科技服务机制,以适应农业转型发展对科技人才的新需求。一是扩大“外源专家”平台。建立首个梅台农业合作博士工作站,来自大陆、台湾、香港两岸三地的57名农业博士加入,为台创园建设及全市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提供市场营销、精深加工、质量安全等多领域的先进科技服务。二是激活“内源专家”资源。组织一批新型经营主体与嘉应学院、梅州农校开展校企对接,约300名各类农业专家进入该体系。三是加快农科创新中心建设,新建立茶叶、柑桔种质资源圃和柑桔无病毒苗圃,可年产无病优质苗木10万株以上。主动学习借鉴广西黄龙病防控成功经验,培训、示范、推广以防治柑桔木虱为核心的黄龙病综合防控技术,新建黄龙病综合防控示范点9个,柑桔木虱统防统治面积3216公顷。创建国家级园艺作物标准园6个,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五位一体”示范基地4个84.6公顷,6个农业科技成果获得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

【农业信息化建设】 不断完善网站、微信、飞信等七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立三农服务、电子商务、便民服务、青年创业等各类型的“惠农信息社”160家(全省第一),加快信息进村入户,成为全省第一批农业信息化示范市。

【品牌建设】 新增广东省名牌产品11个,累计81个,占全省近十分之一。有6个区域公用品牌、58个企业专用品牌入选首个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库,入库数居全省第一。在培育发展企业品牌、区域品牌的同时,依托长寿富硒资源,实施“世界客都•长寿硒谷”差异化品牌战略。市政府牵头制定出台《关于推进“世界客都•长寿硒谷”品牌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入“中国富硒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畅通富硒产业沟通合作渠道。建设遴选富硒产品基地,首批认定富硒农产品规模基地10个,培育富硒农产品品牌5个。开发“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2015年新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企业34家,累计346家;新获绿色食品认证企业3家,累计45家;新获有机食品认证企业4家,累计83家。

【流通平台搭建】 巩固发展大宗供销、超市专柜、社区直供、电子商务4类市场。大宗供销方面,巩固以广州为核心的珠三角市场,与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合作,开通长三角大宗供销通道,与上海客联青年会、上海奉贤供销社、天津九山伴水、北京余粮宝等单位合作在京津沪地区搭建梅州富硒长寿特产直供中心。社区直供方面,以梅州市乐得鲜公司为依托,启动“一站购”安全餐桌连锁服务平台,首批启动25个服务点;与广州一衣口田有机农业有限公司联手,在广州市海珠区、增城等地社区增设20多个长寿食品直供点。电子商务方面,完善客天下农电商产业园线上、线下平台建设,开通跨境农电商;与工商行合作启动梅州富硒长寿食品礼包“融e购”上海平台;与广州电子商务行业协会、揭阳电子商务协会分别签定“B2B+O2O”农特产营销合作协议。产品推介方面,在珠三角、揭潮汕、厦漳泉、长三角等地举办长寿富硒资源招商和产品推介20多场次。

【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仓储设施用地困难、仓储严重不足影响持续供货等问题,联手国土部门落实政策,改善农业仓储条件,新建农业仓储基地67个27.5万平方米,其中金柚主产区梅县区以新建大中型柚果仓储基地为切入点,在松口镇成立“梅县区金柚产业园”,建设柚果仓储基地32个7.3万平方米,把柚果供货时间延长至10个月左右。推进1.12万公顷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开展土壤墒情、耕地质量监测,实施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工程,应用秸秆还田腐熟面积3.35万公顷,综合培肥地力0.22万公顷。推动农村沼气发展,全市新建户用沼气池776个、大中型沼气工程9宗,累计户用沼气池达到100065个、大中型沼气工程101宗。

【产能提升】 以梅县、兴宁、五华等粮食生产大县为重点,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采用“强源、活库、优米”技术,成功实施“华南双季超级稻年亩产三千斤技术模式攻关”项目,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全市创建国家级粮食高产万亩示范片50个。2015年粮食播种面积21.77万公顷,产量127.38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3.5%。全市优质稻面积14.6万公顷,占水稻播种面积的81%。发展特色农业,扩大产业规模,优化种养布局,增加产能。新种水果0.3万公顷,总面积8.98万公顷,总产144.67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1.67万吨。其中新种柚类0.22万公顷,总面积3.86万公顷,总产81.94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9.03万吨;新种慈橙0.04万公顷,总面积0.40万公顷,总产8.05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15万吨;新种茶叶0.08万公顷,总面积1.29万公顷,总产1.46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0.08万吨。

【转型升级】 推进一产向二三产延伸发展,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在梅县、大埔新建金柚啤酒、金柚饮料、金柚膳食纤维、金柚果胶等柚类精深加工厂房3个,在平远扩建(新上)橙汁、葛(淀)粉、梅片树深加工生产线各1条,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新建曼佗山庄、四季佳禾、金穗生态园、茶亭岗金柚公园等休闲观光农业基地13个。城北镇、差干镇、大麻镇3个镇及南口侨乡村、蕉岭延源生态园、平远金穗、五华营田公司4个点,获得“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点)”称号,大埔县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

【土地确权】 以“四至清楚、确权到户”为目标,全面铺开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组织113名镇党委书记(镇长)参加省培训班,依法依规推进农村土地确权。全市有69个镇、855个行政村、13489个村民小组开展确权工作,完成实测面积25.51万亩、发证面积107800亩、发证农户数44985户。

【拓展融资渠道】 与邮储银行“创新融资助三农”战略合作,开展“送贷下乡”,推出更多适合经营主体融资的新产品。2015年邮储银行投放涉农贷款5289笔15.0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净增4.14亿。7月,与中国银行梅州分行签署“客都特产抚育战略合作协议”,推出无抵押贷款(300万元内)等农业融资新产品,仅半年发放农业贷款1.34亿元。开展“众筹”融资,全市有8个农业项目通过“众筹”吸引192名投资人,筹资175万元。

【跨域商贸合作联盟】 邀请揭潮汕、厦漳泉及粤闽赣3省交汇的客属地区10多个地级市农业部门及部分经营主体,商讨筹建“客潮汕闽”农特产商贸联盟,商定构建区域互动、产销互动、产品互补、统一有序的跨域合作平台,并联手以“互联网+”为契机,把“客潮汕闽”农特产整体打包,以“电商+实体”的模式推向珠三角、港澳台等,共同拓展产品市场。

【强化监管】 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产安全、转基因生物安全、农资执法监管。一是质量监管方面,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成立监管领导小组,与各县(市、区)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明确属地责任,采取例行监测、专项整治、生产过程监督相结合的办法,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省、市监测蔬菜、茶叶、稻谷、水果等32次、1008份样品,农药残留平均合格率达到97%以上;省、市监测水产品(含苗种、投入品)样品557份,合格率98.7%;抽取无公害农产品30个样品进行跟踪监测,未发现不合格产品。梅县区被农业部认定为第一批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单位。二是生产安全方面,重点抓好农机、渔船等安全生产,开展农机安全检查195次,纠正违章387起,排查整改隐患169个,整改率100%,全市未发生农机安全事故,平远县被农业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确定为2015年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全市签订渔业安全生产责任书462份,出动执法人员245人(次),发送安全生产预警信息6200多条(次)。三是农资监管方面,检查农药、种子、肥料等经营企业6175家次,查获违法农药、肥料、种子3665公斤,立案查处违法案件24件,有效打击坑农害农行为;开展杂交水稻制种基地、柑桔苗木基地及种子市场专项检查,抽取杂交水稻、玉米及蔬菜种子样品100个,质量检测合格率100%。

【惠农补贴落实】 发放种粮补贴资金2.25亿元,完成农机补贴任务1845万元。实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项目,落实省级以上财政奖补资金4633万元。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水稻投保面积240.99万亩、蔬菜投保4790.95亩、水果投保8635亩,各级财政补贴保费3933.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