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梅州 > 今日风采 > 社会事业
科学(2020)
来源:本网  时间:2022-04-05 11:41:32  浏览:-
字号:

科学综述

  【科学概况2020年,梅州市农林科学院完成重组整合,广东省科学院梅州产业技术研究院落成启用,广梅产业园获评“中国领军智慧园区”,平远产业园被认定为省级高新区,五华县获省科技厅认定为第六批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省市科技成果硕果累累,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扎实推进。年内,新增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3家,存量242家,规模以上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占比38%。截至2020年底,全市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3家、省级重点实验室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1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数量101家。

  【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发展2020年,梅州市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新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2家,存量242家。新培育认定“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入库企业”41家,培育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257家。申报省名优高新技术产品167个,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323.36亿元,比上年增长42.19%。当年新增1家在科创板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累计高新技术企业在主板上市2家、科创板上市2家、新三板挂牌12家。

  梅州高新区以升促建工作成效显著,成功列入科技部“2021年度高新区以升促建调研名单”。平远产业转移工业园被认定为省级高新区,是梅州市自2003年梅州高新区获批设立省级高新区后,再次获得省级高新区认定,也是梅州首个获省级认证的县级工业园区。梅县区、大埔县工业园区申报省级高新区工作正在推进。新认定1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总量为2家(大埔县、五华县)。

  【梅州市“三院一基地”建设】2020年,梅州市农林科学院完成重组整合。梅州市委、市政府整合市属农、林等系统科研机构,设立正处级直属市政府管理的梅州市农林科学院,内设林业、果树、蔬菜、花卉、茶叶等10个研究所,致力于打造成为区域性农林产业科研高地,服务梅州农林产业转型升级。梅州市农林科学院在“十三五”期间,承担项目123个,总项目资金近4200万元;引进新品种557个、新技术36项,品种登记5个,25个科技成果通过省市鉴定,授权专利12个,并获省市科技奖项38个,此外,发表科技论文170篇和5本专业著作;开展科技下乡545次,服务经营主体229家、农户3700余户,组织技术培训195场,累计培训1万余人次,并发放科技资料5万多份。

  2020年12月11日,广东省科学院梅州产业技术研究院在梅江区东升工业园落成启用,落成启用仪式后还举行项目签约仪式。广东省科学院梅州产业技术研究院与6个入孵项目、9个产学研合作项目、7家战略合作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助力梅州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广东省科学院梅州产业技术研究院,是广东省科学院与梅州市政府全面战略合作的重要载体,是广东省科学院在梅州市设立的重要新型研发机构,是广东省科学院服务梅州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承接平台与重要窗口。广东省科学院梅州产业技术研究院规划为“一总部﹢N中心”的发展布局,总部设在广东梅州经济开发区,占地53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余平方米,重点聚焦生物与健康、新材料与先进制造、电子与信息、资源与环境、检测与服务五大领域。遵循“建机制、搭平台、聚人才、融创新、强服务、兴产业、促发展”的思路,促进政策链、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有效融合。截至2020年底,广东省科学院梅州产业技术研究院已投资孵化以生产稀土发光功能材料为主的广东粤科欣发新材料有限公司和以生产耐磨材料为主的广东越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开展“激光医学成像、特种陶瓷框架件产业化、益生菌发酵健康饮品、涡流分离技术应用”等10多个项目的对接、入孵工作。该院同时组织专家团队到各县(市、区)调研,谋划发展规划与南方离子型稀土开发及应用技术创新中心、梅州市国际水土保持研究院、梅州市粤科新材料与绿色制造研究院、公共检测实验室等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广东省科学院梅州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对接益生菌发酵健康饮品、激光医学成像等6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计划引进落户到研究院进行科技企业孵化,力争用3年的时间孵化科技型企业20家以上。

  年内,梅州市医学科学院建设有序推进。梅州市医学科学院于2018年11月挂牌成立,与梅州市人民医院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管理,聚焦客家人群精准医学和临床转化研究,打造粤闽赣边区域性医疗中心和高水平医学科研机构。设立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等多个高水平研究平台;聘请葛均波、夏咸柱、于金明、韩雅玲等著名院士和专家教授担任顾问;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华为、恒瑞、联影等顶尖机构和一流企业开展合作;获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等省级以上课题32项,发表SCI论文93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5项。

  年内,梅州高新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进展顺利。梅州高新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设在高新区绿色创新中心内,立足于服务梅州市承接产业梯次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打造以政府搭平台、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高校院所为依托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集聚地,为入园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提供技术开发、应用推广、孵化加速、检验测试、政策咨询和人才培训等服务。年底,梅州市与IDG公司洽谈企业孵化器运营合作,与连接汇公司洽谈众创空间运营合作,加快完善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持续优化园区创新创业环境。

  【企业研发平台建设】2020年,梅州市通过优化政策扶持、加强项目支撑、实施精准指导、推进协同创新等措施,引导企业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合作设立自主研发机构,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推荐博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和广东宇星阻燃新材股份有限公司申报2021年度广东省重点实验室,进入专家评审阶段。截至2020年底,全市企业设立院士工作站5家、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5家、博士后博士工作站10家、企业类省重点实验室1家、省新型研发机构1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0家、省企业技术中心20家、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8家、市企业技术中心28家,实现主营业务5亿元以上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全覆盖。全市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院校为依托,自主创新与引进转化相结合的企业科技创新体系。

  【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发展2020年,梅州市全面推进科技特派员行动,推进梅州市280多名省、市农村科技特派员,与广东省科技厅“暑期大下乡”活动中来自省内高校、科研院所的120名省农村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农村,面向全市349个原省定贫困村开展全方位的科技帮扶对接全覆盖,促成农村、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有效对接和联合,推动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抓好星创天地建设,通过机制支撑、人才支持、平台构建、环境保障等多项举措,支持农村创新创业,全年新增大埔县兴瑞星创天地等6家广东省“星创天地”(第四批)备案企业。全市有国家星创天地7家,广东省星创天地19家。发展县域农业科技园区,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推荐3个县(市、区)申报广东省农业科技园区,大埔农业科技园区获得认定。

  【科普知识宣传2020年,梅州市开展“全国科技活动周”宣传活动。围绕全国科技活动周“科技战疫,创新强国”主题内容,开展具有梅州特色的群众性科普活动。8月27日,2020年梅州市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大型科普集市活动在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吸引300多名市民群众参与,现场派发科普宣传册1000册、树苗100多株以及参与企业发放各类小奖品500个。年内,全市推选4名中小学生参加广东省科普讲解大赛,均获得“广东省优秀中小学生科普讲解员”。推荐企业参与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评选,广东新大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荣誉。与全市16家省级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沟通协调,建立科技教育基地定期向青少年免费开放机制。

  【科技计划项目管理2020年,梅州市科学技术局组织科技专项资金“大专项﹢任务清单”项目。按照广东省科技厅相关文件要求,经组织申报、初审、网评、入库,提请梅州市科学技术局局务会、党组会研究等程序,确定拟立项的项目50个,资金2500万元;已提交梅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报广东省科技厅备案抓好组织实施工作。

  年内,梅州市科学技术局组织申报应用型科技专项资金项目。根据《梅州市应用型科技专项资金管理试行办法》,于9月30日正式启动2020年梅州市应用型科技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工作。围绕支持关键技术攻关,重点支持梅州市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三甲医院科研基础条件建设,支持梅州市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三甲医院围绕生态发展区资源与环境保护治理以及“5311”绿色产业体系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配套支持嘉应学院2020年度省市共建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学科类)基础条件建设项目和2020年广东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科技攻关应急专项企业项目等5个专题,受理24个。经专家评审,立项13个,项目资金600万元。

  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推动。2020年,梅州市用好广州梅州对口产业帮扶机制,继续强化穗梅两地科技对口帮扶工作,在广州市科技局支持下,广东省科学院梅州产业技术研究院“益生菌发酵饮品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成功列入2021年广州市民生科技专题科技帮扶方向联合申报项目。梅州市强化支撑重大科技创新资源引进,支持广东省科学院梅州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推荐该院争取2021年珠三角与粤东西北产业共建财政扶持资金项目入库、2020年度重点项目增补中央财政投资资金项目库工作;协助该院承担2020年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财政资金1000万元的分期分批拨付工作;联合该院设立重点企业核心技术创新专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青少年科技竞赛2020年12月26日,梅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会同梅州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知识产权局、团市委、广东梅县东山中学联合举办第36届梅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暨梅州市第6届中小学创客创作大赛作品成果展,来自全市中小学校的“小创客”们现场进行创新和技术的对决,通过互动交流激发青少年的科技创新灵感和热情。该次成果展展出作品100多件,包括创新发明类、科幻绘画类、3D打印类、机器人创作类等,作品和项目集中展示梅州市中小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动手实践能力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反映梅州市实施素质教育和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所取得的新成绩。按“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经评审组评审,选出42个作品参加省大赛,获得科幻画项目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获得科技辅导员项目一等奖1个,获得青少年科技创新项目二等奖4个、三等奖4个,获得科技实践类项目三等奖3个,获得专项奖4个。

  【学术交流与科技创新服务2020年,梅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结合梅州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与嘉应学院、梅州市风景园林协会、梅州市土木建筑学会、梅州市护理学会、梅州市营养学会、梅州市微生物协会、梅州市科技辅导员协会等举办学习技术交流会等系列活动10多场次。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市直各学会主动作为,结合各自专业特点,以各种形式参加科学防范疫情相关活动。梅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先后开展10多次专题调研和服务基层活动,深入县级科协、市直学会、科普基地开展调研,掌握了解基层的情况,督促指导推进改革工作。(梅州市科学技术局 梅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科学技术普及

  【《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2020年,梅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履行市全民科学素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结合《梅州市科协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规划(2018—2020)》,根据《创文目标任务及责任分解一览表》,推进全民科学素质提高和“创文”工作落实。梅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主席林华玲多次带队到创文挂点的梅县区大新城社区调研指导创文工作,抽调骨干力量专门负责此项工作,结合科协工作,筹划科普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促进科学普及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融合发展,引进第三方企业,在大新城社区共建梅州市首个社区科普中心,在梅州市2020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10月实地调查结果通报中,梅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得分100分,排名并列第一。

  【科普进社区进校园活动2020年1月17日,由梅州市科学技术协会、梅州市科学技术局、梅江区纪委、梅江区委组织部、梅江区委统战部和梅江区科学技术协会、梅江区科工商务局、金山街道办事处等联合主办的“我们的节日·春节”——新春送祝福,科普进入万家“三下乡”活动走进梅江碧桂园社区,融年味与科普为一体,为社区居民带来浓浓的年味。6月1日,梅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与梅县区程江镇大新城社区联合在梅县区豪生国际公馆小区开展“2020年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科普教育进社区”活动,吸引300多人次参与。8月19日,梅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大埔县团委、大埔县科学技术协会、广东省科学院驻村工作队在大埔县西河镇上黄砂村联合开展青少年科普知识讲座,现场演示机器人的编程舞蹈和干冰实验,进一步激发农村青少年接近科学、走近科学的热情,培养农村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树立科技报国的远大理想。

  【梅州市2020年全国科普日暨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普志愿服务活动2020年9月24日,梅州市2020年全国科普日暨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普志愿服务活动在梅县区富力城小区举行。活动以“决胜全面小康·践行科技为民”为主题,由梅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和梅县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梅州市科技馆和梅县区科学馆承办,扶大高管会扶大社区、梅州富力物业、梅州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梅州富力乐启幼儿园、梅州市科技志愿者服务队、梅州哆梦创客科技有限公司、梅州爱尔眼科医院和梅州泽山口腔医院协办,通过现场展示特色科技展品、义诊活动和发放各式宣传资料,让群众近距离了解科技产品。2020年,梅州市科学技术协会被评为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科普阵地建设2020年,梅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主席林华玲分别率队到蕉岭县、大埔县、嘉应学院、梅州市人民医院、东山中学、梅州市农林科学院等单位调研市级科普示范基地创建工作。通过深入广东(梅州)蕉华工业园大健康高科技产业园服务中心(蕉岭县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蕉岭县水利科普馆、梅州市农科所、大埔县兴瑞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广东顺兴种养股份有限公司、大埔县通美实业有限公司等开展调研及服务活动,帮助梅州大北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大埔通美实业有限公司、平远飞龙果业有限公司、广东参之源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等联系有关院士专家团队,指导梅州市人民医院成功申报广东省院士工作站,提升相关单位科研水平,促进高质量发展。年内,先后在梅州市农林科学院、丰顺县气象局等地建立科普教育基地29个,拓展青少年科普教育阵地。

  【疫情科普宣传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梅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织向全市各级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发出《梅州市科协致全市科技工作者倡议书》,按照梅州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以战时的状态和思维,迅速行动起来,借力全市科协系统组织、人才、智力优势,在医疗救护、科研攻关、基础预防、科普宣传等岗位发挥作用。梅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兼职副主席、市人民医院院长钟志雄始终坚守一线,靠前指挥,以一系列细致、“硬核”措施的强力加持,带领医护人员投入战疫。20多名科协系统党员志愿者参与基层的疫情防控工作,梅州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的100多名科技辅导员担起疫情防控知识普及工作,借助多样平台和形式,向学生和家长讲解新冠肺炎病毒的主要传染途径、发展态势等知识和讯息,普及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勤消毒等防护措施,先后开展20多场线上科普活动,科普小课堂平台点击率超过10万。

  【基层科协推进“3﹢1”工作截至2020年底,全市8个县(市、区)有112个镇(街)全面完成科协换届(或成立)工作。通过市、县、镇科协换届(或成立)工作的推进,强化政治吸纳和引领,吸纳“三长”(学校校长、医院院长、农技站长)进入市、县、镇三级科协领导机构兼职挂职,其中学校校长123人、医院院长115人、农技站长101人。全市8个县级科协、112个镇科协组织的基础不断夯实,工作活力不断增强,影响力不断提升。梅州市科学技术协会推进“3﹢1”工作得到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的通报表扬,蕉岭县“3﹢1”工作得到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充分肯定。(梅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社会科学

  【社科理论工作】2020年,梅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完成《梅州乡村振兴发展研究》《梅州融入和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优势与思路》2项重点科研课题研究工作,结题成果获广东省领导张硕辅、叶贞琴、许瑞生,梅州市领导陈敏、张爱军批示肯定;出版《梅州:球乡筑梦》《图说梅城沧桑巨变》2部重点科普作品,其中,《梅州:球乡筑梦》获评为广东省优秀社科普及作品,是广东省20部、梅州市唯一一部获奖作品,《图说梅城沧桑巨变》获“学习强国”专题宣传推介;开通“梅州社科”公众号,丰富梅州市社科工作宣传矩阵,成为梅州市打造理论高地和学术高地又一重要阵地和平台。年底,梅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梅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杨剑忠获评2020年度广东省优秀社科普及工作者。

  【防疫抗疫宣传】2020年,梅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组织开展疫情防控科普宣传、科学研究、复工复产指导、看望慰问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等工作,为梅州市防疫抗疫阻击战贡献社科界的智慧和力量。全市社科界创作抗疫诗歌、对联、客家顺口溜、书法作品、山歌等200多首;在网站、公众号、微信群发布和推送防疫抗疫、复工复产宣传知识5000多条(次);在《梅州日报》及社科联网站、公众号、刊物上发表抗疫宣传、研究等时评、理论文章30多篇;看望慰问社区、镇村防疫工作人员并为一线基层单位捐赠抗疫物资一批;编印《梅州市社科界理论学习参考资料(疫情防控篇)》500多册,组织一批防疫抗疫宣传资料送书下乡志愿宣传服务活动40多人次。

  【理论武装和思想引领】2020年,梅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先后组织召开全市社科工作会议、社科理论界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等专题学习座谈会,并组织相关专家撰写理论文章在《梅州日报》《梅州社会科学》等报刊发表,深化学习交流;利用刊物、网站、公众号、微信群等宣传理论阵地,开展云宣传、云学习;筹资购买(订购)《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辅导》《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思想研究》《梅州日报》等学习读本和报纸杂志,分送给相关社科团体和科普基地,加强学习辅导和引导,确保梅州市社科理论界坚定“四个自信”,树牢“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

  【意识形态安全】2020年,梅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加强对网站、公众号、微信群信息日常监控,严防黑客进攻和不良信息入侵;刊物、网站、公众号、微信群每天不定期转发高层声音、政策阐释、名家时评等主流文章,用党和政府的强力声音和权威信息占领思想阵地,用铁的事实驳斥各种谣言和错误舆情,用科学理论解疑释惑,消除心理恐慌。加强对各社科团体的意识形态分析研判,了解掌握各社科团体热点舆情,分析疫情期间意识形态态势,提前做好应急预案,确保社科团体活动政治方向正确,意识形态安全。

  【社科普及活动】2020年,梅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通过网站、公众号等转发、推送新华网、人民网、“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的权威信息和防疫抗疫、复工复产相关知识,做好线上科普宣传;编印疫情防控学习参考、复工复产指南等科普资料,组织购买一批相关科普图书,分发至各社科团体、各科普基地,向社会群众免费派发,做好群众性科普宣传;组织科普志愿者举办社科讲堂、社科圩日、科普展览等活动,丰富科普宣传的内容和方式。同时,结合梅州市创文工作和梅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创文挂点任务,重点开展创文宣传和环境卫生志愿服务,提升群众人文科学素质,引导群众投身创文工作。

  【理论研究活动】2020年,梅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通过课题规划立项活动,组织全市社科理论工作者开展对策性、应用性研究,为梅州的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提供智力支持。年内,批准115项社科课题规划立项;推进与嘉应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共建理论粤军项目,设立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组织实施一批合作共建科研项目,深度挖掘、宣传梅州红色资源和红色文化;组织举办“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全面奔小康·奋进新征程”等主题征文研讨活动,形成一批有创意观点和建设性意见建议的研讨成果;开展“振兴乡村文化 助力苏区发展”“客都人家文旅康养产业发展”等专题调研研讨活动,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梅州市振兴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服务。(梅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气象

  【气候事件2020年,梅州市主要气候事件是:最暖的2020年、高温异常早、“6·8”局地洪水、盛夏高温极端性强、跨年寒潮。

  最暖的2020年  2020年梅州市平均气温为22.3℃(2019年为22.2℃),是梅州自1953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其中7月、11月的气温均为历史同期最高。

  高温异常早  “五一节”期间蕉岭、五华、丰顺出现2020年首个高温过程,创历史最早记录;兴宁、大埔为该站历史上第二早(次于1977年)。

  “6·8”局地洪水  2020年6月8日,平远县普降暴雨到大暴雨,中行镇、大柘镇、东石镇、河头镇受灾特别严重,东石镇河东石水文站出现超20年一遇暴雨洪水,柚树河部分段出现超50年一遇洪水。

  盛夏高温极端性强  2020年7月全市平均气温30.1℃(较常年同期偏高1.6℃),创历史新高;7月中下旬高温过程持续20天,为2007年以来最强高温过程;特别是14日,大埔39.9℃刷新梅州市观测史最高气温纪录;同时14日各地(平远新搬站除外)的日平均气温也创历史日平均气温新纪录(梅县日平均气温高达32.8℃)。

  跨年寒潮  12月底受寒潮影响,梅州市气温急降,大风呼啸,30日17时各县(市、区)气温同比29日下降13℃~16℃。另外梅州市录得6级以上大风的站有119个,全市极大风风速平均为11.7米/秒(6级);31日早晨梅州市出现大面积低温冰冻天气。

  【防灾减灾2020年,梅州市(含各县、市、区)发布台风、暴雨、雷雨大风、高温、寒冷、森林火险、大雾、冰雹预警信号854次,比2019年增加9次。其中雷雨大风预警信号302次、暴雨预警信号197次、高温预警信号105次、寒冷预警信号87次、台风预警信号1次、大雾预警信号17次、森林火险信号141次、冰雹预警信号4次。主动及时做好4轮强降雨过程、台风“米克拉”和“海高斯”、持续高温等灾害性、关键性和节假日天气预报服务工作。梅州市气象台全年发布《重大气象信息快报》42期、《天气报告》68期、《重大气象信息专报》149期。为疫情防控、中高考天气、秋收秋种、“中甲联赛梅州赛区”赛事、“2020世界客都长寿梅州市马拉松赛”和春运等提供气象保障服务。

  年内,梅州市气象局整合水文、应急、自然资源部门信息,发布梅州防灾信息供党政领导参考,受充分肯定。建立巨灾指数保险模式,计算“5·22”过程的成灾指数(0.87)。向市级部门提供防灾减灾气象服务材料259份,天气预报高清节目于12月19日首播。完成市县两级决策服务负责人手机号码收集、更新。实现突发事件预警发布系统与应急管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旅游等25个部门对接。做好农村气象预警大喇叭、电子显示屏、乡镇服务站等平台的日常维护工作,确保在线率。丰顺县首次明确将“负责辖区内气象灾害防御管理工作”纳入到各乡镇“三定”方案内容。景田集团五华县郭田镇矿泉水项目完成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东升、畲江工业园气候可行性论证区域评估工作正在稳步开展。

  年内,梅州市气象局组织开展夏令营开放日、防灾减灾日等活动,推进气象科普向社会化、常态化、业务化、品牌化发展。组织“山区气象联盟”中学学生参加由中国气象学会主办的第四届校园气象科学展评活动,东山中学2名学生分获高中组二等奖、三等奖,1人获优秀奖。1人在广东省科普讲解大赛中获三等奖。

  【气象现代化建设2020年,梅州市重大工程项目进展明显。大埔县气象综合探测基地于12月28日投入使用。丰顺气象服务中心项目受疫情影响进度偏慢,主体建筑仍在施工建设中,内部设计方案和预算已通过审核。市财政拨款99万元用于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制作系统高清升级改造。生态修复型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加强,全市投入130多万元,新装备8辆人影作业车;新增梅江区、梅县区、兴宁市、蕉岭县和大埔县5个人影标准化作业点。

  年内,梅州气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立项获市发改局批复同意,已形成初稿;融入地方规划,“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建设”和“打造农产品气候生态品牌”写入市级规划。大埔气象公园建设和大埔县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建设纳入大埔县规划。推动梅州市政府与广东省气象局签订新一轮局市合作协议,细化合作项目,争取更多的项目落地和经费支持。

  年内,梅州气象局加强防雷安全监管,开展规范防雷装置检测行为监督检查、重点单位气象灾害防御三部门联合专项执法检查、危险化学品场所防雷安全专项检查、施放气球活动执法检查等工作,完成6家防雷安全重点单位、5家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和16家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的执法检查,约谈1家防雷检测公司,开展防雷装置检测质量考核并通报考核结果。严格执行属地防雷装置检测资质单位信用档案登记制度,落实防雷检测单位信用管理,11家单位完成建档。全市公布2020年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287家。

  年内,梅州气象局做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气象服务工作,与梅州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做好空气污染预警预报服务,联合申报项目2个。为缓解旱情,于7—9月开展人工增雨作业11站次,发射火箭弹44枚。大埔、五华完成气象为农服务专项建设,丰顺完成乡村振兴气象服务专项建设。(曾惠娟  罗碧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