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梅州 > 今日风采 > 社会事业
文化(2020)
来源:本网  时间:2022-04-05 17:21:33  浏览:-
字号:

文化综述

  【文化概况2020年,梅州市国有文物类博物馆17家,行业博物馆3家,非国有博物馆7家、公共图书馆10个、文化馆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12个、省级文体广场55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128个、农村文化俱乐部394个。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1家(广东中国客家博物馆),国家二级博物馆1家(大埔县博物馆),国家一级图书馆7个(市剑英图书馆,梅江区、梅县区、兴宁市、蕉岭县、大埔县、五华县图书馆),一级文化馆3个(大埔县、梅县区、五华县文化馆),乡镇文化站特级站24个、一级站53个。

  全市有7个国有或民营文艺院团,设立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梅州市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等7个汉剧、山歌、采茶、木偶传承保护中心(研究院、传习所),1个市级戏剧研究工作室。全市有广播电视台8个(市级1个、县级7个),自办广播节目9套(市级2套、县级7套),自办电视节目2套(市级)。实现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数字化,免费转播中央电视节目12套、中央广播节目1套、省电视节目3套和省广播节目3套,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

  【文化惠民工程2020年,梅州市累计建成2128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全覆盖建设,新建图书馆分馆14个、服务点86个、文化馆分馆18个、服务点90个。截至2020年底,全市累计建成图书馆总馆9个,分馆94个,服务点276个;文化馆总馆8个,分馆99个,服务点299个,促进县域文化资源向镇、村延伸。全市19家图书馆、文化馆完成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完成率100%。建成梅县区丙村镇芦陵村等8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旅游服务中心融合发展省级试点,建成梅江区又见·钧质楼民宿、金山街道月梅村、金山文化创意园3个“粤书吧”省级试点,完成梅县区雁洋镇文化站国家级文旅融合试点建设的阶段性任务。

  【文化特色产业2020年,梅州市注重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熙和湾客乡文化旅游产业园、广东客天下文化旅游产业园被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为第三批广东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组织陶瓷、木雕、根雕、石雕、剪纸、泥塑、动漫等传统美术工艺品,精品民宿、A级景区等34家企业364个展品参加2020年深圳文博会(线上方式举办)。组织文旅企业参与第二届梅州市工业设计大赛,11个文旅企业选送46件作品参加比赛;组织文创企业参与2020年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全市选送10个文创产品参加比赛;组织文旅企业参加第四届梅州市创新创业大赛,梅州市良舍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获创业组铜奖(奖金10万元),梅州市雁洋镇志睦楼民宿客栈、广东梵米铝家居有限公司获创业组优秀奖,梅州市三舍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获“客家文化奖”二等奖,雁洋镇志睦楼民宿客栈获“网络人气奖”第一名。

  【文艺精品创作创排大型山歌音乐剧《林风眠》于2020年11月21日在亮胜客家艺术中心成功首演,奏响纪念林风眠120周年诞辰系列活动的“第一乐章”。围绕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要题材和时间节点,创(复)排以“乡村振兴·筑梦小康”为主题的山歌小戏《家和万事兴》《初心》、小品《懒汉脱贫》《糊涂案》和一批歌舞节目。启动现代广东汉剧大戏《客家之子·田家炳》的创排工作。在疫情防控期间,创排防疫宣传歌曲《逆行的光》《托起明天》《武汉不哭》,山歌对唱《众志成城把疫防》,防疫宣教系列小品《不信谣言不传谣》《不走亲戚不串门》《隔离病毒不隔爱》《科学预防讲卫生》《拒吃野味不聚餐》等文艺作品,作品先后被“文旅中国”“学习强国”“南方﹢”“梅州文广旅游”及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等多家媒体平台转载宣传。

  【文化市场管理2020年,梅州市完成“扫黄打非”工作任务,梅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被评为全省“扫黄打非”工作先进集体。全年出动执法人员6624人次,组织开展文化市场专项行动4次,结合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市场监管联合检查3次,明察暗访14次,与公安联合执法检查2次,与市、区宣传出版部门联合市场检查2次,“扫黄打非”专项行动5次。全年立案50件,办结50件,其中警告32家,罚款5家,停业整顿7家,取缔无证经营6家,收缴非法光碟314张,没收非法出版物46398本。办理的案件主要有:受理电子游戏投诉案件18件;约谈涉嫌“低价游”旅行社1家;及时制止非法演出2件;办理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案件1件;办理侵权盗版案件1件;指导各县(市、区)办结出版物案件4件,指导五华县依法取缔“黑网吧”1家;通过两法衔接移送公安1件出版物案件;取缔黑广播1件,没收播出设备1套。开展以案施训5批次,提高执法人员办案水平。全年网吧市场实现“零”投诉,其中网吧市场和校园周边文化市场在创文考核中取得满分的成绩。严抓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全年实现安全播出“零事故”。加强广播电视行业监管,查处2起县级播出机构违规插播广告行为;开展有线电视“小片网”专项整治行动,规范“小片网”节目传输行为,推进“小片网”联网整合工作;开展非法卫星地面接收设施整治行动,没收非法销售的卫星地面接收设施59套,拆除非法安装的卫星地面接收设施668套,整治效果明显,在2020年度省对市平安建设(综治工作)考评中取得满分。推动全市文化旅游市场“放管服”改革,做好行政审批服务工作,完成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委托实施的14项行政权力事项的承接工作,全年受理办结行政许可事项45件(其中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委托事项4件)、公共服务事项15件、行政确认事项49件。

  (梅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文艺活动

  【文艺活动概况2020年,梅州市参加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第十四届广东省艺术节,客家山歌剧《白鹭村》《春闹》、广东汉剧《王昭君》、音乐剧《血色三河》4台大型舞台艺术作品分别获评2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杨苑玲等10人分别获评优秀表演奖、优秀编剧奖、优秀导演奖、优秀音乐创作奖等7个单项奖,1人获评“十佳舞台新秀”,五华提线木偶剧《沙家浜·智斗》获评“优秀小型舞台艺术作品”,梅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获评“优秀组织奖”(全省仅4个),创下梅州在全省最高规格、最高水平艺术盛会上的历史最好成绩,被业界誉为“梅州现象”。以大埔“三河坝战役”为题材的音乐剧《血色三河》代表梅州参加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2020年广东省艺术院团演出季”活动,现场反响热烈,社会各界好评如潮。以乡村建设为时代背景的现代大型客家山歌剧《白鹭村》被广东省文旅厅列为“广东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专题创作”重点剧本扶持对象,代表梅州参加由中宣部、文旅部、中国文联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主办的全国脱贫攻坚题材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广东仅有2部精品剧目入选。举办第一届梅州市工艺美术大师颁证暨梅州市第二届工业设计大赛颁奖大会,梅州市39人获评第一届“梅州市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33件作品在梅州市第二届工业设计大赛获奖,13件作品获得第十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优秀奖,4件作品获得省专项赛奖项。

  【文艺惠民演出2020年,梅州市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在疫情得到稳控后,逐步恢复“周五有戏”“相约周六”“周六艺苑”和戏曲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等文化惠民演出工作,全年全市开展文化惠民演出600场次(受疫情影响,较往年有所减少),受众观众接近40万人次。

  (梅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传播媒体

报刊

  【报业概况】2020年,梅州日报社克服新冠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坚持守正创新,推动媒体深度融合,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报社平台传播用户达到600万户,全媒体平台总粉丝近300万人。梅州日报社党委获“梅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梅州日报社被梅州市委、市政府评为梅州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掌上梅州”APP获“2020传媒中国年度全国报业优秀融媒平台20佳”;广告经营、印刷、发行工作保持稳定发展。年内,梅州日报社社长罗金良获“2020传媒中国年度融合创新人物”称号;记者李艳良、孙程成分别获评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119”消防先进个人;党员刘晓娟、丘儒获评梅州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罗娟娟获评梅州市直机关优秀党务工作者;新媒体部获评梅州市三八红旗集体。

  【疫情防控宣传报道】2020年,梅州日报社彰显主流媒体的责任与担当,全媒体平台对接新情况、新媒体、新技术、新平台,打好打赢抗疫宣传战。报社采编一线新闻工作者用笔尖、镜头、话筒合力讲好梅州“战疫”故事,制作疫情趋势图,摄制抗疫鼓劲MV,推出专栏、专题、专版、特刊、海报、H5、实时动态图、直播、短视频、MV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权威报道、融媒体精品。联合梅州市卫健局、梅州市疾控中心出版《战疫梅花》一书,该书汇集报社各个平台、媒介发表或推送的新闻报道,多层次、全方位展示梅州各界尤其是医疗卫生界的医护群体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奋斗历程。

  【报刊新闻报道】2020年,梅州日报社坚持政治家办报,在重要版面重要位置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重大决策报道,办好“学習笃行”“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牢记嘱托再出发”“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等重要专栏并出版《学習笃行》一书。做好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创文工作、农民丰收节、互联网大会、“卡拉比—丘”数学大会、林风眠120周年诞辰纪念大会、世界长寿之都授牌、梅州马拉松赛等全媒体系列宣传策划,推出专栏、专题、连版、专刊,多角度、多平台、多形式进行宣传报道,推介梅州形象,讲好梅州故事。其中,围绕“脱贫攻坚”全媒体报道开设10多个专栏,梅州网开设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题栏目,获得广东省2020年“网络传播精品工程”。与梅州市直单位合作,开设《金融月刊》《创文特刊》《梅州公安周刊》《平安之乡月刊》等专刊,提升政务宣传服务水平。

  【报刊服务社会民生】2020年,梅州日报社民生报道为民祈求、为民跑腿、为民监督,让读者感受到百姓的冷暖、党媒的温度;时政报道努力用百姓语言创新报道手法;经济新闻抓好行业热点、做出贴地气报道;社教副刊强化主题策划,创新版面风格;每个部门的年度项目,做到年初布置、抓好落实、步步跟进、亮点纷呈。

  【报刊经营发展】2020年,梅州日报社拓展政务合作项目,发展新业务,开拓新行业,报社经营保持增长。策划开展“金山圩日”、广场舞大赛、网络春晚等活动,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建设维护好一批灯箱、阅报栏等户外平台。采取措施,降低新冠疫情对报刊印刷业务、征订发行的影响。

  (梅州日报社)

  

网络媒体

  【新媒体平台拓展与创新】2020年,梅州日报社在升级采编系统的同时,注重平台的拓展与创新。先后建立与新华社现场云、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网人民视频等央媒的合作传播通道;在头条号、人民号、企鹅号、澎湃号、大风号、搜狐号等平台开启内容共享化工作;开拓全国媒体直播平台、直播带货平台、电商平台、5G慢直播平台等;争取“学习强国”平台梅州编辑部落户报社;注册成立“梅州市社情智库研究院”,打造专业化舆情服务平台。

  年内,梅州日报社探索与湖北荆州日报、深圳“读特”媒体跨地区的融合报道实践,开展“田间地头看直播”“记者蹲点采访”,开启“美食地图”,推出慢直播、梅花图鉴、互动式H5、创意条漫等融媒创新报道,实现“一次推送、N次传播”,各平台持续涨粉。截至2020年底,梅州日报微信公众号粉丝增至35万人;梅州网抖音号粉丝34万多人;客户端装机量110万人次。

  【融媒体建设】2020年,梅州日报社以移动优先加快报社内部融合,将优化绩效考核机制、实行记者供客户端稿件绩效考核制度改革作为风向标,加强采编人员媒体融合技能培训和经验交流,安排各采编部门正副主任到客户端审稿值班,新媒体部每月轮换编辑到要闻部跟班学习,推进报社媒体融合发展。拓展县域合作平台,与相关县(市、区)合办《梅江周末》《今日兴宁》《品读平远》等县域子报,巩固县级舆论宣传主阵地。

  (梅州日报社)

  

新闻出版和版权保护

  【新闻出版管理】2020年,梅州市配合广东省委宣传部加强市属期刊出版单位的管理,做好市属期刊《嘉应文学》《星河影视》的年度核验工作。做好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准印审核和年度核验工作,全年注销1种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18种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

  【版权保护】2020年,梅州市著作权作品登记总量408件,其中文字作品10件,音乐作品15件,美术作品350件,类似摄制电影方法创作作品11件,录音制品1件,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4件,其他类作品17件。做好版权宣传倡导和版权社会服务,根据广东省版权局迎接第20个世界知识产权日的工作要求,梅州市委宣传部于2020年4—6月联合梅州市教育局、团市委、梅州市文明办等部门举办“绿色阅读·文明上网——‘梅州市’护苗2020·绿色签”征文比赛;联合广东新华发行集团梅州新华书店有限公司开展线上线下同步活动,在微信公众号开展“学习版权知识,集赞送好书”活动,开展现场版权登记、著作权法图册派发。各县(市、区)版权部门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印刷发行管理】2020年,梅州市受理并审批14个行政许可项目,分别为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准印证核发7件、包装装潢类印刷企业设立审批2件、其他类印刷企业设立审批3件、出版物批发发行企业设立审批2件。依期完成出版物发行和印刷企业的年度核验及日常监管工作。根据国家、省新闻出版主管部门的相关通知要求,按照属地监管、分级负责原则,全市新闻出版局于2020年3—6月先后对全市各县(市、区)的260家出版物发行单位(其中批发经营单位5家、零售经营单位255家)、199家印刷企业(其中出版物印刷企业20家、包装装潢印刷企业51家、其他印刷企业128家)进行年审核验和日常监管工作。

  (梅州市委宣传部)

  

广播电视

  【广播电视宣传报道】2020年,梅州市广播电视台加快媒体深度融合,主流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得到巩固壮大。

  年内,梅州市广播电视台上送省台播出新闻总数约600条,全省排名第三;电台上送各类稿件606篇,全省排名第二。参与广东广播电视台组织的大型融媒体报道《我在广东奔小康》,向外宣传梅州市脱贫奔康的成功经验、巨大成效。创作抗疫歌曲《归来依旧芳香》《梅州力量》《万众一心壮志酬》等,传播梅州抗疫正能量。3个外宣特色项目得到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和广东省委宣传部的肯定和支持,《客家话节目融媒体传播平台建设》项目入选国家广电总局2020年度“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重点项目,是该台自2018年来获得的第5个国家级重点项目。举办《客家春晚·马来西亚之夜》文化交流活动,推动客家文化的对外交流;微纪录专栏《小康路上》被翻译成5国语言,在中欧五国电视台播出。4部作品获得国家大奖,6次走上国家国际平台。《回到围屋》获国家广电总局第一季度优秀国产纪录片、第26届中国纪录片长片十优作品;《美丽使者》获第26届中国纪录片短片好作品;《抗“疫”一线》微纪录专栏获得2020见证伟大的抗疫精神——中国同心战“疫”纪实影像主题活动好作品,进入国家图书馆收藏研究展示,成为中国战疫记忆库项目;《从三河坝到井冈山》入选国家“十四五”纪录片重点选题规划,是唯一入选的市级台项目。

  年内,梅州市广播电视台跃升全国最有影响力城市电视台第六位,为历史最好成绩。在全国收视长虹频道和收视长虹栏目排行榜中,梅州市广播电视台综合频道和《民生820》均上榜。梅州市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打造强阵客语电视节目,有全省三大方言情景剧之一的《围屋人家》、全球客属地区选秀节目《全球客家妹形象使者大赛》、客属地区首创的“客家春晚”等。实施高清电视建设,实现综合频道、公共频道高清播出。《民生820》栏目组获全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系统先进集体,电视专题中心获“广东省三八红旗集体”称号,电视新闻中心获梅州市先进集体。广播两个频率收听率和市场份额居梅州第一。

  【广播电视产业经营】2020年,梅州市广播电视台依托节目品牌支撑,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举办一系列接地气、服务性强、市场黏合度高的品牌活动。创新发展理念,构建“广电﹢”产业体系,运营大埔县百侯镇文旅产业、梅州市足球文化公园、梅州市剑英体育馆,挂牌成立三河坝红色教育中心,在扩大宣传阵地、提升媒体影响力的同时,创新增收模式,实现整体经营平稳运行。

  【广播电视融合交流】2020年,梅州市广播电视台坚持“移动优先”,做好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运营工作。“民生820”微信公众号粉丝增长近10万,每个月都进入“新榜”中国微信500强,最好成绩为全国排名第56,全年总阅读量超过1亿次,产生62条10万﹢推文,是历年来10万﹢推文最多的一年,单条推文最高点击量近400万次。“无线梅州”APP作为媒体融合主力军,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用户达到67万户,位居华南地区市级广电类前三名。

  (梅州市广播电视台)

  

电影

  【城市院线影院放映】截至2020年底,梅州市有城市影院22家,全年放映电影78269场次,观影614501人,电影票房收入2156.07万元。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市电影放映场次和票房收入明显少于上年,主要放映国产影片。2020年梅州市最热播的5部电影分别是:《八佰》《我和我的家乡》《叶问》《金刚川》《夺冠》。

  【农村公益电影放映】2020年,梅州市有2044个行政村。梅州市按照规定执行“每个行政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场公益电影”的标准,做好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工作,全年完成24528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任务。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展示国家改革开放后翻天覆地的变化,丰富百姓精神文化生活。

  (梅州市委宣传部)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梅州是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截至2020年底,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372个(国家级6个、省级32个、市级88个、县级246个)、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95人(国家级7人、省级38人、市级78人、县级272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1个(梅县区客家山歌)、“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3个(梅县区客家山歌、大埔县广东汉乐、兴宁市杯花舞),初步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体系。2020年,7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列入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广东汉剧:夯实剧种基础,巩固传承创新”入选2020年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优秀实践案例。

  【“非遗”传承保护2020年,梅州市实施75岁以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截至2020年底,完成5位市级传承人的全方位记录工作,包括每个传承人的口述片、实践片、教学片和综述片,以及全套工作卷宗。依托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非遗”数字化建设和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网站建设,建设“非遗”数据库,以数字化手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技术支持,以多媒数字形式“活态”保护和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贯彻落实《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对“非遗”及其孕育发展的环境进行区域性整体保护,建成1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6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综合性传习中心、49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习所。实施全市“非遗”场馆统一挂牌。推进重点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区域包括梅江区、梅县区、兴宁市、大埔县4个县(市、区)的30个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和“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力度。

  【“非遗”交流合作2020年,梅州市继续联合多部门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进农村惠民演出工作。举办梅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培训班,提高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能力水平。选送“粤传粤精彩”广东“非遗”展演展播系列活动节目;组织开展“非遗少年说”首届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少年演讲展示活动。组织参加“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推荐梅县提线木偶、客家山歌剧作为云展播“非遗”项目,推荐五华金木雕制作工艺、长乐烧酒制作技艺作为云展厅“非遗”项目。组织9个省级“非遗”项目参加2020年东莞“非遗”墟市梅州专场活动,组织2个省级“非遗”项目参加“粤港澳非遗墟市”暨横沥百年牛墟风情节活动;与嘉应学院合作共建实习基地;“非遗”项目“平远黄粄”被广东广播卫视美食纪录片《老广的味道》摄影组制作成纪录片,该纪录片在央视财经频道、纪录频道、江苏卫视、重庆卫视等21个电视平台轮流播出,进一步提高梅州“非遗”的知名度。

  【“非遗”宣传2020年,梅州市持续以“梅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公众号、数字化“听山歌”在线听歌平台为窗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客家山歌),全年发布信息300多条,新增关注人数2000人,每天在线听歌1500人次。加强新闻媒体报道,在报纸、电视、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体上开设专栏,不定期刊登、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加深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和认识。持续打造文艺活动品牌,通过“客都文化公益讲堂”“客都艺苑”“周五有戏”“周六有歌”“相约周六”等载体平台,结合每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客家文化大观年、客家文化(非遗)艺术周等活动,让“非遗”更多走进寻常百姓家;选送优秀文艺节目作为“粤传粤精彩”广东“非遗”展演展播系列活动节目;组织开展“非遗少年说”首届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少年演讲展示活动,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客家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持续打造传统戏曲品牌,实施广东汉剧振兴计划,复排广东汉剧《古城会》《辕门斩子》,打造客家山歌剧精品剧目《白鹭村》、音乐剧《血色三河》,创排和复排山歌小戏《家和万事兴》《初心》,为纪念林风眠120周年诞辰,创排客家山歌音乐剧《林风眠》,创排木偶戏《少年李惠堂》,采茶戏《月照城乡》《春来南粤》等。持续打造民俗活动品牌,利用民间节日传承民俗文化,开展以民俗为主题的迎新年、闹元宵、祭清明、赏中秋等活动,如丰顺县埔寨镇在元宵节举行“烧火龙”表演,吸引上万名观众观赏,举办正月十二汤南跳火堆、砂田菜花灯、元宵巡游等民俗活动;大埔县举办“祭春”“祈福”“迎灯”等各种民俗活动。

  【“非遗”资金投入保障2020年,梅州市做好迎接文化和旅游部对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验收的工作,组织召开全市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推进会,加快推进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将所需工作经费纳入市、县(市、区)两级财政预算,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个人、企业和社会组织对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予以资助,多种渠道吸纳社会资金投入。2020年中央财政投入国家级生态保护区专项资金500万元,主要用于宣传支出、“非遗”项目保护、调查研究和规划编制、场馆建设、书籍出版、普及教育、展演展示、创排精品剧目。市财政投入资金约100万元用于建设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大埔县作为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示范区,持续将“非遗”传承人补助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对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分别给予每人每年5000元、3000元、2000元、1000元的扶持奖励;扶持传承人开展展演展示、资料整理、带徒授艺等传承活动。组织全市做好2020年度国家、省的“非遗”项目资金申报工作。

  【2020梅州市客家文化(非遗)艺术周活动2020年10—11月,由梅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广东大鑫豪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梅州市梅县区山歌剧团演艺有限公司、梅州市山歌剧团有限公司承办的2020梅州市客家文化(非遗)艺术周活动在梅州城区及雁南飞景区举行。通过开展梅州城区归读公园中秋国庆“非遗”主题活动、雁南飞景区中秋国庆“非遗”主题活动、客家山歌音乐剧《林风眠》“非遗”主题展演等系列活动,让“非遗”走进寻常百姓家,融入群众生活,让群众受益,进一步扩大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梅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梅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2020年梅州市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一览表

序号

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保护单位

批次

公布文件

时间


1

传统音乐

梅州客家山歌

梅州市文化馆

国(1)

2006年


2

广东汉乐

大埔县文化馆

国(1)

2006年


3

传统舞蹈

狮舞(席狮舞)

梅江区文化馆

国(1)

(扩展项目)

2008年


4

龙舞(埔寨火龙)

丰顺县文化馆

国(1)

(扩展项目)

2008年


5

传统戏剧

木偶戏

(五华提线木偶)

五华县提线

木偶传习所

国(1)

(扩展项目)

2008年


6

广东汉剧

广东汉剧传承

研究院

国(2)

2010年


7

传统音乐

客家山歌

(松口客家山歌)

梅县区文化馆

省(2)

2007年


8

传统舞蹈

平远船灯

平远县文化馆

省(1)

2006年


9

竹马舞

五华县文化馆

省(2)

2007年


10

龙舞(花环龙)

大埔县文化馆

省(2)

2007年


11

杯花舞

兴宁市文化馆

省(2)

2007年


12

鲤鱼舞(鲤鱼灯)

大埔县文化馆

省(2)

2007年


13

铙钹花

梅江区文化馆

省(3)

2009年


14

打莲池(蕉岭莲池舞)

蕉岭县文化馆

省(3)

2009年


15

狮舞(青溪仔狮灯)

大埔县文化馆

省(3)扩展

2009年


16

锣花舞

五华县文化馆

省(4)

2012年


17

龙舞(青溪黑蛟龙灯舞)

大埔县民间舞蹈

保护协会

省(5)扩展

2013年


18

传统戏剧

广东汉剧

大埔县文化馆

省(3)扩展

2009年


19

采茶戏

五华县采茶戏演艺

有限公司

省(3)扩展

2009年


20

木偶戏

(梅县提线木偶戏)

梅县区木偶传

习所

省(3)扩展

2009年


21

传统戏剧

客家山歌剧

梅州市客家山歌传承

保护中心

省(7)

2017年


22

曲艺

竹板歌(蕉岭竹板歌)

蕉岭县文化馆

省(3)

2009年


23

竹板歌(兴宁竹板歌)

兴宁市文化馆

省(3)

2009年


24

竹板歌(梅县竹板歌)

梅县区文化馆

省(4)扩展

2012年


25

竹板歌(梅江五句板)

梅江区文化馆

省(7)扩展

2017年


26

传统美术

五华石雕

广东五华一建工程

有限公司

省(2)

2007年


27

传统技艺

丰顺埔寨纸花技艺

丰顺县文化馆

省(3)

2009年


28

光德陶瓷烧制技艺

大埔县文化馆

省(4)

2012年


29

客家盐焗鸡制作技艺

(梅江区客家盐焗鸡制作技艺)

梅江区尚记食品

有限公司

省(5)

2013年

30

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

(长乐烧酒制作工艺)

广东长乐烧酒业

股份有限公司

省(5)扩展

2013年

31

酿造酒传统酿造技艺

(梅县客家娘酒酿造技艺)

梅县区非物质文化

遗产保护中心

省(5)扩展

2013年

32

糕点制作技艺

(留隍云片糕制作技艺)

丰顺县文化馆

省(6)

2015年

33

三及第制作技艺

(蕉岭三及第)

蕉岭县文化馆

省(6)

2015年

34

豆腐传统制作技艺

(兴宁大坪布骆包子豆腐制作技艺)

兴宁市大坪镇文教

体育服务中心

省(7)

2017年

35

民俗

兴宁罗家通书推算法

兴宁市文化馆

省(4)

2012年

36

下坝迎灯

五华县文化馆

省(6)

2015年

37

兴宁上灯习俗

兴宁市文化馆

省(7)扩展

2017年

38

民俗

西河漳溪墟扫街灯

大埔县文化馆

省(7)扩展

2017年

39

民间文学

下市话

梅江区非保中心

市(3)

2011年

40

对山歌

梅江区文化馆

市(6)

2014年

41

传统音乐

客家山歌

(蕉岭长潭山歌)

蕉岭县非保中心

市(2)

2009年

42

绩苴歌

丰顺县非保中心

市(2)

2009年

43

客家山歌

(兴宁客家山歌)

兴宁市非保中心

市(3)

2011年

44

客家筝

梅州市文化馆

市(8)

2019年

45

丰良山歌

丰顺县文化馆

市(8)

2019年

46

平远上岃山歌

平远县文化馆

市(9)

2020年

47

传统舞蹈

落地金钱

平远县非保中心

市(1)

2007年

48

龙舞(香火龙)

平远县非保中心

市(2)

2009年

49

打莲池

(梅江区打莲池)

梅江区文化馆

市(2)

2009年

50

龙  舞

平远县非保中心

市(3)

2011年

51

马灯舞

兴宁市大坪镇文化站

市(3)

2011年

52

蕉岭广福船灯

蕉岭县非保中心

市(5)

2013年

53

蕉岭金狮舞

蕉岭县文化馆

市(9)

2020年

54

五鬼弄金狮

大埔县民间舞蹈保护

协会

市(6)

2014年

55

曲艺

落地花鼓

平远县非保中心

市(2)

2009年

56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黄氏头部拳

平远县文化馆

市(2)

2009年

57

足球运动

梅县强民体育会

市(5)

2013年

58

李家教拳

兴宁市文化馆

市(7)

2016年

59

刁家教拳

兴宁市文化馆

市(8)

2019年

60

传统美术

兴宁版画

兴宁市非保中心

市(2)

2009年

61

兴宁花灯

兴宁市非保中心

市(5)

2013年

62

兴宁烙画

兴宁市文化馆

市(9)

2020年

63

梅县区客家门神画

梅县区文化馆

市(6)

2014年

64

客家泥塑

梅州市沅声民间

艺术发展有限公司

市(8)

2019年

65

传统技艺

平远黄粄

平远县非保中心

市(2)

2009年

66

平远红菌豆腐头

平远县非保中心

市(2)

2009年

67

手工榨油技艺

平远县非保中心

市(2)

2009年

68

手工榨油技艺

(罗岗镇高山茶油制作工艺)

兴宁市罗岗镇

文化站

市(3)

2011年

69

客家娘酒

(兴宁老酒酿造工艺)

兴宁市兴田街道

文化站

市(3)

2011年

70

黄金姜糖

丰顺县非保中心

市(3)

2011年

71

畲江菊花糕

梅县非保中心

市(3)

2011年

72

蕉岭县竹编技艺

蕉岭县非保中心

市(4)

2012年

73

客家娘酒

(梅江区客家娘酒)

梅江区非保中心

市(4)

2012年

74

汤南面线

丰顺县非保中心

市(4)

2012年

75

墨烟张墨条制作技艺

兴宁市非保中心

市(4)

2012年

76

汤坑牛肉丸

丰顺县非保中心

市(5)

2013年

77

南口镇车陂仙人粄

梅县区文化馆

市(6)

2014年

78

兴宁黄粄制作技艺

兴宁市文化馆

市(6)

2014年

79

新陂乐仙腐竹制作技艺

兴宁市文化馆

市(6)

2014年

80

五华酿豆腐

五华县文化馆

市(6)

2014年

81

百侯牛肉干

大埔县文化馆

市(6)

2014年

82

传统技艺

百侯薄饼

大埔县文化馆

市(6)

2014年

83

西阳清凉山茶制作技艺

梅江区清凉山茶叶

专业合作社

市(6)

2014年

84

马图茶制作技艺

丰顺县文化馆

市(6)

2014年

85

兴宁珍珠红酒酿制技艺

广东明珠珍珠红

酒业有限公司

市(7)

2016年

86

三圳酿粄制作技艺

蕉岭县餐饮行业协会

市(7)

2016年

87

留隍草席制作技艺

丰顺县文化馆

市(7)

2016年

88

汤坑镇梳“大鳖尾”技艺

丰顺县文化馆

市(7)

2016年

89

西河老鼠粄制作技艺

大埔小吃文化城

市(7)

2016年

90

客家服饰制作技艺

梅州市客侨博物馆

市(7)

2016年

91

平远八尺娘酒酿造技艺

梅州市八珍娘酒业

有限公司

市(7)

2016年

92

丙村开锅肉丸

梅县区丙村镇文教

体育服务中心

市(7)

2016年

93

陈华记凉茶制作技艺

兴宁市文化馆

市(8)

2019年

94

兴宁根雕技艺

兴宁市文化馆

市(8)

2019年

95

民间舞蹈道具编织工艺

大埔县文化馆

市(8)

2019年

96

平远木雕技艺

平远县文化馆

市(8)

2019年

97

五华金木雕工艺

广东薪火文化传媒

有限公司

市(8)

2019年

98

梅州客家菜烹饪技术

梅州市围龙屋星园酒家

市(9)

2020年

99

梅城腌面烹饪技术

梅江区文化馆

市(9)

2020年

100

梅塘梅菜制作技艺

梅州市梅江区文化馆

市(9)

2020年

101

梅县白渡牛肉干制作技艺

梅州市梅县区白渡镇生利德盛老牌牛肉干脯厂

市(9)

2020年

102

客家红焖肉烹饪技艺

梅州市嘉惠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市(9)

2020年

103


兴宁藤编技艺

兴宁市文化馆

市(9)

2020年

104

平远客家娘酒鸡制作技艺

平远县旅游协会

市(9)

2020年

105

传统技艺

埔寨走马灯制作技艺

丰顺县文化馆

市(9)

2020年

106

丰顺苦笋烹饪制作技艺

丰顺县文化馆

市(9)

2020年

107

五华大布七月七药粄制作

技艺

五华县水寨镇文教体育服务中心

市(9)

2020年

108

五华毛糕制作工艺

五华县岐岭镇文教体育服务中心

市(9)

2020年

109

五华横陂小炒

五华县横陂镇文教体育服务中心

市(9)

2020年

110

民俗

大埔元宵灯节

大埔县非保中心

市(2)

2009年

111

七盏灯

五华县非保中心

市(2)

2009年

112

六月六福祖公王节

平远县非保中心

市(2)

2009年

113

广福宫祚福

大埔县民俗保护协会

市(4)

2012年

114

梅石宫醮会

五华县非保中心

市(5)

2013年

115

松源扛公王

梅县区文化馆

市(5)

2013年

116

水车小桑等公王

梅县区文化馆

市(5)

2013年

117

太阳生日

梅江区文化馆

市(5)

2013年

118

香花佛事

梅江区文化馆

市(5)

2013年

119

畲族招兵节

丰顺县文化馆

市(6)

2014年

120

黄金迎灯

丰顺县文化馆

市(7)

2016年

121

西河大靖迎马

大埔县文化馆

市(7)

2016年

122

下市闹元宵

梅江区文化馆

市(7)

2016年

123

百侯龙珠灯

大埔县文化馆

市(8)

2019年

124

砂田菜花灯

丰顺县文化馆

市(8)

2019年

125

新铺七月半

蕉岭县新铺镇文化站

市(8)

2019年

126

梅县挂大牌

梅州市梅县区松源镇文教体育服务中心

市(9)

2020年

  

文博事业

  【文博事业概况截至2020年底,梅州市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99处,其中全国重点文保单位11处、省级文保单位87处、市级文保单位138处、县级文保单位263处。梅州市国有博物馆(纪念馆)馆藏文物49572件(套),其中一级文物26件(套)、二级文物232件(套)、三级文物1487件(套)。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各类不可移动文物2232处(古遗址131处、古墓葬84处、古建筑1328处、石窟寺及石刻65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622处、其他2处),其中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1783处、复查不可移动文物449处。

  【文物安全2020年,梅州市与各县(市、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签订《2020年度文物保护单位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文物安全管理目标,落实文物安全管理责任。对第八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消防安全进行全面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要求立即整改。

  【文物保护单位申报2020年,梅州市开展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报批工作。有24处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的古建筑、古遗址和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维修2020年,梅州市完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叶剑英故居,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世德堂、莲塘古氏洋楼、双龙大夫第的第二期维修工程;完成莲塘洋楼、双龙大夫第、邹坊文祠、南磜观察第、林修明故居、兰芳楼的修缮工程。启动善述围抢修、玉成围(第一期)和林风眠故居、议大夫第、桥溪村古民居建筑群之桥溪小学等省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工程。

  【文物普查2020年,梅州市开展革命文物、客家围龙屋、名人故居(旧居)的普查工作。全市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革命文物名录87处。其中国家级3处(叶剑英故居、三河中山纪念堂、谢晋元故居)、省级18处、市级20处、县级46处。全市有围龙屋4367座,其中梅江区433座、梅县区639座、兴宁市2543座、平远县160座、蕉岭县238座、大埔县147座、丰顺县43座、五华县164座。全市名人故居(旧居)初步统计有422处。

  (梅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2020年梅州市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一览表

文物保护

单位名称

(市、区)

详细地点

年代

类别

级别


叶剑英故居

梅县区

雁洋镇雁上村虎形自然村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丘逢甲故居

蕉岭县

文福镇逢甲村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父子进士牌坊

大埔县

茶阳镇学前街

古建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人境庐和荣禄第

梅江区

金山街道办事处

小溪唇居委

清光绪七年(1881)、

清光绪十年(1884)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谢晋元故居

蕉岭县

新铺镇尖坑村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埔光禄第

大埔县

西河镇车龙村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联丰花萼楼

大埔县

大东镇联丰村

古建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埔泰安楼

大埔县

湖寮镇龙岗村

古建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河中山纪念堂

大埔县

三河镇汇城村

民国18年(1929)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埔肇庆堂

大埔县

百侯镇侯南村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狮雄山遗址

五华县

华城镇塔岗村

秦汉

古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光寺

梅县区

雁洋镇阴那村

古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

大埔县

三河镇汇东村

1964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千佛铁塔

梅江区

金山街道办事处

龙丰村

五代南汉

古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奕世流芳”牌坊

大埔县

湖寮镇龙岗村

古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兴宁学宫

兴宁市

兴田街道办事处

司前街

古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狮雄山塔

五华县

华城镇塔岗村

古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长乐学宫

五华县

华城镇城镇村

古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英烈庙

五华县

双华镇大陂村

古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东江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

丰顺县

八乡镇滩良村

庄屋坪

民国19年(1930)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

代表性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元魁塔

梅县区

松口镇铜琶村

古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南华又庐

梅县区

南口镇侨乡村

古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桥溪村古民居建筑群

梅县区

雁洋镇长教村

明—民国

古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棣华居

梅江区

西阳镇新联村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

代表性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联芳楼

梅江区

西阳镇新联村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

代表性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恩元第

梅江区

金山街道办事处小溪唇居委

古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石寨土楼

蕉岭县

南磜镇石寨村

古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两海会馆

兴宁市

兴田街道办事处神光路5号

古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东山书院

梅江区

金山街道办事处小溪唇居委龙丰村东山岌下

古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邹坊文祠

平远县

仁居镇邹坊村

古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凌风塔

平远县

石正镇潭头村

古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李惠堂旧居

五华县

横陂镇锡坑老楼村

清—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森堂公祠

大埔县

湖寮镇新村

民国26年(1937)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小树庐

平远县

仁居镇城南村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李威光故居

五华县

华城镇黄埔村

古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通议大夫第

大埔县

百侯镇侯南村

古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井下吴屋

平远县

仁居镇井下村

古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荣槐楼

五华县

转水镇三源村

古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磐安围

兴宁市

叶塘镇河西村

古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福禄岌民居群

梅江区

三角镇泮坑村

福禄岌

清—民国

古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通议第

大埔县

湖寮镇新寨村

古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邹鲁故居

大埔县

茶阳镇花窗村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广东省四大银行

金库旧址

平远县

仁居镇井下村

民国33年(1944)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罗福星故居

蕉岭县

蓝坊镇大地村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赖寿官夫妇墓

蕉岭县

长潭镇长东村

沙前岭

古墓葬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群丰大夫第

梅县区

丙村镇群丰村

明—清

古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驾虹桥

平远县

仁居镇仁居村

明—清

古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兴宁古城墙

兴宁市

兴田街道办事处

东街居委

明—清

古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林修明故居

蕉岭县

新铺镇下南山村

古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南礤观察第

蕉岭县

南礤镇南礤村

古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宋湘故居

梅县区

白渡镇创乐村

古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文峰塔

兴宁市

宁新街道办事处

文星村

清嘉庆十九年(1814)

古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善述围

兴宁市

罗岗镇柿子坪村

清光绪十年(1884)

古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李坚真故居

丰顺县

黄金镇径双村

蕉头窝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

代表性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延庆堂

大埔县

湖寮镇莒村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

代表性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定昌公祠

丰顺县

汤南镇隆烟村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

代表性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李金发故居

梅县区

梅南镇上村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林风眠故居

梅江区

西阳镇阁公岭村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棣华围

兴宁市

刁坊镇周兴村

民国3年(1914)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马图红四军军部

旧址

丰顺县

龙岗镇马图村

民国18年(1929)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仁居红四军第一纵队革命旧址

平远县

仁居镇仁居村

民国24年(1935)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世德堂

梅县区

松口镇铜琶村

明—清

古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一斗堂

大埔县

茶阳镇长兴村

明—清

古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李和美屋

兴宁市

宁新街道办事处

佛岭村

古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双龙村大夫第

梅县区

畲江镇双龙村

古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松溪桥与古道

平远县

差干镇湍溪村

古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种玊上围

丰顺县

丰顺县汤南镇

新楼村

古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兰芳楼

五华县

安流镇楼江村

古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辅德堂

大埔县

西河镇北塘村

古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莲瑞流馨民居

大埔县

百侯镇侯南村

古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侯南村中议大夫第

大埔县

百侯镇侯南村

古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桂岭书院

蕉岭县

蕉城镇城郊村

古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拱辰楼

大埔县

高陂镇银滩村

古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宝善居

平远县

大柘镇丰光村

民国2年(1913)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梅县邓仲元旧居和仲元小学旧址

梅县区

丙村镇银场村

民国7年(1918)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莲塘村古氏洋楼

梅县区

城东镇莲塘村

民国8年(1919)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玉成围

兴宁市

合水镇霞洞村

民国11年(1922)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喆庐

梅县区

松口镇大黄村

民国14年(1925)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张民达旧居

梅县区

桃尧镇螺江村

民国14年(1925)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仪园

梅县区

水车镇先锋村

1949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东江纵队粤东游击队交通站旧址

梅江区

梅江区三角镇

坜明村

1949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联辉楼

梅江区

梅江区城北镇

干光村

民国14年(1925)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松江大酒店旧址

梅县区

梅县区松口镇

繁荣社区

民国21年(1932)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松口图书馆旧址

梅县区

梅县区松口镇

公园路

民国23年(1934)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德馨堂

梅县区

梅县区南口镇侨

乡村

民国6年(1917)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惠楼

平远县

东石镇锡水村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姚子青故居

平远县

大柘镇墩背村

清宣统元年(1909)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黄梅兴故居

平远县

东石镇大屋村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丘逢甲墓

蕉岭县

文福镇鹤湖村

民国2年(1913)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中央至中央苏区秘密交通线棣萼楼中转站旧址

大埔县

青溪镇蕉坑村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中央至中央苏区秘密交通线缵诒堂转站旧址

大埔县

青溪镇虎市村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南方局工作委员会机关旧址

大埔县

枫朗镇大埔角村

民国30年(1941)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闽粤赣边区党委和边纵活动旧址

大埔县

光德镇上漳村

民国37年(1948)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干庐

梅县区

南口镇锦鸡村

民国25年(1936)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新联大夫第

(牛角屋)

梅江县

西阳镇新联村

古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茶山绍德堂

梅县区

水车镇茶山村

明—清

古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槐岗继善楼

梅县区

程江镇槐劣村

古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铁耕楼

蕉岭县

蕉城镇陂角村

古建筑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梅江桥

梅江区

江南街道办事处梅南居委会后侧

民国23年(1934)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江南天主教堂建筑群旧址

梅江区

江南街道办事处梅南居委机关路9号

民国27年(1938)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状元桥

梅江区

金山街道办事处小溪唇居委

东山书院前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曾井

梅江区

西郊街道办事处马石居委城西大道

五代南汉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凌风东西路骑楼式传统商业街建筑群

梅江区

金山街道办事处

凌东居委梅江桥至中山街段

民国21年(1932)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大觉寺

梅江区

西郊街道办事处

月影塘居委

梅师附小内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梅州学宫

梅江区

金山街道办事处凌西居委南门考院前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杨姓始祖墓、定光

古佛玉甲墓

梅江区

金山街道东厢

月梅一村

北宋乾德二年(964)

古墓葬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侯安国墓

梅江区

城北镇塔下村与三村村交界地曾坑尾狐狸径

古墓葬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罗氏公墓

丰顺县

汤南镇新埔园村

白石岭

古墓葬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罗依塔

梅江区

长沙镇下罗村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路亭古塔

蕉岭县

文福镇红星村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水寨大桥

五华县

河东镇居委会

1961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盘龙围

梅县区

石坑镇龙凤村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蔡蒙吉故居

梅县区

松源镇金星村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五里大黄屋

兴宁市

福兴街道办事处

五里村

明正德十六年(1521)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坭陂进士第

兴宁市

坭陂镇汤一村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姚德胜旧居

平远县

大柘镇杞园村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永富祖祠

蕉岭县

长潭镇新泉村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仲裕楼

大埔县

西河镇漳北村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莒村州司马第

大埔县

湖寮镇莒村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李光耀祖居

——中翰第

大埔县

高陂镇党溪村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万卷楼

大埔县

高陂镇银滩村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邹家围

丰顺县

丰良镇璜溪村

邹家围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龙上古寨

丰顺县

汤南镇新埔园村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古氏宗祠

五华县

华阳镇优河村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潜斋邹公祠

五华县

龙村镇宫前村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魏大斌故居

五华县

横陂镇夏阜村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何天炯故居

兴宁市

石马镇新群村

民国9年(1920)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素庐

平远县

仁居镇南门岗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克修公祠

蕉岭县

蓝坊镇大地村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瓒椿庄

蕉岭县

蓝坊镇大光村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何如璋故居

——人境庐建筑群

大埔县

湖寮镇双坑村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资政第

大埔县

西河镇车龙村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古大存故居

五华县

安流镇楼江村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埔河文庙

丰顺县

汤坑镇埔河村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新南斐厦堂

梅县区

松源镇新南村

明—清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闽粤梁氏宗祠

梅县区

松源镇青塘村

明—清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围坪朱屋

梅江区

城北镇干光村

西门桥围坪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坪宫崇德围

兴宁市

径南镇坪宫村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永生文蔚第

兴宁市

永和镇永生村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凉庭丰泰堂

平远县

东石镇凉庭村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南台大夫第

平远县

石正镇南台村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龙岗中宪第

大埔县

湖寮镇龙岗村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小留宽裕居

大埔县

大麻镇小留村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清溪绍阳书室

丰顺县

黄金镇清溪村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丰良斜塔

丰顺县

丰良镇棠荆村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皇恩宠锡

(陈家祠)

五华县

棉洋镇联西村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华城东征军政治部旧址(宗圣祠)

五华县

华城镇城镇村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茶山资政第

梅县区

水车镇灯塔村

茶山自然村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悦来凹下山新居

梅县区

白渡镇悦来村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肖向荣故居

梅县区

石扇镇新东村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郁卿黄公祠

梅江区

西阳镇甫田村

黄屋阁13号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碧芬精庐

(卢耕父故居)

梅江区

西阳镇太平村澄岗岭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星耀光绍庐

兴宁市

径南镇星耀村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胪声耀堃第

兴宁市

径南镇胪声村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星耀恒云楼

兴宁市

径南镇星耀村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侯北笙曹筱筑

大埔县

百侯镇侯北村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大留怡和书室

大埔县

大麻镇大留村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邓太乙墓

梅县区

松口镇盘龙村

古墓葬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天褒节孝石牌坊

蕉岭县

蓝坊镇龙潭村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余里古窑址

大埔县

三河镇余里村

古遗址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南门考院前黄氏

祖祠

梅江区

金山办事处南门考院前13号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马鞍山大叶屋

梅江区

三角镇东升村围屋路48号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谢田谢氏祖祠

梅县区

城东镇谢田村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悦来敦尚楼

梅县区

白渡镇悦来村

民国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铜琶爱春楼

梅县区

松口镇铜琶村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桃源继述楼

梅县区

桃尧镇桃源村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太湖刘屋

梅县区

畲江镇太湖村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坑美以祯居

(蒲风故居)

梅县区

隆文镇坑美村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广东工农革命军(东路)第十团团部旧址

梅县区

梅南镇九龙村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连江作庐

梅县区

畲江镇连江村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人和三堡学堂

梅县区

丙村镇人和村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中和善庆庐

梅县区

石扇镇中和村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中行石拱桥

平远县

中行镇中行村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仁居万五韩公祠

平远县

仁居镇仁居村

民国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凤头进士第

平远县

八尺镇凤头村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仁居官塘唇李屋

平远县

仁居镇仁居村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恩世居

平远县

热柘镇热水村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长征罗屋

兴宁市

刁坊镇长征村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星耀荆荣第

兴宁市

径南镇星耀村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下走马岗罗屋

兴宁市

宁中镇丝新村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星耀拙庐

兴宁市

径南镇星耀村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双坑采芹小筑

大埔县

湖寮镇双坑村

民国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遍沙祥辉楼

丰顺县

黄金镇遍沙村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坑口刘氏宗祠

五华县

棉洋镇棉洋村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新一戴氏宗祠

(桂园围)

五华县

华城镇新一村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元坑足球旧址

五华县

长布镇源潭村

古遗址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七贤居(刘复之

故居)

梅江区

三角镇上坪村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叶大经公墓

梅江区

城北镇黄明村

古墓葬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三角村资政第

梅江区

三角镇湾下村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温鸣剑旧居

梅县区

丙村镇红光村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红旗村夏氏祖屋

梅县区

新城办事处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小都村安思居

梅县区

雁洋镇三乡小都村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南福村笃敬庄

梅县区

雁洋镇南福村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茶山村德崇楼

梅县区

水车镇灯塔村

茶山自然村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茶山村畅云楼

梅县区

水车镇灯塔村

茶山自然村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茶山村大夫第

梅县区

水车镇灯塔村

茶山自然村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群星村万安围

兴宁市

叶塘镇群星村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坪里龙田世基

兴宁市

龙田镇五一村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儒地水口桥

平远县

中行镇儒地村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五指石摩崖石刻

平远县

差干镇差干村

石窟寺及石刻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文贵村普滩桥

平远县

泗水镇文贵村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仲石村万载桥

平远县

中行镇仲石村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黄氏祖始墓

(含二世祖墓)

蕉岭县

文福镇坑头村

古墓葬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北塘村振德楼

大埔县

西河镇北塘村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汇城村华萼楼

大埔县

三河镇汇城村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石圳村史庐

大埔县

枫朗镇石圳村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北塘村宜斋公祠

大埔县

西河镇北塘村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罗明故居

大埔县

枫朗镇坎下村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蓝田书院

丰顺县

汤坑镇红旗居委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棉洋刘氏二世祖墓

五华县

棉洋镇罗城村

古墓葬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儒地水口桥

平远县

中行镇儒地村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五指石摩崖石刻

平远县

差干镇差干村

石窟寺及石刻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文贵村普滩桥

平远县

泗水镇文贵村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仲石村万载桥

平远县

中行镇仲石村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黄氏祖始墓

(含二世祖墓)

蕉岭县

文福镇坑头村

古墓葬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北塘村振德楼

大埔县

西河镇北塘村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德赞楼

(黄遵宪故居)

梅江区

金山街道办事处

小溪唇居委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松口火船码头

梅县区

松口镇繁荣居委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同怀别墅

梅县区

松源镇金星村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廖安祥故居

梅县区

雁洋镇黄坳村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永新资政第

梅县区

丙材镇红光村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梅平武工队旧址

平远县

大柘镇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廖安祥故居

梅县区

雁洋镇黄坳村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武颂庐

大埔县

高陂镇古田村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椿森第

大埔县

荼阳镇街道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武颂庐

大埔县

高陂镇古田村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椿森第

大埔县

荼阳镇街道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江东小筑

大埔县

湖潦镇岭下村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杰庐

大埔县

三河镇梓里村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粤东地委机关旧址胜坑爱庐居

大埔县

银江镇胜坑村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埔北区苏维埃政府旧址高乾昭稳堂

大埔县

茶阳镇茅坪村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旧址

大埔县

茶阳镇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埔北区苏维埃政府旧址高乾昭稳堂

大埔县

茶阳镇茅坪村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丰顺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丰顺县

黄金镇望楼村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曾国华故居

五华县

岐岭镇凤凰村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黄国梁故居

五华县

郭田镇龙潭村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罗芳伯故居

梅县区

石扇镇西南村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大黄村河南堂

梅县区

松口镇大黄村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五里黄粤兴屋

兴宁市

福兴街道办事处

五里村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羊岌福寿堂

蕉岭县

文福镇白湖村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羊岌力田草庐

蕉岭县

文福镇白湖村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黄氏景昇公祠

五华县

龙村镇梧溪村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锡坑儒林第

五华县

横陂镇锡坑近江村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龙门第牌坊

五华县

水寨镇大坝七一村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培风塔

五华县

岐岭镇联安村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联殊塔

五华县

水寨镇大坝坝心村

古建筑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场馆

图书馆

  【图书馆概况】2020年,梅州市剑英图书馆入藏普通图书7681种23044册,年末馆藏总量659711册;订购报纸74种87份,期刊631种839份;接待到馆读者24.64万人次,文献外借服务2.47万人次,文献外借19.7万册次,数字资源借阅(下载量)7.2万次;举办讲座32场,其中线上13场、线下19场;举办展览21场,其中线上19场、线下2场;举办线下培训5场;举办其他阅读推广活动56场,其中线上47场、线下9场;线下活动累计服务读者3.1万人次。

  【学术交流开展】2020年,梅州市剑英图书馆组织业务骨干到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河源图书馆学习数字化建设先进经验,委派职工参加业务培训4场次、9人次,内容涵盖少儿阅读推广、公共图书馆信息开发与服务、文化志愿服务等。全馆职工网络业务学习累计2371学时,发表学术论文7篇。

  【数字化建设】2020年,梅州市剑英图书馆引进RFID自助借还办证一体机,实现方便、快捷的自助式办证、查询、借还书等功能。对全市图书资源进行整合,采用统一的系统平台,以一证通模式实现纸质图书通借通还;建设全市统一的数字图书资源管理平台,对数字图书资源进行汇集与统一管理,构建大数据展示平台,提升读者服务体验。完成24小时自动图书馆(智慧书房)建设,延伸服务半径,推进现代公共服务效能提升。参与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完成40集公开课制作加工、12000版地方报纸数字化制作加工、8000条政府公开信息制作加工。

  【文化志愿服务】2020年,梅州市剑英图书馆招募文化志愿者,健全志愿者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培训,利用广东i志愿平台规范活动发布、志愿者招募等。全年图书馆注册志愿者97名,开展6场文化志愿活动,服务读者153人次,累计服务时长967小时。

  【“书香伴我 人间春暖”2020年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2020年3—8月,梅州市剑英图书馆组织开展“书香伴我 人间春暖”2020年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活动以线上方式进行,包括第二届“图书馆杯”主题图像创意设计征集活动、“声采飞扬”青少年英语口语风采展示活动、第十届“书香岭南·悦读生活”摄影作品征集活动、“会讲故事的地球”绘本创意秀征集评选活动、“人间春暖”中华诗词答题活动、粤鄂澳“共读半小时”活动、“诵诗歌之美,品英文之趣”英文诗朗诵会、悦读达人挑战活动、“绿色阅读·文明上网”——梅州市“护苗2020·绿书签”征文比赛活动等,鼓励人们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倡导全民阅读,营造书香氛围。

  【“六一”儿童节活动】2020年5—6月,梅州市剑英图书馆开展童心筑世界“六一”儿童节作品征集活动、“晚安宝贝”儿童节绘本故事朗读大赛、“你画我猜”儿童节有奖答题活动、“书中风景‘读’好 亲子共读打卡挑战赛”、“知危险 会避险”线上交通安全体验课、2019年度少儿部和外借书库读者借阅排行榜奖励活动、“签·约世界”青少年书签设计交流活动,发挥图书馆资源优势,引导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广东省首届“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知识大赛】2020年6月18日至7月31日,梅州市剑英图书馆组织读者参加由全省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共同举办的广东省首届“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知识大赛,读者在决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国庆、中秋系列活动】2020年,梅州市剑英图书馆在国庆节、中秋节期间开展“为祖国点赞”国庆专题朗读大赛、绘本分享亲子手工活动、英语电影配音大赛、“致敬历史”爱国主题电影展播活动、鸟瞰神州摄影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科普知识展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

  (梅州市剑英图书馆)

  

博物馆

  【博物馆概况】中国客家博物馆于2005年3月28日奠基兴建,2007年10月由梅州市编办批准成立梅州市客家博物馆,2008年4月8日落成并对外开放。2008年6月经广东省编办批准成立广东客家博物馆,2009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冠名中国客家博物馆。2010年3月20日开始实行免费对外开放。中国客家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是国内首家全面展示客家民系文化渊源与发展,系统收藏、整理、研究、展示客家历史文物与客家民俗文物的综合性博物馆。占地面积11.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由主馆客家博物馆、分馆黄遵宪纪念馆、大学校长馆、将军馆、华侨馆、梅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梅州名人廉吏馆以及《客家文博》杂志社组成,形成以主馆为中心,各分馆为卫星馆的生态博物馆格局。该馆是一日读懂客家的必经之处,是客家人寻根问祖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中国客家博物馆的主馆客家博物馆于2019年6月完成升级改造并对外开放,馆内设有主题陈列《客家人》以及梅州地方通史展览《梅州史话》。其中《客家人》陈列以“大客家”的视野,从“源流篇”“人文篇”“客魂篇”三大部分全面展示客家民系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梅州史话》展览分别从远古梅州、建置变迁、客都形成展示梅州的历史文化。黄遵宪纪念馆是专题收藏、陈列、研究黄遵宪的主题馆,由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人境庐和荣禄第组成,升级后的《黄遵宪生平事迹》陈列,从黄遵宪的家世渊源、青少年时期、随使日本时期、出使美欧亚时期、江宁入幕时期、湖南新政时期、革职放归时期七个部分,展示一代先驱黄遵宪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事迹和贡献。大学校长馆主要介绍和展示晚清以来249位梅州籍海内外校长、书记的生平事迹、学术成就及主要贡献。将军馆主要介绍和展示从辛亥革命以来的梅州籍将军在中国军事史上的风貌和历史功绩,展陈478位将军,其中上将10人、中将101人、少将367人。华侨馆内设《海丝寻梦》展览,从出洋篇、创业篇、传承篇、融合篇、故土篇五个部分,以大量翔实而丰富的史料、图文及各种珍贵的华侨文物,展现客属侨胞艰苦奋斗的创业史,展示历代侨贤爱国爱乡的贡献史。梅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设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恩元第内,以“乡愁映像·一客一故乡”为主题,从乡音、乡饮、乡风、乡艺、乡情、乡信六个部分展示梅州的333个各级“非遗”项目(截至2018年)。梅州名人廉吏馆以“景仰先贤、忠孝清廉”为主题,挖掘19位客家先贤赤诚报国、行廉志洁的光辉事迹。《客家文博》杂志社是在广东省新闻出版局的指导和梅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的主管下,在中国客家博物馆内设立的期刊编辑部门。其出版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客家文博》是广东省文博系统内首家有正式刊号[CN44-(Q)1131]的期刊,被中国知网、维普网等数据库全文收录,为“广东省优秀期刊”。

  【中国客家博物馆晋升国家一级博物馆】2020年,中国客家博物馆在综合管理与基础设施、藏品管理与科学研究、陈列展览与社会服务等各方面工作成效突出,被中国博物馆协会评为第四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成为梅州唯一的一家国家一级博物馆。

  【馆藏文物与藏品管理】中国客家博物馆主要收藏客家历史文物及民俗文物。馆藏文物主要为唐代水车窑产品、客家历代名人书画作品以及族谱、侨批、契约文书等各类型的客家民俗文物,古籍图书以清代著名爱国诗人、杰出外交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黄遵宪的藏书为主。2020年,中国客家博物馆推进藏品科学研究,完善文物库房建设,加强藏品科学保护与管理,全面提升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能力,加强藏品征集制度的完善与建设。

  【博物馆宣传教育】2020年,中国客家博物馆在疫情期间创新采用线上线下联动方式,打造宣传教育工作新亮点。全年举办36场宣教活动,利用基本陈列和馆藏文物,运用线上直播及线上展览等方式,让观众以“云游”的方式参观博物馆,总点击量突破500万人次;结合传统节日,推出“我们的节日”、《客博学堂——我们身边的非遗》等系列活动,举办“博物馆里看非遗”活动;举办“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和“小小讲解员”志愿项目等品牌活动,其中“小小讲解员”志愿项目获选“梅州市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博物馆学术研究】中国客家博物馆自开馆以来,致力于各项有关客家文化和文物博物的相关研究,申报相关科研课题、撰写学术论文。2020年,承担2020年度梅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期刊出版与客家学科建设》并结题。申报课题《改革开放40年客家出版物研究》获广东省基地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2020年度招标课题立项,并取得阶段性成果。申报课题《粤台客家学术期刊比较研究》获嘉应学院2020年度粤台客家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招标课题立项,并结题。参与2020年度梅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疫情防控下的博物馆建设思考》,并结题。按质按量出版期刊《客家文博》。广东省期刊协会颁布《客家文博》中的6个作品为“广东省第五届期刊优秀作品”,其中《客家院士之数学皇帝——丘成桐》获一等奖,栏目设计“海外客家”“人文风雅”获二等奖,卷首语《围龙精神简说》《致敬传统》和论文《与华侨文化有关的几个问题初探》获三等奖。《客家文博》杂志社与博看网数字出版平台达成合作协议,将《客家文博》打造成数字化阅读平台。编辑出版《中国客家博物馆论文集》。

  【博物馆展览活动】2020年,中国客家博物馆举办临时展览12场。包括“南国青瓷——唐代水车窑”“党的光辉照南粤——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东革命历程展”“东迁的中山大学与梅州图片展”等展览。创新采用线上展览方式,打造展览新亮点。举办“南国青瓷——梅县水车窑”全省馆际流动巡展,促进地区间的文化交流,提升中国客家博物馆乃至梅州市的影响力。

  (中国客家博物馆)

  

文化馆

  【群文活动开展】2020年,梅州市文化馆完成群星舞台大家乐——2020我们的节日·元旦“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第十五届城区群众文艺会演、2020庆祝元旦文艺晚会、2020年“创文”宣传系列演出活动、2020年“合心聚力建新功 军民同乐谱华章”迎国庆文艺演出、梅州市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艺晚会等系列活动,以及2020“我最OK”广东全民才艺大比拼、2020广场舞大赛等大型活动。全年完成大型群众文化活动19场,举办各类书画、摄影展2场,服务群众4万余人次。在元旦、中秋节和国庆节等节假日期间组织群众文艺团体走进社区乡村演出,送文化下乡到梅江区金山街道、梅县区松口镇、五华县龙村镇、兴宁市径南镇等地演出10场,服务群众3000余人次。在广东省2019年群文作品评比中有8个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作品1个、二等奖作品5个、三等奖作品2个。在广东省群众音乐舞蹈花会中,音乐《永远的红船》获银奖、舞蹈《等》获铜奖。精心排演山歌小戏《清水河》、相声《醉人的旅行》和小品《你是谁》,参加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创排基地专题展演活动。

  【艺术普及】2020年,梅州市文化馆多次组织省专家对各县(市、区)群文作者、创作骨干进行戏剧、音乐、曲艺、群文创作的培训和辅导工作,全年培训各类群文艺术人才约500人次。举办山歌幼苗培训班、成人舞蹈培训班、青少年舞蹈培训班、美术培训班、器乐培训班、老年合唱培训班等各类艺术培训班。利用音乐培训中心、排练演出厅、培训教室、美术培训中心、汉乐演奏厅等场地,以文化志愿者为主体,开展“文化暖心 多彩生活”梅州市文化志愿服务、培训活动,全年培训200余人次。举办2020年度梅州市群众文艺作品研讨会暨全市重点群文作者采风交流活动。

  (梅州市文化馆)

  

书店

  【新华书店概况】2020年,广东新华发行集团梅州新华书店有限公司抓好疫情防控和经营生产,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33万元。其中销售大中专教材和中小学课本799万元、销售一般图书1401万元、销售文化用品847万元、销售目录教辅986万元。年内,广东新华发行集团梅州新华书店有限公司获评广东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为连续17年获得。

  【店外销售】2020年,广东新华发行集团梅州新华书店有限公司做好重点政治读物的征订发行工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累计发行4.5万多册,销售额354万多元。中标梅州市供电局500万元的图书采购项目。

  【线上销售】2020年,广东新华发行集团梅州新华书店有限公司在微信上拓展微信教辅平台、通读在线等几个新的销售渠道,更好地为读者群体服务。

  【南国书香节梅州分会场活动】2020年,广东新华发行集团梅州新华书店有限公司首次采用线上云书展﹢线下实体门店展销的创新办展形式开展南国书香节梅州分会场活动,参加人次6.5万人次,累计销售各类图书2.5万册,优惠让利金额24.6万元。

  (广东新华发行集团梅州新华书店有限公司)

  

广东汉剧·客家山歌

广东汉剧

  【汉剧精品剧目创作】2020年,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将年度专项资金用于精品剧目创排,聘请国内一流专家团队创排大型广东汉剧《王昭君》,该剧在第十四届广东省艺术节获剧目二等奖,主演管乐莹获优秀表演奖,钟礼俊和钟礼坤获优秀音乐唱腔设计奖。与大埔县广东汉剧传承保护中心合作创排大型广东汉剧《客家之子·田家炳》,带动县级广东汉剧(汉乐)等传统戏剧的振兴发展。与国内一流戏曲创作团队(编剧:盛和煜,导演:张曼君)达成合作意向、签订合同,在中国戏剧家协会的支持下,着手启动经典性大型广东汉剧《梅花渡》(暂定名)的艺术创作工程,计划2022年上半年投排,目标是冲刺参加中国艺术节和中国戏剧节。结合精品创排加强人才培养,以ABC角竞争机制培养汉剧各行当代表人才。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2020年,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联合福建、湖北、湖南、陕西汉剧艺术院团共同开展中国汉剧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前期工作,聘请国内一流语言学和戏剧史专家进行“广东汉剧舞台语言标准化”系统工程研究及出版相关专著。继续拓展汉剧文化的展示和区域协作,延伸广东汉剧服务平台。年内,先后在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和深圳、惠州、梅州市的部分大中小学校及大埔、蕉岭、梅江等地设立“广东汉剧(汉乐)活动驿站”7个,做好传承工作。完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汉剧)传承人工作室的配套设施,编辑出版《广东汉剧口述史》(与广东省艺术研究所合作)、《广东汉乐合奏谱》及一批创作复排优秀剧目音像资料。

  【剧院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6月,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完成“南国牡丹”剧场改造维护,提升功能设施和设备,保障“周五有戏”和“周六艺苑”惠民活动的演出质量。

  【汉剧文化交流互动】2020年,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创排和复排优秀剧目,加强与闽粤赣三省边区文化交流互动;主动融入粤港澳人文湾区文化建设,强化媒体合作,推广剧种宣传、传承和推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

  

客家山歌

  【创排防疫抗疫作品】2020年,梅州市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发挥宣传阵地职能,创排《众志成城把疫防》《逆行的光》等抗疫客家山歌、抗疫宣教系列小品,作品均入选广东省文旅厅文艺抗疫作品,通过学习强国、“南方﹢”等平台进行宣传推广,助力防疫抗疫工作。

  【文化惠民演出】2020年,梅州市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通过剧场展演和送戏的方式开展戏曲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进军营、进园区演出,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化系列活动、“情满攻坚路惠民演出”以及“客家戏剧百村行”活动,先后在五华县龙村镇金龙村、梅县区松口镇蓬上村等地进行演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文化需求。参加“2020智游打卡梅州·文旅复苏有我”活动、2020年“客家村镇银行”梅州市足球联赛开赛仪式、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梅州文旅推介会、2020梅州市客家乡村中秋晚会、迎国庆·庆中秋晚会、2021年梅州“原乡”过大年推介大会等,向市民和游客展演优秀舞台艺术精品剧目和客家综合文艺节目,助推文旅发展。据统计,全年开展各类型演出超百场,受惠观众超10万人次;创新惠民服务途径,挑选经典剧目在线上展播,全年线上观看人次超30万人次。

  【剧目打磨提升】2020年,梅州市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组织音乐剧《血色三河》剧目主创团队,结合各界反馈意见,对《血色三河》剧目进行修改提升,全年演出19场;《血色三河》入选第十四届广东省艺术节参评剧目,获剧目二等奖,潘锡岳获优秀表演奖、十佳舞台新秀。围绕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题,从剧本、舞台呈现效果等方面对客家山歌剧《白鹭村》进行修改提升,全年演出9场;客家山歌剧《白鹭村》被广东省文旅厅列为广东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舞台剧目,入选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和国务院扶贫办举办的全国脱贫攻坚题材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于11月底在梅州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展演;《白鹭村》入选第十四届广东省艺术节参评剧目,获剧目一等奖,杨苑玲获优秀表演奖,廖惠玲、林文祥、罗锐曾获优秀编剧奖,李建生获优秀导演奖。创排“乡村振兴·筑梦小康”脱贫攻坚专题文艺节目,新创排和复排山歌小戏《家和万事兴》《初心》、小品《懒汉脱贫》《糊涂案》和一批歌舞节目。

  【剧种传承发展】2020年,梅州市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加大“戏曲进校园”工作力度,在梅州市城北中学、江南育才小学等试点学校开展示范演出、扶持创作工作,还在惠州市各中小学校开展示范演出(共14场次),推动市内外中小学生了解客家传统文化。杨苑玲入选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组织举办的“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2020年度戏曲专项扶持项目,并代表梅州戏曲参加中国戏剧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客家山歌剧人首次亮相大会。潘倩经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选拔推荐、广东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批准,被评为2020年度广东省青年文化英才(全省16人)。

  【客家山歌音乐剧《林风眠》创排】2020年,梅州市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为纪念林风眠先生120周年诞辰,新创排客家山歌音乐剧《林风眠》,于11月21日在亮胜艺术中心首演。该剧立足“讲好梅州故事、树立梅州形象”,通过以舞台艺术的形式,对客家历史文化名人林风眠进行再现和挖潜,展现一代大师的传奇艺术人生,见证民族百年历史文化的沉潜和飞扬、传承和发展,更见证民族文化的滋养对百年知识分子文化性格的深沉影响。该剧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在音乐方面尝试新的艺术实践,通过在传统客家山歌基础上运用现代作曲技巧,客家方言演唱与普通话演绎相结合的方式,做到传统文化的经典传承和创新发展有机结合。

  【《走进客家山歌》出版发行】2020年,由嘉应学院和梅州市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共同编撰的《走进客家山歌》一书出版发行。该书通过“客家山歌概述”“客家山歌的种类和体裁”“新编客家山歌”“客家山歌传承人”四个篇章,挖掘并梳理客家山歌“各地山歌各样腔”的特征,记载客家山歌的体裁和种类,对客家山歌的历史渊源和发展现状进行阐述。该书一改传统纸媒出版物单一的、平面记录式的知识传播方式,以MPR出版物链码的形式,融入音频、视频,以更加生动鲜活的方式将客家山歌、客家山歌剧呈现给读者,为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传播注入强大生命力。该书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精品出版入选项目、MPR、“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广东省精品出版扶持项目。

  (梅州市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

  

党史·地方志·档案

党史

  【党史书籍编辑出版】2020年,梅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参与完成《广东中央苏区革命简史》丛书(8册)的编撰审核工作;做好1921年建党到“文化大革命”前发生在梅州的红色保密故事、苏区县第一个党支部(党小组)故事、《机要交通群英谱》《游学红色梅州》以及苏区精神(广东)研究中心招标课题——《梅州市抗击疫情大事记》等资料收集整理工作;指导各县(市、区)开展地方党史二卷的编写出版工作;推进《梅县红色堡垒》《梅州巾帼英雄谱》《游学红色梅州》《红色专题专刊》《古大存军长》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红色文化丛书编写工作。

  【革命遗址普查】2020年,梅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完成革命遗址普查工作,摸清梅州市红色家底。经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初步认定,509处遗址列入广东省革命遗址名录,总数位居广东省各地级市前列;另有224处遗址列为重要线索名录、73处遗址列为一般线索名录。

  【革命遗址修缮保护利用】2020年,梅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争取省级革命遗址修缮专项经费8066万元,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革命遗址和纪念场馆得到修缮和保护,梅县区布展“卢伟良故居”“客都人家红色历史陈列室”,梅江区打造“朱云卿事迹陈列室”“梅埔丰根据地(明山嶂)革命史料陈列室”,丰顺县建设“东江革命根据地史料陈列室”,五华县修缮黄国梁故居和曾国华故居。年内,《梅州市红色资源保护条例》经梅州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三十九次会议通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梅州市红色资源的认定、保护、管理、传承和利用有法可依。

  【党史征集研究】2020年,梅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完成《南昌起义在广东》专题之《三河坝分兵》、梅州市党建研究会2020年度课题研究报告《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研究》(获广东省党建研究会2020年度自选课题成果评选二等奖)、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第二期“党史征研结对”活动课题《梅州革命斗争对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贡献》《浅谈张如心的精神对当代党的理论工作者的启示》等编写工作任务;协助做好电视连续剧《绝密使命》的审稿工作;启动“百年历程·光辉丰碑”——中共梅州地方历史主题展览前期工作。

  【举办纪念重要党史人物、事件活动】2020年,梅州市举办“纪念东江苏维埃政府暨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成立90周年活动”和“倾听历史回响,追寻红色精神”中共中央九月来信主题活动,进一步弘扬苏区精神。

  【党史宣传教育】2020年,梅州市委党史研究室组织党史宣讲团成员开展党史宣讲活动50多场,参与人员8000多人次。梅州市党史宣传教育工作得到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通报表扬。在“七一”“八一”等重要时间节点推进党史、国史、中国道路宣传教育活动,以党史学习教育基地为阵地,通过印制和发放宣传资料(手册)、举办报告会、网上推介等方式,提高党史学习教育基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翻印《梅州抗日英烈》《红军长征梅州人物志》以及《梅州市中共党史学习教育基地简介》折页等党史宣传资料,赠送市直各单位、全市大中小学和各县(市、区)。

  (梅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地方志

  【年鉴规范化建设】2020年,梅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推进年鉴编纂出版工作,力争编出精品年鉴。严格执行年鉴编纂三级审查(初审、复审、终审)制度,严把政治关、体例关、文字关、出版关,探索和实践年鉴评议与审读制度,推动出版前评议、出版后审读常态化开展,全市年鉴质量提升。市、县两级综合年鉴均实现“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当年出版”。在2020年广东省年鉴质量评价活动中,《梅州年鉴2019》《平远年鉴2019》《大埔年鉴2019》获得省优秀年鉴二等奖。

  【志书编修和旧志整理】2020年,梅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继续指导《梅州政协志》《梅州工会志(1991—2019)》等的编纂工作,促进部门志编修工作开展,其中《梅州工会志(1991—2019)》完成审查验收。各县(市、区)地方志机构指导镇村及部门、行业编修志书和做好旧志整理工作:五华县制订《五华县镇、村志编纂工作方案》,力争在5年内基本实现五华县镇、村志编修全覆盖;兴宁市加强旧志整理工作,编纂并公开出版发行《嘉靖〈兴宁县志〉校注》,指导编纂《兴宁市政协志(2006—2016)》《潭坑村志》,其中《兴宁市政协志(2006—2016)》完成出版发行;大埔县指导编纂《茶阳镇志》《茶阳镇茅坪村志》《大麻镇中兰村史》《大埔县教育志》,其中《茶阳镇志》(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完成出版发行,开展新中国成立前的6部《大埔县志》点校再版工作;丰顺县指导编纂《丰顺档案志》;平远县指导编纂《平远县人大志(1986—2019)》《平远县民政志(1985—2019)》《平远县法院志》;蕉岭县开展《镇平县志(康熙版)》《镇平县志(乾隆版)》点注再版工作。

  【地方志资料年报及其他资料征集】2020年,梅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开展全市地方志资料年报征集工作,市级收集年报资料的单位113个。各县(市、区)的资料年报工作有序开展,为第三轮修志做好充分的资料准备。做好《广东名村系列丛书》《广东乡村集萃系列丛书》资料收集工作,补充文稿12篇,高清图片150多张,核查修改文稿70多篇。做好《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录》《广东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图志》《广东省对口支援志》梅州部分相关图文资料的收集报送工作,报送疫情防控文字资料592份、图片资料517张,报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图志图片资料346张,报送对口支援志文字资料44份、图片资料50张。做好《广东乡村非遗》《广东乡村美食》梅州部分相关图文资料收集上报和核查补充工作,报送文稿29篇(其中“非遗”文稿9篇、乡村美食20篇),图片200张。

  【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2020年,梅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推进《全粤村情》出版工作。全市编纂送省出版《全粤村情·梅州卷》调查文稿22册(梅江区1册、梅县区2册、兴宁市3册、大埔县5册、五华县4册、平远县2册、蕉岭县1册、丰顺县4册),全面完成送省出版任务,已印刷出版7册(《全粤村情·五华县卷》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第四册,《全粤村情·大埔县卷》第一册、第三册,《全粤村情·兴宁市卷》第一册)。做好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资料补充完善和修改工作,把好质量关、意识形态关,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基础地情资源支撑。加强普查数据库核查工作,组织各县(市、区)地方志机构对照普查情况与全粤村情数据平台的自然村数量、名单,完成对普查自然村入库情况的全面核查。

  【地情资源开发利用】2020年12月,梅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和各县(市、区)地方志机构联动编纂的《梅州古驿道》地情书公开出版发行,全书分上下册,约160万字,随文图片700多张。该书挖掘和整合梅州古驿道沿线历史、人文、自然等特色资源,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梅州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资源和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梅江区开展“梅江镇村调查”项目,编纂出版《梅江镇村调查》地情书;兴宁市编写出版《兴宁市古驿道资料汇编》,修订出版《兴宁古地图古地名资料集》,拍摄短视频《行走千年古道 传承红色基因》《兴宁竹板歌》,协助做好“兴宁单丛茶”“兴宁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注册申请;平远县组织编写《平远古道风情》,重新编印诗歌长篇《平远妇女俗咏》,编写发行《族谱凡例选编》,为民间编修族谱提供指导材料;五华县组织编纂史志丛书《长乐风物丛谈》《五华(长乐)地情地图文集》等。

  【地方志数字化建设】2020年,梅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做好梅州市政府网地方志专属频道建设工作,及时补充完善反映梅州主要情况的资料,发布各类信息96条。打造新媒体平台,创新地方志服务方式,开通“方志梅州”微信公众号,反映梅州的建制沿革、社会发展、民俗风情、地貌风俗等历史人文和地情特色,实现在移动终端读志、用志。年内,发推文68条97篇,关注人数超1200人。7月,与广东省地方志办共同策划推出梅州地情专题月,“方志广东”微信公众号发布33篇梅州特色地情文稿,同时得到学习强国平台、“广东发布”微信公众号、腾讯大粤网及梅州地方媒体平台等的联动推介,其中腾讯系渠道推广总曝光量770万次,点击率48.7万次。“方志梅州”WCI指数在全省地级市地方志公众号中排名靠前。兴宁市在“文明兴宁”微信公众号开设“方志兴宁”专栏,发布地情文化信息,传播方志文化。做好志鉴史、地情书等地方志书籍文献资料数字化工作,推进数据库体系建设。年内,完成67本图书数字化、图书入库工作。撰写稿件或收集整理现有特色文献资料,向广东省情网、“方志广东”微信公众号等投稿,参与省情内容建设,有39篇稿件被采纳(包括梅州地情专题月的33篇稿件)。

  【依法治志能力提升】2020年,梅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进一步加强对《广东省地方志工作条例》,广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地方志工作的通知》的宣传贯彻。依法读志、修志、用志、管志、存志、传志,保障地方志工作在法治化轨道上更加规范稳健推进。参加全省地方志理论研讨活动,组织撰写地情研究论文及资政报告,提升地方志理论研究水平,向省报送资政报告、论文9篇,其中平远县和兴宁市的论文分别获得二、三等奖。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地方志工作,梅县区开展“多彩乡村·美丽梅县”系列评选活动,评选出优秀作品送省参评,获省奖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优秀奖3个,梅县区地方志办获省优秀组织奖。兴宁市、五华县相继遴选数十名专家成立地方志人才专家库,为地方志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撑。

  (梅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档案

  【档案业务督导】2020年,梅州市档案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加强对疫情防控、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指导,印发《梅州市档案局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文件材料收集工作的通知》《梅州市精准扶贫档案整理工作细则》,进一步规范疫情防控和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推进机关、企业、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完成对梅州粤海水务有限公司的企业规范化测评工作,评定等级为二级乙等,为企业档案规范化管理奠定基础。

  【档案服务】2020年,梅州市档案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对全市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进行部署,对有关建设项目档案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先后完成兴宁市兴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62个市重点工程项目档案验收,为工程竣工验收提供保障。服务广东省“十三五”重点工程建设,提前介入大埔韩江水利枢纽工程和梅州抽水蓄能电站工程移民档案整理工作,在移民档案自验、初验阶段严格按照相关标准,科学把关,确保验收程序和档案质量符合国家规定。

  年内,梅州市档案馆完善管理制度,拓展档案的社会服务功能,档案对外服务质量逐步提高。全年接待利用者1700多人次,利用档案资料3000多卷。

  【档案基础业务建设】2020年,梅州市档案局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稳步推进市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工作,加大“六稳”“六保”力度,协助建设单位复工复产,配合广东省档案局工作组多次到档案馆建设现场调研指导,协助解决工程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难点、瓶颈问题。年内,新开工建设的档案馆有平远县档案馆、蕉岭县档案馆。大埔县档案馆新馆建成启用。

  年内,梅州市档案馆优化馆藏档案资源,依法加强和规范档案接收工作,确保应进馆档案接收进馆,档案资源体系建设逐步优化。全年接收文书档案、专业档案894卷又14813件。档案数字化建设取得新进展,“纸质档案数字化服务”项目进度加快。

  【档案安全保护】2020年,梅州市档案馆完善档案基础设施,建立健全档案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档案安全保密教育和应急演练,落实安全管理措施,抓好库房管理、档案利用、数字化加工、网络应用等环节的安全监管,确保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安全。加强档案数字化过程中的安全保密工作,提前检查并抽出拟数字化案卷中的密件,加强数字化现场管理,杜绝数字化过程中发生泄密事件。梅州市档案馆大楼加装和更新红外线高清摄像头,进行24小时监控,确保档案安全。加大重点档案抢救工作力度,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对应抢救的重点档案进行修裱、档案扫描、档案数字化等方法抢救,全年抢救修裱国家重点档案227卷16360页。

  【档案宣传工作】2020年,梅州市档案局围绕“档案见证小康路,聚焦扶贫决胜期”主题,与梅州市档案馆、市扶贫局联合在《梅州日报》全媒体推出特别策划报道,在梅州市电视台推出《15万多份档案见证梅州贫困户“脱贫奔康路”》的新闻专题片和《档案见证小康路、聚焦扶贫决胜期》的档案宣传片,新闻专题报道得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采用。做好新修订《档案法》的宣传贯彻工作。11月11日,邀请广东省档案局专家到梅州为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作新修订的《档案法》专题学习报告。开展新修订的档案法普法教育培训,12月10—11日,组织全市市直单位和各县(市、区)档案工作人员495人集中收听收看“新修订档案法公益大讲堂”,确保新修订的档案法得到有效实施,营造知悉、遵守、运用档案法的良好氛围。

  年内,梅州市档案馆办好档案主题展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档案文献展继续为社会开放宣传。向《中国档案报》《中国档案》《广东档案》《粤档信息》《梅州日报》等报刊投稿,发挥媒体宣传作用,提高社会档案意识。(梅州市档案局、梅州市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