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梅州 > 今日风采 >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2015)
来源:梅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时间:2017-08-17 15:15:47  浏览:-
字号:

【科技计划项目】

省级科技计划项目 2015年,受理申报项目67项;市结转下达的省科技计划项目33项,立项经费2740万元,其中:产学研结合项目14项,经费1250万元;应用型科技研发专项资金项目3项,经费1100万元;扬帆计划项目2项,经费600万元。2015年,市承担2007年-2010年度省级科技计划项目验收结题360项,完成验收数307项,全省排名第三;项目结题率85.30%,全省排名第四。

梅州市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医研、科教类) 市科技部门针对全市医研、科教类自然科学等特定领域的科研工作,受理158项2015年度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医研类152项、科教类6项),经分类后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根据评审结果,分二批次下达158项。受理54项“2014年度梅州市产业研究与开发资金项目”,联合市财政完成下达2014年度梅州市科技计划项目34项,项目经费250万元。

【科技成果】

2015年,市科技局组织评审梅州市科学技术奖项目44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30项,缓评1项。按行业分:农业类18项,医药卫生类13项,工业类13项。同时推荐广东正源华茶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天然植物有效成分高效分离纯化集成系统及应用”和广东华威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完成的“乳化炸药生产新工艺”2个项目参加省级科学技术奖的评选。

【产学研合作】

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对接联合 截至2015年底,全市187家企业与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科技特派员工作站9个,256名科技特派员与市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推动市自主创新的发展。深化与中山大学的“市校”合作机制。加快红豆杉种植与产业化开发项目的合作,该项目围绕多项关键技术领域在未来5年内展开系列联合攻关,将完整实现生物医药在梅州的产业化发展。全面引进中山大学对大埔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工作,与中山大学建立长效的培训合作机制,借助中山大学的人才、技术等优势,解决大埔区位优势较差,人才匮乏,新技术获取较困难和陶瓷产业关键技术问题,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陶瓷产业,引领和带动陶瓷产业发展。

创新团队项目管理 对2013年立项的“高品质日用陶瓷技术创新团队”“天然右旋龙脑创新开发团队”“山地果园机械研发创新团队”3个团队项目以及2014年立项“红豆杉新品种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团队”和“基于优质青蒿综合利用的南药开发团队”的2个创新团队项目,采取市、县科技主管部门联动的方式,督促企业重点做好项目的实施工作,辅导企业及时签订合同书,并适时组织专家进行检查,确保项目按照工作进度实施好。

“扬帆计划”申报 按省科技厅2015“扬帆计划”申报工作安排,完成推荐6家创新团队申报2015年扬帆计划项目,其中2项通过答辩进入项目考察阶段。

重大项目管理 市科技工作部门跟踪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重大科技专项——《梅州金柚产业提升科技平台建设》的后续进展。督促《微特电机定子生产线智能机器人及产业化》(500万元)、《良种青蒿GAP示范基地建设及青蒿立体套种三香的可持续利用研究》(300万元)和《通信用高频高密度任意层互连印制电路关键技术及产业化》三大应用型研发专项的相关承担企业重点做好项目立项后的各类工作,确保重大项目按照合同进度实施。

【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2015年市科技局组织40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其中受理申报书35家,入库企业29家;组织4家企业重新认定,通过3家;组织8家高新技术企业参加复审,通过7家。截止2015年底全市有高新技术企业56家,其中新认定企业13家.市高企分布的地域相对分散,各县(市、区)均有认定,其中又以省级高新区、梅县区和兴宁市占的比例相对较大。领域涵盖国家重点支持的除航空航天技术外的7大领域,其中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及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占的比重较大。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对市2014年度首次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5家企业各给予20万元的奖励。市科技部门组织高新技术产品认定申报,全市组织申报高新技术产品认定53个。“十二五”期间,市科技部门推进工业企业进行自愿性清洁生产认证,促进各县(市、区)、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园、蕉华工业园和重点耗能企业的清洁生产上新台阶。2015年申报认定自愿性清洁生产企业4家,圆满完成各县年度节能目标责任现场评价考核工作。

【专业镇特色产业】 2015年,推荐兴宁市罗浮镇、大埔县光德镇、平远县中行镇三家市级专业镇申报省级专业镇并获得省厅认定,评审认定大埔县百侯镇(旅游业)为市级专业镇。至2015年底,有省级专业镇41家(含2015年新增3家),其中工业类18家,农业类19家,第三产业类(旅游)4家;市级专业镇22家。2014年全市省级专业镇特色产业产值244亿元,占GDP比重超过29%。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市扶持企业组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鼓励市级工程中心申报省级工程中心,至2015年底,全市省级工程中心35家,市级工程中心37家。梅州市现有的35家省级工程中心70个项目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35家工程中心的依托单位,在专利授权数、新产品销售收入、新产品产值、税后利润这四个重要指标增长分别为32.08%、82.51%、33.88%和22.85%。

【科普宣传】 一是不断完善科普设施建设。市建成场馆类科普场地2个,科普画廊152个,农村科普活动场地819个。二是不断壮大发展科普队伍。全市有科普专职人员600人,比上年增加120人,重视青少年和社区科普活动,开展科技宣传进学校、进乡镇、进医院、进社区活动。三是科普宣传手段进一步丰富。除传统的宣传手册、宣传海报外,全年电视台、电台播出科普节目4510小时,开展科普活动107次,参与人数近47万人,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517次。组织市直相关单位在梅江区西阳镇开展以“创新创业,科技惠民”为主题的科技下乡大型集市活动。16个单位、40名专家和科技人员到现场宣传科技创新,免费发放资料(各类先进适用农技书籍、防灾减灾书籍和良种果树等资料)并接受群众咨询,邀请市人民医院专家为到场群众义诊和赠送药品,吸引600名群众参与。

【知识产权】

专利申请 2015年,全市专利申请量3133件(其中发明163件,实用新型2244件,外观设计726件),同比增长37.96%;专利授权量2985件(其中发明授权量46件,实用新型2204件,外观设计735件),同比增长85.52%。2015年,博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获得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国标认证证书,成为粤东地区首家通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的认证企业。广东科伦药业有限公司被认定为2015年广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电解铜箔生产废水处理工艺”、广东华威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的“一种高威力乳化炸药及其制备方法”2个项目获得2016年广东专利优秀奖。至2015年底,全市有广东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2家,广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家,获得广东专利优秀奖8个。

专利检查 2015年全市范围内未出现集中性、区域性制售假冒专利商品的行为事件。开展第三批21家企业和商家参与的“正版正货”承诺活动,有46家企业和商家获得“正版正货”称号。同时,在第1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期间,组织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周”系列活动,举办知识产权专题培训3场次,280多位企业代表参加培训;播放(刊登)相关宣传信息50余次,持续一周播放“正版正货”公益广告片,在城区主要街道张贴宣传标语20多条。

质押融资工作 选取“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梅县区作为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试点区,破解中小企业发展瓶颈,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知识产权有关政策,严格执行《梅州市专利资助管理办法》,落实对专利权人的资助,鼓励和倡导企业应用专利技术,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全市办理2014年授权的专利资助792件,资助金额76.05万元。

【防震减灾】 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体系建设,全市现有2个测震台、1个强震台、12个预警台、32个流动重力点和6个地震前兆观测站,为全市进行地震预报提供第一手可靠的观测数据。2015年投入30多万元建设市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并对梅县区梅西镇柱坑(粤1井)、龙虎(粤2井)两口国家级、省级地震地下水观测井进行改造,实现和省地震局视频互联互通、台站运行情况实时监视、地震灾害快速评估等,进一步提升地震应急救援的指挥能力。根据省要求,市推进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建立3个省级示范社区,分别是:大埔县湖寮镇城北社区居委会、梅县区锭子桥社区、蕉岭县城西社区。配合电视、报刊、电台等主流媒体,开展防震减灾专栏、专题节目。8月,市地震局联合市科技局举行科技系统地震应急演练活动,市科技部门全体职工参与地震应急指挥系统演练培训,对震情处理、预案启动、应急指挥、协调联动等进行全面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