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2016年,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1415所。其中小学452所,在校生330179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毛入学率103.35%,升学率100%;初级中学167所,在校生13829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毛入学率103.99%,升学率100%;普通高中(含完全中学)61 所,在校生98209人,升学率89.37%;中职学校27所,在校生32523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4.80%;幼儿园700所,在园(班)幼儿人数152762人;特殊教育学校8所,在校生622人。全市有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10所,国家级重点中职(技工)学校5所。全市中小学教职工58715人,专任教师51120人。
【教育创强争先】 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工作实现全覆盖,成为同期粤东西北12个市中通过“均衡县”最多的地级市。严格按照省对创强复评的新标准要求,组织好教育强镇的复评工作,平远县仁居镇、大埔县青溪镇等20个镇(街)顺利完成教育强镇复评。各县(市、区)均先后召开“争先”工作动员会,印发配套的实施方案,正式启动“争先”工作。梅江区和蕉岭县争创“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区)”工作顺利接受省的验收,其中,蕉岭县于5月顺利通过省级督导验收,成为粤东西北地区首批通过验收的“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其他县(市、区)的“争先”工作也按计划、按步骤推进。
【教育基础建设】 一是学前教育公益性和普惠性更加突出。实施《梅州市关于促进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健康发展的意见(试行)》《梅州市发展学前教育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等文件,筹措资金,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幼儿园。全市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6.4%,公办(含公办性质)幼儿园占比31.4%。二是义务教育发展趋向均衡。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均衡优质发展,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工作顺利推进。全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含民办)覆盖率98.96%。按照国家、省的要求,指导各地制订出台《消除大班额规划(2016—2020)》,主动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在各县(市、区)县城规划建设优质实验中小学、幼儿园,动工23所,建成15所,新增学位3万个。三是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水平得到提升。发挥东山中学等10所示范性高中的示范作用,带动全市普通高中走内涵特色发展之路。加快推进薄弱普通高中改造提升工作,完成五华县萃文中学等4所薄弱普通高中的改造提升任务。全市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明显提升,大埔县入围“国家级农村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单位,梅州农校被确定为全省第一批“职业农民指定培训学校”。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4.49%。四是梅州南方紫琳职业学院筹建工作顺利推进。2016年12月底,学院的筹建申请顺利通过省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的筹设表决。五是特殊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落实《梅州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梅江区、梅县区、平远县、五华县4所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全市“三残儿童”入学率95.19%。
【素质教育建设】 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客家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中小学生的乡土乡情教育。2016年,全市有4名学生获第十二届宋庆龄奖学金, 372名学生获“叶剑英基金品学兼优奖”。推进“一校一品”工程,校园足球运动成绩显著,梅县区丙村中心小学、五华县华东中学等16所学校被认定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高质量承办广东省“省长杯”足球联赛(高中、中职组)全省总决赛,梅县高级中学荣获高中组亚军。
【招生工作】 一是推进优质普通高中指标到校工作。推进10所国家级示范性学校和6所省一级学校指标到校工作,2016年,全市分配到各地各学校的优质普通高中学位比例提高至50%,4345名学生受益。二是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升学就读问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梅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实行积分入读,实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梅州市参加中考实施办法》,保障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全市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的比例为94.63%。
【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实施高素质人才引进工程。2016年,从陕西师范大学等招录6名研究生和一批应届本科毕业生到梅州任教。加大音、体、美等学科紧缺教师的招聘力度,不断完善城乡学校对口帮扶、校长轮岗、教师支教机制,师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二是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实施名师工程,评选表彰“叶剑英基金优秀校长”20名、“叶剑英基金优秀教师”230名,以及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和教学工作先进教师283人,在全社会掀起新一轮尊师重教的热潮。三是加大教师培训力度。2016年,举办中小学校长教育现代化智慧教育理念引领高研班、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中小学英语教师英语语言村培训等34项培训班,培训28290人,教师队伍的管理水平和业务素养明显提高。四是不断提升教师福利待遇。按省委省政府要求,修订出台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学校教师津贴实施办法,将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学校教师补贴政策实施范围从义务教育学校扩大到普通高中和公办幼儿园,并按人均每月不低于800元的省定补助标准发放至农村教师,实现全覆盖。五是教师职称制度和教师资格认定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印发《关于做好2016年度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梅州市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竞争推荐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全市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和教师资格认定工作顺利完成。
【教学成果】 实施“科研促教、科研兴校”战略,加强教研队伍建设,组建联合教研组,开展“网络晒课”“送教下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活动。其中,“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开展以来,全市有9391名教师参与晒课,晒课9956例,评出市级优课 439例、省级优课121例、部级优课65例,部优率53.72%,在全省排名第一。五华县、蕉岭县晒课教师在全市占比居前列,兴宁市部优课数连续两年居全市第一。2016年,市高考在参考人数连续减少的情况下,第一批本科入围2538人,同比增加85人,一本入围率7.38%,同比提高0.92个百分点;第二批本科以上入围考生12,567人,同比增加226人,入围率36.55%,同比提高4.04个百分点。2016年参加国家、省中职学校技能大赛取得佳绩,获全国一等奖2个、三等奖2个,省一等奖9个、二等奖11个、三等奖33个。
【“平安校园”创建活动】 落实安全工作“一岗双责制”,加强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免费编印并下发《梅州市中小学安全读本》35000册,组织举行3156场各类安全应急演练,广大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技能进一步提升。新增71所“市级安全文明学校”。推进“阳光厨房”建设工作,完成各县(市、区)乡镇100人以上学校食堂食品监控平台建设,学校公共食堂安全监管水平进一步提升。加强考试综合整治,确保招生考试安全顺利实施,实现“平安考试”目标。推进依法治校工作,全市中小学校“一校一章程”建设工作有序进行。梅县区华侨中学、平远县铁民中学等8所中小学申报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