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梅州 > 历史沿革 > 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埔元宵灯节
来源:本网  时间:2022-02-10 17:51:03  浏览:-
字号:

  农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古称“上元节”,俗称“过正月半”,又叫“祭春”。按大埔的风俗,从农历正月初五(开小正读音zhang)至“天穿日”(即农历正月二十日)为祭祖和“上灯”的时间。祭祖是以姓氏宗族为单位,集中到祠堂或远祖的坟上祭祀。除了敲锣打鼓、放铳、放鞭炮外,还有舞龙、舞鲤、舞狮、迎景、打八音,放烟花等民间艺术表演,非常热闹。

  祭祖的“五牲”(即猪、牛、鸡、鸭、鱼),祭品是每家每户出钱,由专人负责备

  大埔元宵灯节的特色之一是“迎灯”。凡是村里有在迎灯前一年内生男丁的人家,都要做许多花灯,穿挂在竹篙上,称为“杠灯”。迎灯的当晚,大人、小孩手里都举着一盏花灯,在夜色下,散灯、杠灯连成一条长长的灯队,甚为壮观。

  除了祭祖迎灯外,还有“上灯”“摆新丁酒”等重要内容。上灯和迎灯是同一项活动,但时间不同,迎灯为开始,上灯为结束。一般迎灯是从发灯开始,即是迎灯队伍先到开居祖或始祖婆坟上,或到水口公王处先举行祭拜仪式,然后把花灯内的蜡烛点燃是为发灯。然后人们扛着花灯敲锣打鼓到祠堂,把“新灯”挂在正中的子孙梁上,称之为上灯,亦叫“升灯”。在客家方言里花灯的“灯”与男丁的“丁”读音相同,上灯即是祈盼来年村中多添男丁,族群兴旺。“摆新丁酒”即是有新丁的人家要备办鸡、鸭、腊味、米酒、糖果等,邀请亲友和村里人到家里吃新丁酒,庆贺家中 “添新丁”。

  大埔元宵灯节较有特色的活动有:茶阳饶姓迎灯、光德富岭迎灯、西河漳溪墟扫街灯、大麻恭州迎灯、湖寮古城迎灯、高陂迎景等。

  2007年1月,大埔元宵灯节被大埔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3月,大埔元宵灯节被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