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梅州 > 历史沿革 > 梅州名人 > 现代人物
彭嘉衡:九死一生终不悔
来源:梅州市旅游局  时间:2012-05-14 15:12:37  浏览:-
字号:

彭嘉衡

日前在北京参加新闻业务培训时,一位在京工作的老乡告诉记者:国内唯一荣获美国"优异飞行十字勋章"的"飞虎队员"彭嘉衡是我们梅州客家人,现就住在北京……8月21日下午,记者一行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首都国际机场附近,爬上一栋砖混结构颇显破旧的三层老楼,敲开了彭老的家。尽管已经85岁高龄,但彭嘉衡老人身体硬朗,嗓音洪亮,一米八的魁梧身材依然折射出这位"飞虎队员"当年的英姿。得知我们是从家乡远道而来的记者,彭老忙不迭地招呼我们坐下,倒水,显得热情而兴奋。他用娴熟的客家话,向记者讲述了自己60多年前成为飞虎队(美国第十四航空队中美联合大队)队员投身抗日以及后来参加新中国建设的故事。

彭嘉衡老人荣获的美国"优异飞行十字勋章"在国内飞虎队员中独此一枚。

投笔从戎赴美深造

彭嘉衡祖籍广东兴宁新圩,他的父亲是印尼华侨。彭嘉衡于1921年出生于印尼坤甸。"我的生日是7月7日。我儿子经常说:我爸爸生来就是为了打日本鬼子的。"

14岁时,彭嘉衡和弟弟被父亲送回家乡兴宁念书。抗日战争爆发后,彭嘉衡投笔从戎。他先是进入广东韶关第4集团军通信兵团当少尉见习官,后考入黄埔军校第17期华侨总队学习。1941年秋毕业后,又进入昆明中国空军军官学校学习,完成了60个小时的初级飞行训练。1942年秋天,彭嘉衡等10余人从1000多名军校学生中脱颖而出,被选送到美国亚历山大州凤凰城高级飞行学校深造,经过初、中、高级班的全面培训和作战训练后,彭嘉衡以飞行240多个小时的优异成绩毕业。1944年,彭嘉衡回到昆明,被分到美国第14航空队(又称"飞虎队")的第五大队,成为中美航空联队中的一员。60多年过去了,彭老对当年情景仍历历在目:"我们那一期预收了300人左右,从美国训练完后回来最多200人,很多人都被半路淘汰了。我是当年春天坐着货船从美国回来的,回到昆明时已是秋天了,在船上就度过了几个月时间。和我同船的一共有18个人,都是从黄埔军校里选拔出去的,船上还有4架美国飞机。和我一起加入到中美联队的占了回国人数的一半,就是100人左右。"

浴血长空英勇抗日

在"飞虎队"里,彭嘉衡先后驾驶P40和P51(又称"野马")战斗机,在华南、华东及沿海一带打击日军据点和军事目标,对日军在武汉、上海等地的军队、铁路、机场、弹药库以及长江里的日本军舰实施毁灭性打击。"日本人用的是零式战斗机,它最大优势就是分量轻、机动性好。但是那个时候美国的P51速度快,火力强,装配好,在性能上已经超过了零式,所以我们不害怕它。" 彭嘉衡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先后执行侦察、扫射、空中格斗等任务64次,获得美国航空最高奖--"优异飞行十字勋章"以及"航空奖章"。同时,中国空军也授予彭嘉衡两枚飞行奖章。

采访中,彭老讲述了他最难忘的3次战斗:

--1945年春节后的一天,彭嘉衡与战友驾驶10多架P40战斗机,出击长沙日军汽油库、运输车、运输船等军事目标。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他亲眼目睹了一名中国飞行员的座机被敌人炮火击中,摇摇晃晃向基地方向飞去,但其他所有参战飞机返航后,这名飞行员和他的飞机却没有出现在基地上......彭嘉衡说,这是他战斗中最难过的一次。

--同年3月的一天,彭嘉衡又和战友驾驶20多架P51战斗机前往南京执行任务。"我们沿长江低空飞行到达南京后,对南京的大教场机场进行攻击,前后不到20分钟,就摧毁了十几架日机,然后迅速安全返航……"这次战斗是彭嘉衡空战生涯中最痛快的一次。

--彭嘉衡参加的最惊险的一次战斗是在1945年4月初。他接到命令轰炸武汉长江江面上的日军军舰。他驾驶第二号僚机穿云破雾,直抵汉口。江面上,日军大小船只和军舰正在日机的掩护下徐徐西进。彭嘉衡操纵飞机,躲过敌机,向敌军舰俯冲,在距日舰只有50米的"毫发"距离时,彭嘉衡果断地投下重约500磅的炸弹。同时,日军舰上的防空火炮向"野马"齐射......"飞机当时难以操控,我曾想过撞过去与军舰同归于尽算了,最后还是拼尽全力把飞机几乎呈90度角拉了起来......"彭嘉衡驾驶受伤的战机回到芷江机场时,发现"野马"的机尾被日军打了20多个弹孔......

战机升空就要听天命了,那时很多战友早饭还一起吃,晚餐时却已是天各一方。"你说我命大不大?'死'过多少回我都记不清了。"彭老呵呵一笑。

效力民航平淡一生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彭嘉衡拒绝内战,多次向空军总部申请退役回家。"当时我觉得自己人打自己人没意思,但由于我是留学过美国的航空专业人才,当局死死留住不放,直到1947年春我才被批准退役回到印尼与家人团聚。"

新中国成立后,民航急需人才,彭嘉衡毅然回到祖国效力民航。他于1950年9月进入军委民航局任飞行副驾驶,11月安排到重庆飞专机,1954年被正式任命为机长,并负责培训飞行员,后来主要从事专业航空,先后执行过护航、探矿、护林、灭虫等急、难、险、重任务,10多年里共飞行7000多个小时。上世纪60年代大规模的政治运动开始,彭嘉衡因"家庭背景问题"被迫停飞,并开始受到无情的打击迫害,直到1980年平反昭雪。

1986年,彭嘉衡和老伴付汝梅双双从民航退休,一直居住在北京。一套68平方米的房子只有两个房间,连客厅都没有,但夫妻俩一住就是48年,现在已经变成了危房。对简陋的条件和平淡的生活,生性乐观的彭老总是一笑了之。他说:"比起那些当年牺牲的战友,我现在是在天堂里。"解放后,彭嘉衡曾3次回到兴宁老家,最近一次是在七八年前。而最令彭老欣慰的是三个儿子都已成家立业,其中老大、老二大学毕业后在美国工作、定居,老三在北京工作。最让他自豪的是老大的女儿彭宇,今年24岁的她已经在美国获得了两个硕士学位。

(本报记者 张文梅 罗金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