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梅州 > 历史沿革 > 梅州名人 > 现代人物
何渠若--朝鲜板门店谈判代表
来源:梅州市旅游局  时间:2012-05-16 10:01:26  浏览:-
字号:

肖绍彬

  美国“绞杀战”失败后,不得不与中朝握手言和,在朝鲜板门店谈判桌上又打起“拉锯战”,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委员 (谈判代表)中有一位 “书生”,身材较瘦,文武双全,谈吐文雅,不急不慢中充满睿智和哲理。他就是曾任志愿军坦克师政委的何渠若,他们的部队在上甘岭的事迹,后来被拍成电影 《英雄儿女》,主题歌《英雄赞歌》被唱遍祖国大江南北。

  何渠若,原名蓝克纯,1920年生于大埔湖寮圣塘的小山村。据他的胞弟回忆,何渠若从小体弱多病,但喜欢读书,性格刚强,是外柔内刚的铁血客家男儿。少年时,他先后阅读了邹韬奋主编的《生活》、鲁迅主编的《海燕》等进步刊物,常路见不平,仗义助人,在中学时化名何渠若加入了进步组织。

  1937年抗日战争危急关头,他和同乡毅然决定投奔延安,开明的父亲卖掉耕牛给他做路费,他极为感动,决心以身许国,历经千辛万苦九死一生先到西安,后至延安,终于投入“抗大”怀抱,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成为著名的部队政治工作者。

  1939 年秋,他从“抗大”毕业后,即奔赴抗日前线,他任连指导员的连队是有名的“老虎连”,他撰文在 《火线报》、《湖西时报》上发表,鼓舞士气。后来,他任营教导员的第二营,善于夜战,奇袭锋城,出击济宁(山东省)取得六战六捷的胜利。

  抗战胜利后他在二野某团任团政委,在广西、贵州、四川等地的解放战争中,屡建功勋,该团活捉敌军中将司令肖以觉,期间荣立特等功,获二级解放勋章和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他博览群书,常撰文共计数十万字在各报刊发表,是小有名气的“书生”政委。

  1951年4月入朝作战后,何渠若任16军教导团政委,因操劳过度,使原本多病的身体不堪重负,经常吐血,只好回国治疗并做手术取出体内弹片。次年他二次入朝,任坦克师政委,由于身体尚未完全康复,病情加重,但他从不声张,坚持到最后胜利。

  他知识丰富,文章出众,能言善辩,客家话说得流利,也会说英语,成为优秀的谈判代表。在持续几年的谈判中,他以大局为重,怕小便多影响工作,便不顾医生的忠告,尽量少喝水,有时整夜未睡,第二天靠坚强的毅力照样谈笑风生,出现在谈判桌旁。他带病谈判多年,坚持数年如一日。美国在真刀真枪的“绞杀战”中失败了,在几年“拉锯战”的谈判中仍旧未占便宜,中方取得板门店谈判成功。何渠若任沈阳军区政治部第一副主任时,撰写了《谈判总结与谈判方案》,此文已被收藏于军事博物馆,在朝作战期间他荣获了国际勋章和以金日成名义颁发的自由勋章。1973年9月12日何渠若病逝于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