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梅州 > 旅游梅州 > 旅游动态
五华梅林镇发现丹霞地貌——米石岩
来源:梅州日报  时间:2025-04-22 10:35:29  浏览:-
字号:

位于五华梅林镇的丹霞孤石(当地人称“米石”),巨石长约60米,最宽处达25米,高约20米。整块石头由中间一垂直节理分隔成两块,呈东北-西南方向排列。(黄宇欢 摄)

崖壁上呈现多处龟裂凸包状景观,极为罕见。(黄宇欢 摄)

  近日,笔者外出惠阳考察螺岭和虎头山两处丹霞地貌。返程经过济广高速公路梅林段时,同车朋友突然告诉我东面山上有一巨石,不知是否为丹霞?我从车窗上望了一下,觉得有几分相似。本来,前段时间广东省科学院副院长、梅州产业技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李定强先生就曾告诉过我,五华盆地樟树塘立交桥附近有丹霞地貌发育,还给我发来两张照片,并说“还有一个在公路左侧,今天没有拍到,也在安流附近(实为梅林境内——笔者注),像个碉堡,高高耸立……”“碉堡”莫非就是它?思忖之中,见前方不远处正好是梅林出口,便决定前往探究。

  车子从梅林高速出口下来,经Y003县道驶入X288乡道,约15分钟至济广高速公路桥下看见路边“米石公园”指示牌,这就是我们要前往的目的地了。再走五分钟小路,车子在一个唐风建筑下的“米石公园”石碑前停了下来。噢,前面约300米开外山岗上屹立的那块巨石就叫米石吧!它会是丹霞吗?有哪些故事呢?带着几分好奇,我几乎小跑着过去……

  同行的阿欢拿出了无人机进行操作,上面显示,眼前这块巨石长约60米,最宽处达25米,高约20米。整块石头由中间一垂直节理分隔成两块,呈东北-西南方向排列。而承托这一巨石的“平台”四周也有崖壁,或者说米石是由上下两层崖壁组成的,如果从下往上计算崖壁高度大致是35米,从西南往东北方向看去,宛如一“磊”字形构造,非常壮观。可以肯定,这是一块丹霞孤石(当地人称“米石”),按照著名丹霞地貌专家,曾经主持“中国丹霞”成功申遗的彭华教授关于丹霞地貌发育阶段的划分,它属于老年型丹霞地貌(类似浙江江郎山),崖麓及周边环境除偶见个别崖壁外,几乎均被风化剥蚀殆尽而上覆植被。米石由明显的上下两层物质构成:上层是厚层细粒砂岩,偶见粗砾胶结其间,岩面因风化和低等植物覆盖而呈灰黑色;下层四周离地面1-3米处的“岩根”是泥岩,岩面呈褐红色,因日久侵蚀呈向内凹入状,以致整块岩石像是蘑菇造型。崖面凹进深度0.5-2米不等,偶有洞穴分布其上。尤为奇特的是,或许是因水平层理和垂直节理交叉发育的缘故,崖壁上呈现多处龟裂凸包状景观,而这是国内其它丹霞地貌中也极为罕见的。

  据悉,米石公园内建有“国泰民安”凉亭、书生跪母雕像、1000米左右游步道、停车场及景观花木,在米石崖脚竖立有一块石碑,上面记载着关于“米石”的传说。为方便一些爱好者攀爬,有热心人士架设了临时铁梯并安置缆绳。登上石顶,向西望去,笔直的高速公路就在眼前;环顾四周,群山碧翠,虽海拔不甚高,仍不失“一览众山小”之感。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发现丹霞地貌共一千多处,其中广东68处,包括梅州5处(分别为平远五指石、南台山、大河背、酒瓮石,梅县赤面石),而五华的米石显然不在其列。丹霞地貌因其红色岩层、陡峭崖壁、独特构景,每每成为靓丽的风景,大部分得以开发成旅游风景区。梅县区松口镇除赤面石外还有众多丹霞岩洞,而梅城的佛教五岩(大东岩、油岩、阳东岩、高西岩、北岩)也都是丹霞洞,这些都是近十年来的发现并逐渐吸引着游客的目光。

  近年来关于五华梅林米石,特别是建起了米石公园后,有不少驴友和当地群众前往游览并拍摄视频上传抖音,但大都是讲米石的故事传说为主,并没有对此间的地貌和地理环境做出科学的描述。如今,米石丹霞地貌的发现为梅州的丹霞,也为广东乃至为中国的丹霞添上一笔,意义重大,必将为梅州旅游事业带来广阔的前景。(撰文 谢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