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城古镇古街古民居等历史文化遗址、旧址遍布全域,构筑成梅州人文精神的骨架。
文旅推荐:
★梅江区:客天下景区
★梅县区:雁南飞茶田景区、灵光寺、阴那山、叶剑英纪念园、松口古镇
★兴宁市: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兴宁熙和湾客乡文化旅游产业园
★平远县:五指石风景区、平远县上举相思谷景区
★蕉岭县:长潭旅游区
★大埔县:大埔百侯名镇旅游区、大埔县三河坝战役纪念馆、花萼楼
★五华县:五华县球王故里文化旅游区
★丰顺县:丰顺韩山历史文化生态区、丰顺鹿湖温泉度假村
梅县区
到松口古镇寻一场“南洋遗梦”
位于梅州市梅县区的松口古镇,是梅州历史文化丰厚遗产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松口古镇和南海佛山镇、东莞石龙镇、廉江安铺镇,合称广东四大古镇。松口港曾为广东内河第二大港,明末之后成为客家人下南洋的第一站。“自古松口不认州”。据说,以前这里的人通信,直接写“松口”即可以送达。可想而知,当年松口的地位斐然和声名远扬。
松口古街两边并肩林立着二至四层高的骑楼,延绵一公里,依然保留原汁原味的古镇风貌。漫步于巷陌,每一座外墙斑驳的骑楼都是历史的见证者,记录着往昔的荣耀与故事。有的骑楼保存比较完好,木质栏杆、雕花玻璃、印花墙体,显示着主人建造此屋的用心。有的已破旧损毁,墙体剥落,地砖裂开,但却依然坚强屹立,等着海内外客属后裔寻着族谱前来寻根问祖。
穿过骑楼群,来到松口古镇的标志性建筑物“松江大酒店”门前。这是一栋中西合璧风格的骑楼,粉刷成米黄色墙壁,外廊为连券式拱门形状,哥特式飘檐大气典雅,时代韵味犹存。所有楼层的栏杆外面都雕刻着精致的字画,彰显着昔日的繁华盛况和包容开放风情。如今,松江大酒店已被打造为华侨文史实物馆,展品包括侨批、侨信及各种从南洋带回来的物件。进入展厅,陈列着用毛笔或钢笔书写的各种字体、中英文内容的侨批。家书抵万金,侨批如雪片飞来、如鸿雁往来,成为外出游子创业谋生的拼搏动力,也成为留守梅州的家人持家兴业的坚强后盾。大酒店的顶楼经过修缮活化利用成休闲场所,游客们可以坐在天台,一边喝茶聊天,一边看绿水青山,天高云淡,想象当年酒店门前的火船码头熙熙攘攘人声鼎沸的热闹景象。
火船码头铺设了几十级青石板台阶,石阶上设立着六个“下南洋”主题雕塑,与真人一般高大。石阶右边一前一后两个雕像,丈夫手提藤箱往码头走,准备登船远行,身后的妻子带着孩子默默目送丈夫离去。在火船码头寻一场南洋遗梦之后,我们穿过骑楼街,来到“中国移民纪念广场”继续怀古感今。广场中间矗立着名为“家园”的主题雕塑。该雕塑以榕树的抽象造型托起地球,七个和平鸽代表七大洲展现了散布全球的客家民系。雕塑基座以浮雕形式浓缩了客家人迁徙、分布等元素。另外,纪念碑周围还布置了7个石雕皮箱和船栓,寓意客家人扬帆出海开拓进取的精神,也代表了建设移民纪念项目的七个国家。广场的一端还竖立着一个木质路牌和一个绿色邮筒,路牌的方位标志指向四面八方,写着“吉隆坡2818KM、悉尼7463KM、开普敦12169KM”,可以想象当年客家人下南洋,一路历经了多少艰难险阻。
松口古镇还保存有数量众多的打卡景点,如中山公园、崇德楼、世德堂、干荫堂(张榕轩纪念馆)等,还有近两百年历史的松口中学和松口小学里面富有民国风格的教学楼等。那些富有年代感的建筑或洋溢着异国风情,或展现客家围龙屋的精雕细琢,无一不展示出建筑师傅的精湛技艺与精美设计,共同绘就了一幅幅生动的历史文化画卷。
“古镇守岁月,烟火伴今朝”。现如今,古老的建筑和现代生活元素交织在一起。移民广场周边开了不少休闲吧,有“古镇乐队”在吹拉弹唱自娱自乐,画廊里摆满各种画作,还有咖啡店、文创产品店。松口古镇就像一个尘封已久又重新开箱的百宝箱,等着我们捧出一件件历史的宝藏细细品味,好好端详。每一处地方都让我们觉得意蕴深远、意味深长。(杨丽君)
平远县
石正,美如水墨画
如果提起石正,梅州知道的人也许不多,但提到平远卧佛,应该无人不知,石正,就在卧佛脚下。石正镇近年来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是广东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镇。
适逢雨天,我们一行文友,应平远石正镇朋友邀请,走进平远石正,开启了一场与烟雨乡村的邂逅之旅。
雨丝如牛毛般细密,纷纷扬扬地飘落,给石正湾的一河两岸蒙上了一层薄纱。卧佛的头部,在南台山顶时而清晰,时而蒙胧,在石正河两岸,是大片大片的农田,刚刚种好的秧田,在细雨的润泽下,如嫩绿的地毯,铺陈在眼前。河水在雨中泛起层层涟漪,像是大自然演奏的乐章,每一个波纹都是灵动的音符。岸边的树枝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是婉约的江南女子在翩翩起舞。百年苦楝树盛开白色的花朵,花瓣飘落在我们的伞上,别有一番情趣。一河两岸的农房,多为新建三层别墅,农房小院的绿植在雨中变得更加生机勃勃。仿古建筑的风雨桥上,有桥顶遮风挡雨,三两对情侣正在拍照,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此时的河畔,宛如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每一处景色都散发着蒙胧的诗意。石正湾这两年已然成为网红河,周末或节假日,吸引了众多的各地游客,大人在岸边漫步,孩童在河中戏水,好一处热闹场景。
告别了石正湾,我们前往参观凌风塔。凌风塔在石正镇潭头村山顶,建于清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为平面八角形,外观七级,高35.5米,塔内首层设有十九级石阶,二层以上塔墙内置有螺旋式阶梯,可供游人攀登,从一层盘旋攀登到最高层正好是一圈360度。塔的建设初衷是为了护佑当地学子学业有成,金榜题名,体现了石正人对教育的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抵达凌风塔山下时,雨还未停歇。细密的雨丝如雾霭般弥漫在空气中,凌风塔在这雨幕中若隐若现,宛如一位神秘的隐士,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
走近凌风塔,它的雄伟壮观让我们赞叹。塔身斑驳的痕迹,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塔上精美的雕刻,彰显着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我伸出手,触摸着塔身冰冷的砖石,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温度。
石正镇还有个地方必须去,那便是园山湖茶场。延绵起伏的茶园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诗意画卷,充沛的春雨刚刚停歇,整个茶场都被洗刷得一尘不染。茶树在雨水的滋润下,显得格外翠绿,一垄接一垄,如绿色的五线谱在山间起伏。每一片茶叶上都挂着晶莹的水珠,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泥土气息和淡淡的茶香,让人神清气爽。
茶场周边的山峦在雨后也变得更加苍翠,云雾缭绕其间,若隐若现,如同仙境一般。
开车继续往山上走,便到了一处神奇的山巅。但见一个三面的石碑竖立其中,一面平远,一面兴宁,一面梅县,原来这是一脚踏三县的地方。放眼望去,山连着山,茶田挨着茶田,一望无际的绿,让人心旷神怡,旅途的疲惫烟消云散。(朱红娜)
蕉岭县
无限风光在长潭
一天,小婉兴冲冲跑来告诉我:“禾雀花开啦!我们去长潭赏花吧!”
小婉是名副其实的花痴,对于花,她已经痴迷到了癫狂的状态。偌大的梅州,哪里有什么花,什么季节开花,她都了如指掌。说走就走,我们相约到了长潭。
“山似巫峡,景似漓江”,说的正是位于“世界长寿乡”蕉岭县长潭镇,这里是省级自然保护区,远眺水库只见碧绿的水波一望无边。据说水库长达20余公里,深约三四十米,水容更是令人叹为观止。仰望则有奇峰耸立在水岸之上,山上的瀑布在阳光下四下飞溅、熠熠生辉,因而长潭更兼具“岭南九寨”之称,亦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省级自然保护区、省级森林公园及“南粤百景”之一。
我们一路吹着清新的山风,欣赏着挥洒在眼前的浓墨重彩:翠色从山间流到了水里,水里的轻雾又漫到了山上,血色的映山红、白色的油桐花、紫色的桃金娘、粉的蓝的黄的叫不出名儿的野花,散落在茂密的林木山峦之上,像山野的绿色衣裳点缀了彩色的钻石,在阳光下是那样的闪耀,让人久久不能挪开视线。
须臾工夫,我们便到了水库边。陡峭的山崖上,随处可见野生黄绿色禾雀花,大的小的、高的低的花朵,形态各异。而闻名遐迩的“千年禾雀花”,更是盛开得繁花似锦。一枝枝古朴虬曲的藤蔓上,长长的花序上密密匝匝的是朵朵白中带翠、温润如玉的禾雀花,这些禾雀花,花托似雀头正中一瓣似雀背,它们一簇簇、一朵朵缀满藤蔓,吊挂成串绕藤而上,乍一看宛若千万鸟雀栖息在林荫之中,惟妙惟肖。微风过处,又如群鸟翩翩起舞。
这样壮丽的景象,让我不由得想起了紫藤萝瀑布。“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我虽不曾见过紫藤萝瀑布,却在眼前的千年禾雀花中,找到了紫藤萝瀑布的影子。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禾雀花!它们虽然开在深山,却丝毫不妨碍它们和阳光肆意地拥吻,在这里,生命是流动的、活泼的、热闹的!
当然,长潭诱人的可不止这温润如玉的禾雀花。在水库边乘船过岸,在白浪翻滚中饱览水景和山景,约15分钟后到达桫椤珍稀园,园内存有800多株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桫椤,这是恐龙时代遗留下来的珍稀濒危植物,有“活化石”之称。近看桫椤,它的茎直立而中空,宛如一个笔筒,叶子则像螺旋一般排列在茎的顶端,非常独特。这些弥足珍贵的桫椤是粤东最大的桫椤群落之一。
一川绿水,碧波荡漾,两岸青山,这就是美丽的长潭,它是遗落在人间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藏在梅州山野的天然氧吧。(詹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