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花舞,是中国民间传统舞蹈的一枝艺术奇葩。原是清代在兴宁流行的道教中的法事舞蹈,道士在表演时是用五句板说唱的竹板进行击拍,后以兴宁产的白色瓷质“伯公杯”代替竹板,使节奏更多样,声音更清脆,富有技巧性,一直沿用至今。因其舞曲欢快、杯声清脆、舞步轻盈、客家文化艺术浓郁,具有宣传、审美、娱乐、社交等功能而深受群众喜爱。2008年12月,兴宁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杯花舞之乡”。2013年,在中央电视台“梅州月•中华情”中秋晚会上,因台上台下千人共舞杯花而风靡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