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梅州 > 旅游梅州 > 特色美食
五华酿豆腐
来源:本网  时间:2025-09-01 17:24:10  浏览:-
字号:

6、制作过程(曾成汉展示):把“壳”(煎)好的酿豆腐放入“泥煲”用文火慢炖后,撒入葱花出锅。(拍摄时间:2021年11月20日, 拍摄地点:五华县金五福饭店,拍摄者: 古民辉).jpg

  五华县地处粤东山区,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所谓好山好水出美食,淳朴的客家人以简单的豆腐和猪肉为食材,创造出一道客家名菜——酿豆腐。酿豆腐有1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它的来由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比较形象,相传客家人来自中原(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一带)有包饺子风俗习惯,迁徙到南方后改吃大米,没有面粉,受“包饺子”的启示,把猪肉剁烂成馅,塞进豆腐制成了“酿豆腐”。酿豆腐好吃却属五华最“精”,而五华酿豆腐又属华城镇最为正宗。

  五华酿豆腐讲究“烧、咸、肥、香、嫩、滑”,它的选料和梅州其他地区不同,非常讲究,猪肉馅料只选猪头梢肉,即杀猪用尖刀插进猪体内部位的肉,或称“猪颏肉”,头梢肉看似白色肥肉,但其性不腻,容易剁烂而粘性适中,熟后有入口即溶之感,是最上乘馅料。豆腐选用质地坚实而幼嫩的上等豆腐,这种豆腐是用玳瑁山山泉水浸泡优质黄豆细磨成浆,再用一半卤水一半石膏制作而成的,味道特香。馅的配料用大乌咸鱼,把大乌去头去尾,刨去外鳞,放入油锅炸熟,再剥其皮,抽其骨,最后把全大乌肉用刀板压成粉状,置入新鲜生油搅成糊状。

  五华酿豆腐的制作看似非常简单,但也非常讲究。首先把猪头梢肉剁成肉馅,边剁边加入适量粉状大乌配料,使肉馅和配料完全混合均匀。然后把将肉馅塞入豆腐中,其他地区酿豆腐的肉馅少,而五华的酿豆腐却是非常饱满,所以制作看似简单,但要想肉馅塞入豆腐而不让豆腐破裂,却是非常考究两手“功夫”。烹饪过程要心细手巧,烹饪一般用小锅,小锅容易提起转动掌握火候,先放油加热润滑锅壁,然后把一块一块的豆腐露馅一面贴锅壁着热,这种不加水直接贴锅着热方法,客家人俗称“壳”,“壳”豆腐需不时地转动小锅,控制火候确保小锅受热均匀,当锅里豆腐露馅一面“壳”成微赤色时,往锅里加水,其量约占整锅豆腐的三分之一面积,加盖煮熟,即将出锅时将“豉油生粉”均匀洒在锅里豆腐上面,俗话说:“豆腐酿了莫俭豉油粉”,最后放入“泥煲”撒适量葱花,用文火慢炖煮沸,整个酿豆腐便大功告成。

  五华酿豆腐制作看似简单,但掌握豆腐入馅不破的“功夫”难,烹饪过程不复杂,但火候难掌握,因此,五华酿豆腐虽是五华人的家常菜,但要做到味道上乘成为一道正宗名菜,则需要师傅高超的制作技艺。

  五华酿豆腐历史悠久,在长达1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蕴涵着五华客家人的饮食文化,相传清朝武状元李威光(五华县华城黄埔村人)喜吃酿豆腐,说“龙肝凤脯,不如家乡酿豆腐”。逢年过节,婚庆喜庆,招待亲朋好友都少不了酿豆腐这道菜。“五华酿豆腐”也已成为客家地区和东南亚地区客家美食中一道地道的传统美食。特别是五华县华城镇,在制作“五华酿豆腐”中被公认为最为正宗,《五华县志》、《五华文化》、《五华风情》、《五华文史》、《魏东海文存》都有记载,著名学者胡希张在梅州日报发表的“酿豆腐忆趣”,称客家酿豆腐论质量,论好吃自有公论,首推为五华县。

  五华酿豆腐于2012年被五华县人民政府列入五华县第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于2014年成功申报被列入梅州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