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字体:
    对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梅州市生态环境局 通知公告 关于拟对梅州宏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高端多层线路板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决定的公示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机构 > 市生态环境局 > 通知公告
关于拟对梅州宏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高端多层线路板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决定的公示
来源:本网   时间:2025-07-22 17:35:37   浏览:-
字号:

  

  根据梅州宏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高端多层线路板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技术评估报告等,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局拟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批准决定。为体现公开、公正的原则,强化公众参与,现予公示。公示期5个工作日(2025年7月22日至2025年7月28日)。如有意见,请在公示期内来信或来电向我局反映。

  联系地址:梅州市行政服务中心三楼市生态环境局窗口,邮编:514021

  联系电话:0753-6133820;  传真:0753-6133820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该审批直接涉及其重大利益关系的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我局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以书面形式提出听证申请。

项目

名称

建设单位

建设

地点

环评

机构

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公众参与情况

梅州宏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高端多层线路板技术改造项目

梅州宏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西阳镇东升4路与开发区6路交叉西北侧

广东润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梅州宏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梅江区东升工业园,公司于2024年7月1日取得《梅州宏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高精密特种线路线路板生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的审批意见(梅区园区环审〔2024〕6号),主要生产单面板16万m2/a,双面板4万m2/a,SMT贴片4万m2/a,目前主体建筑已建成,部分设备安装中,尚未正式投产。为适应市场需求,公司拟在原址投资建设梅州宏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高端多层线路板技术改造项目,本次技改内容包括:对现有厂房进行布局调整;产能新增4层板7.5万m2/a、6层板3万m2/a、8层板1.5万m2/a、10层板1.5万m2/a、12层板1.5万m2/a,合计15万m2/a;新增沉铜线、电镀线、SES、DES生产线,新增产能来源于梅州华盛电路板有限公司破产后腾出的产能(72万平方米/年)。

改扩建项目拟新增投资额6000万元,环保投资800万元,实行2班制,每班8小时,年运行330天。

1.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运营期废气主要包括含尘废气、酸碱雾废气(HCl、H2SO4、NOx、HCN、甲醛、氯气及氨气)、有机废气(非甲烷总烃、总VOCs)及导热油炉燃烧废气和厨房油烟废气。

含尘废气采用布袋除尘处理,硫酸雾、氯化氢、氮氧化物(硝酸雾)采用二级碱液喷淋塔进行处理,氯气采用铁吸收后与其他酸雾废气一并通过两级碱液喷淋处理,甲醛和其他酸性废气一并通过两级碱液喷淋处理,氨气采用二级酸液喷淋塔进行处理,有机废气采用“两级吸收剂喷淋塔+除雾+初效过滤+两级活性炭吸附”进行处理。

颗粒物、甲醛、氯气等污染物排放满足广东省《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二时段二级标准;硫酸雾、氯化氢、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满足《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中“表5新建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和广东省《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中第二时段二级排放标准较严值,单位产品的基准排气量执行(GB21900-2008)中“表6单位产品基准排气量”的相关要求。印刷工序(涂布、文字丝印等)产生的总VOCs有组织排放执行广东省《印刷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DB44/815-2010)丝网印刷Ⅱ类时段,NMHC排放执行《印刷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1616-2022)要求,非印刷工序(烘烤等其他工序)和阻焊印刷产生的NMHC有组织排放执行广东省地方标准《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排放标准》(DB44/2367-2022)表1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限值。总VOCs厂界无组织执行广东省地方标准《印刷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DB44/815-2010)表3无组织控制浓度限值;厂区内VOCs无组织执行广东省《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排放标准》(DB44/2367-2022)中表3厂区内VOCs无组织排放限值。氨及臭气浓度排放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表2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值”;天然气导热油炉废气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执行广东省《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44/765-2019)中“表3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燃气锅炉”限值要求;食堂油烟废气排放满足《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的相关要求;备用发电机燃油废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满足《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二时段二级标准。

2.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根据生产废水性质分为7股废水,包括:一般清洗废水、酸性废水、综合废水、有机废水、络合废水、含镍废水、含氰废水。一般清洗废水经中水回用系统处理后回用,产生的浓水与综合废水一起通过综合废水专管排入广东梅州经济开发区废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工程;其余废水分类分管收集后分别经过专用污水管网排入广东梅州经济开发区废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工程进行处理,尾水化学需氧量浓度不得高于25mg/L,其他污染物执行广东省《电镀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44/1597—2015)表3“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 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Ⅳ类标准数值的较严者后,排入梅江。

生活污水经三级化粪池预处理达到粤海第二污水处理厂设计进水水质要求后,排入园区生活污水中转站,再进入梅州粤海第二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处理达到《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9-2002)一级A标准后,排入梅江。

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的噪声主要来自各种生产设备及配套的相关设备噪声等,如开料机、锣板机、钻机等以及配套的风机、空压机、泵机等,噪声源强在65~90dB(A)。根据生产设备产生噪声的特点,分别采取隔声、消声等降噪措施,以保证其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要求。根据预测结果,项目噪声对各厂界噪声贡献值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

4.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危险废物主要包括:碱性蚀刻废液(增量子液)、酸性蚀刻废液(增量子液)、退锡增量废液、退锡再生系统污泥、含钯废液、废包装桶、废抹布、废包装袋等(含油墨废纸等)、废金盐瓶、废活性炭、废滤芯、废线路板及边角料(含钻孔、锣边粉尘)、显(定)影液、废感光材料、废油墨(渣)、废丝网、废离子交换树脂、锡渣、废过滤膜及RO膜等,收集后暂存在厂区内的危废仓中和废液储罐中,定期委托有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处置;一般固废包装材料、开料时产生的边角料、废铜箔、废钻咀和锣刀、废铝片和垫板、废毛刷、废布袋、收集的粉尘等,定期卖给下游公司综合利用;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5.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地下水污染源主要为非正常状况下污水收集管道破裂,污水处理系统出现故障、防渗层破损;生产区防渗层破损;物料及固废储存区泄漏等。采取防渗措施有:①各生产废水收集池、处理池和事故应急池等采用混凝土浇筑,各股生产废水的收集管道采用“PVC管+废水收集槽”,防止水池破裂而污染地下水;②蚀刻液储罐区、原辅料储罐区根据物料属性设置多个隔间,每个隔间采取储罐+围堰的储存方式,围堰内作耐腐蚀、防泄漏处理,且围堰内设有导流渠和专用管道与事故应急池连通,少量泄漏暂存在围堰内,大量泄漏则导向事故应急池;③危化品仓、化学品仓地面采用混凝土进行浇筑+环氧树脂涂层,化学品存放位置除了进行地面作防腐蚀处理外,还设有托盘及导流渠;④危废储存仓、储罐区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23)的相关要求设计相关防护措施,周边设置截污沟和防漏收集池;⑤生产装置区地面设置基础防渗,生产废水通过复合双壁波纹管汇入污水收集池。本项目采取以上防治措施基本上不会对区域地下水水质造成影响。

6. 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对土壤的环境影响途径主要垂直入渗和大气沉降,垂直入渗防治措施有:生产中严格落实废水收集措施,生产中加强废水收集、输送管道巡检,发现破损后采取堵截措施,将泄漏的废污水控制在厂区范围内;危险废液贮存仓库、废水处理站等易产生事故泄漏区域全部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的要求落实防渗;厂区其他各区域均按照分区防渗要求进行防渗,从而切断污染土壤的垂直入渗途径。

大气沉降影响防治措施:大气沉降对土壤影响是持续性、长期性的,通过大气污染控制措施,加强废气治理设施检修、维护,使大气污染物得到有效处理,确保各污染物达标排放。

7.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本项目运行后潜在的风险主要有物料运输、储存、生产过程中发生泄漏、火灾、爆炸及环保治理措施发生故障导致事故排放的环境风险等。拟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有:项目各生产车间、化学品仓库、储罐区、废液储罐区、污水收集管网及处理系统、危废暂存间等地面设置防治渗漏措施,设备周边设废水收集沟,收集沟可导至污水处理站或事故应急池内;定期对设备进行安全检测,加强对生产车间的生产管理,确保车间内有害气体有效收集处理和排放;在火灾爆炸的敏感区设计符合规范的消防管网、消防栓、喷淋系统和各种手持式灭火器材;设置600m³的事故应急池用于储存环境风险事故状态下的事故废水、消防废水、泄漏物料的储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