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顺经济开发区扩区(电镀、线路板片区)电镀片区工业污水处理站 | 广东丰顺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 梅州市丰顺县埔寨镇茅园村丰顺经济开发区扩区(电镀、线路板片区) | 广州市怡地环保有限公司 | 丰顺经济开发区扩区(电镀、线路板片区)电镀片区工业污水处理站位于丰顺县埔寨镇茅园村丰顺经济开发区扩区(电镀、线路板片区),总占地面积为9758.21m2,设计处理规模3700m3/d,废水经深度处理后部分回用,综合回用率最大为64.97%,其中含氰废水全部回用不外排,外排水量不超过1296m3/d,经处理达标后的尾水依托现有广州海珠(丰顺)产业转移工业园污水处理厂排污口排至白石溪。本项目仅为丰顺经济开发区扩区电镀片区污水处理站建设,不含配套污水管道建设,后续建设配套污水管网时另行办理环评手续。项目服务对象为丰顺经济开发区扩区电镀片区工业废水,不含线路板片区工业废水。 | 1.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运营期间大气污染源主要为污水处理恶臭,选用“化学洗涤(碱洗)+生物滤池”除臭法处理所收集的臭气,污泥经脱水后尽快清运,减少污泥恶臭的产生。项目产生的恶臭污染物可以达到《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2中的二级标准要求。 本项目投产后污染源正常排放情况下,厂界外氨、硫化氢的短期贡献浓度均小于相应的环境质量浓度限值,无需设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根据《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广东丰顺经济开发区扩区(电镀、线路板片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的函》(粤环审〔2024〕113号),本项目以厂界外扩150米距离作为环境防护距离,在该范围内不得设置居民住宅楼、学校、医院等环境敏感点。 2.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为园区配套污水处理站,各类废水设计处理规模及处理工艺见表1。运营期含镍废水、含铬废水在预处理单元排放口达到《电镀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44/1597-2015)表3规定的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其他类废水在总排放口出水达到《电镀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44/1597-2015)表3规定的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其中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氟化物、石油类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 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的噪声主要来源于鼓风机、水泵等机械设备,通过对噪声源采取减振、减噪处理;对厂房内强噪声源设备设置隔声设施等,确保厂界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要求。 4.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办公生活垃圾交由环卫部门集中收集;废生物填料和一般废包装材料集中收集交由有处理能力的单位回收;各类污泥、实验废液、废机油、含油抹布、废树脂和废RO膜等危险废物集中收集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 5.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地下水重点防渗区包括初期雨水、事故应急池、综合调节池、混凝反应池、絮凝反应池、回用水处理系统、好氧池、水解酸化池等污水处理区;输送管沟、危废暂存间、药剂中转房、柴油发电机房等,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中防渗要求,防渗性能与Mb≥6.0m、渗透系数 K≤1×10 -7 cm/s的黏土防渗层等效。一般污染防渗区风机房、配电房防渗性能与Mb≥1.5m、渗透系数 K≤1×10-7cm/s的黏土防渗层等效,在下游地区设置监测井,定期监测,一旦发生渗漏情况能够及时掌握并立即采取措施,防止污染进一步扩大。 6.土壤污染防治措施及主要环境影响 本项目涉及的大气污染物因子NH3、H2S均达标排放,大气排放不涉及土壤污染重点污染物,且排放量小,最大落地点浓度值较低,大气沉降基本不会对土壤产生明显的污染。本项目涉及水解酸化池、生化池、污泥泵池等,可能会造成下渗影响,厂房内一般区域采用水泥硬化地面,水解酸化池、缺氧池、活性污泥回流池、氧化池采取重点防腐防渗,在采取保护措施后土壤环境影响可接受。 7.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本项目运行后潜在的风险主要有各类化学品贮存和使用过程发生泄漏、火灾事故;废气处理系统发生故障,导致氨、硫化氢等废气未经处理而直接向外环境排放;污水处理设施发生故障、废水管网发生破损造成大量污水外溢,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等。建设单位通过加强对废气、废水、固废污染防治设施的管理,定期检查环保设备、阀门、管道连通及运行性能等;在储罐区、加药间、化验室的各出入口处设置集液沟,设置连通事故应急池的管道;各废水处理构筑物、污泥脱水车间的污泥池和污泥暂存区等严格按照要求做好基础防渗层设计;在厂区内设置13个事故应急池(有效容积为4201m3)以及1个容积为837m3的初期雨水池,发生泄漏或火灾等环境风险事故时可将风险控制在厂房内。 | 本项目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有关要求,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通过3次网上公示(含报批前公示)、张贴通告、2次刊登报纸等方式充分收集公众意见,公示期间未收集到公众任何形式的反馈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