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施工期废气主要来自管道开挖、回填、土石方堆放和运输车辆行驶等产生的扬尘,施工机械和施工车辆排放的尾气,管道焊接废气等。施工过程采取洒水抑尘,施工现场设置围栏缩小施工扬尘的扩散范围,施工材料土方临时堆放加盖保护网、喷淋保湿等,运输车辆采取遮盖、密闭措施。运营期:运营期正常工况下,输气管道不产生和排放废气污染物。 2.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施工期废水主要包括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车辆冲洗废水及新管道清管试压废水。施工期不设施工营地,施工人员的食宿依托当地出租房解决,生活污水主要依托当地房屋现有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严禁排入周边河流。施工车辆冲洗废水及新管道清管、试压废水经隔油沉淀池处理后用于周边施工场地洒水抑尘,施工结束后沉淀池回填平整并进行绿化。运营期:运营过程中无废水产生和排放。 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施工期的噪声源主要为施工机械和车辆,采取临时的屏障设施、加装消音装置、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等措施减轻对周围敏感点的影响。运营期:运营过程中基本无噪声产生。 4.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施工土方、施工废料、旧管道等,其中施工土方全部回填于管沟,施工废料交有处理能力的公司处理,旧管道由建设单位开挖回收,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清运。运营期:运营过程中,不产生固体废物。 5.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本项目管道埋深较浅,管道开挖、顶管施工时,仔细检查施工设备,禁止在开挖管沟内给施工设备加油、清洗施工机械和排放污水,防止漏油、生活污水污染土地和地下水,一旦出现污染,及时截断污染源扩散途径。营运期:项目管道埋地铺设且进行防腐设计。 6.生态保护措施 施工期:本项目的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对土地占用、地表植被、动物资源等方面。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在施工期间加强施工期的管理,施工过程严格控制施工作业区范围,执行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的原则,同时做好经济补偿和生态恢复措施。营运期:在加强项目管道的安全巡视及日常监测,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及泄漏事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