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梅州市客家武术展示活动日前已经完成各县(市、区)客家武术各拳种视频的录制,将陆续推出各位客家武术传承人的展示视频,今天一起走进大埔县,探寻刘凤山派传承人南粤武术名教头郑加增传承发扬刘凤山拳和传播客家武术的故事,感受客家武术文化魅力。
“能开能合能屈能伸,狭窄与宽阔地带打法各异,变化性强。进攻时跟进、紧逼,左右开弓,防守时单鞭劈掌,连消带打……”在大埔县武术协会,75岁的著名南拳——刘凤山派第五代传人郑加增教练如数家珍介绍着自己近六十年学习、锤炼、传承的拳法精义。
1947年,郑加增出生于广东大埔县茶阳镇的武学世家,8岁开始随祖父习武。而大埔正是刘凤山派创始人的故乡,17岁郑加增就拜刘凤山派弟子刘祥贵为师,学习这一创立于清朝中叶的拳法,一学就是10年,后博采众长,融会贯通。
郑加增不仅学习武术非常刻苦,对于中华武术及南拳的学术研究也执着追求,曾被国家体委评为全国武术挖掘整理工作先进个人,被广东省体委授予“广东武林百杰”光荣称号,并被编入《中国民间武术家名典》,选入《中国大百科专家人物传集》,并荣获二十世纪中国知名专家称号。
郑加增以武德与武艺并重的方式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弟子,先后输送了李建生等3名优秀武术运动员进入省武术队,又培养了管彦琴等3名地区级武术教练,为大埔县输送优秀运动人才入省运动队,实现了零的突破。使得刘凤山派武术登上国家、国际的舞台,获得国家级比赛奖项。
近年来,年事渐高的郑加增卸下众多社会职务,多数时间在老家大埔,推动以刘凤山拳为代表的客家武术更好地传播。
刘凤山拳第六代传承人杨世通说,“我跟刘凤山拳第五代传人郑加增师傅学习,我是第六代传人;我三四岁开始学拳,我家本身是舞狮世家,我是先学的李家拳,后面才练的刘凤山拳,刘凤山拳拳式比较好,套法比较多。”如今,杨世通也有了上百名学拳的徒弟,18岁的林志就是其中一位。
刘凤山拳青年习练爱好者林志自觉承担起传承发扬拳术的任务,他说:“我从13岁开始接触,15岁正式训练;每天认真练习,练好之后可以教给别人,传承下去,不能断了。”
郑加增的另外一位徒弟黄书创则致力让刘凤山拳为代表的客家武术更好地在校园中传扬。
刘凤山拳新生代传承人黄书创表示,“19年前拜郑加增师父为师,认识到刘凤山拳,把刘凤山拳带进校园,也得到校长的支持。不想小朋友每天玩手机电脑,希望通过刘凤山拳可以让孩子们得到健康的成长,把拳继续传承下去。”
习练客家武术的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帮助作用逐渐为各界认可,近年来,大埔县积极支持社会力量推动武术进校园,习练武术的青少年多了起来。大埔光德镇澄坑小学校长林胜委表示:“练习武术可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学生的精气神,在武术练习中增强凝聚力,同时提升学生的文化和素养。”
借着政府重视、传承弘扬客家武术的东风,郑加增对灌注自己大量心血的传统武术的未来充满信心,他积极奔走呼吁,支持做强大埔县武术协会,发挥余热发扬光大刘凤山拳这一客家文化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