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梅州市体育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相结合、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相结合、政策支撑和社会人才支持相结合,努力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群众体育蓬勃发展
2023年,我市群众体育蓬勃开展,围绕全民健身“六边”工程,承办了多项国家和省级赛事活动、首次参加中国象棋甲级联赛、广泛举办市县“一县一品”赛事活动;不断完善群众身边健身设施,建成一批体育场地设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91平方米;加强群众身边的健身指导,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和开展国民体质监测。
(一)贯彻落实《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文件精神。印发了《梅州市关于贯彻落实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重点任务分工》的通知,制定重点任务分工,加强部门沟通协调,加快推进工作。
(二)开展群众体育领域体育普法活动。一是结合赛事活动、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社区运动会、科学健身指导等工作,推动《体育法》《体育赛事活动管理办法》《全民健身条例》等法规在群众体育领域的贯彻落实。二是增强体育社会组织法治意识,广泛宣传《体育法》《体育赛事活动管理办法》等法规知识,依法合规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三是梅州市剑英体育馆等45个单位被授予位“广东体育基层普法阵地”。
(三)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展现新作为。“补好短板、上好项目”,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印发《梅州市“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五年行动方案》《梅州市“十四五”时期体育公园建设工作方案》。支持推动各县(市、区)体育公园、足球场等建设,平远县“红色记忆”骑行步道建设工程竣工投入使用,丰顺体育公园(一期)建设有序推进。争取中央补短板等相关资金2962万元、省级资金700万元和2023年“双青”资金740万元,广泛用于体育公园、公共体育场馆开放、全民健身器材补短板、科学健身指导等群众体育工作。
(四)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勃发新气象。全民体育健身精品赛事不断,聚拢人气、热潮涌动。全市共举办赛事活动6000余场次,约150万人参与。其中,梅州马拉松赛时隔两年重回线下赛,吸引来自全球1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万名选手参与,与“宪梓杯”全国青少年足球邀请赛一道成为第六届世界客商大会期间亮丽的体育风景线。举办和参加北京国际山地徒步大会(平远)、全国航空模型公开赛、全国老年人太极拳健身、全国象棋甲级联赛等国际性、全国性赛事活动。广东省航海、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重走中央红色交通线2023年南粤古驿道铁人三项赛(骑行)活动、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梅州·梅江站)、广东省乡风民俗趣味运动会、广东省自由式轮滑公开赛、广东省国民体质监测万里行、广东省篮球联赛等省级赛事活动接连在我市精彩上演,广受好评。“李惠堂杯”全国五人制足球争霸赛领衔一批足球“村超”赛事,营造群众足球浓厚氛围。8月8日“全民健身日”主题活动、三河坝龙舟文化节、超越百公里骑行、美丽乡村接力跑、武状元金腰带争霸赛等赛事活动丰富多元、亮点纷呈,彰显群众体育的梅州特色。
(五)健全体育社会组织网络。一是指导成立梅州市健身气功协会、梅州市田径协会。二是指导办理业务工作,办理了22个体育社会组织2022年度工作报告和21项活动备案等工作。三是开展市级体育协会评估资助工作,从协会机构建设、协会管理、协会活动及绩效等进行评估,共授予4个五星体育协会、5个四星体育协会和8个三星体育协会。四是深入调研、加强体育协会业务指导。分别到市太极拳协会、市武术协会、市羽毛球协会、市客都象棋协会、市长跑协会、市篮球协会等协会开展调研,了解各协会安全生产工作,了解各协会业务发展情况,加强业务指导。协助民政部门开展社会组织法人治理专项整治工作。
(六)加强科学健身指导。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和科学健身指导。一是依托75个社会体育指导员站点,结合乡村赛事活动、全民健身日、健身指导等,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二是开展进社区、进学校、进乡村等,完成3360个国民体质监测任务、完成1920人活动状况调查样本、完成4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活动和500人的测试任务、完成市级3000个体质测定任务。三是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结合马拉松训练营,培训150名社会体育指导员。
二、竞赛成绩稳步提升
(一)多名运动员在国内外赛事中夺佳绩。我市田径运动员李金珠在2023年东亚青运会为中国队夺得女子200米银牌。全国青年空手道锦标赛上,我市运动员温雯怡、唐宇代表广东省参赛,获1金1银2铜;张楚玲夺得2023年全国跆拳道冠军赛女子53KG级亚军。
(二)多支项目队在国家、省级赛事中夺佳绩。2023年,我市在广东省青少年足球锦标赛中获得3冠3亚4季的空前好成绩。我市U14青少年男足队代表广东参加2023年中足协青少年锦标赛(会员协会组)获得全国冠军,梅州客家U15梯队夺得2023年中国足协青少年足球联赛(职业俱乐部U15组)冠军。“省长杯”校园足球联赛上,我市以市足球队和青训梯队为班底的校园足球队伍获得男足、女足各1项冠军。
(三)参加第十六届省运会获佳绩。我市参加第十六届省运会15个大项,共获得23.73块金牌、7.75块银牌、19块铜牌,荣获金牌奖第十二名。团体总分1255.78分,排名第15名;09男足(丙组)时隔 24 年再夺男足冠军;田径、跆拳道、空手道、蹦床均夺得多枚金牌,田径创下梅州市田径队参加省运会团体总分最高分。
三、体育产业稳步发展
(一)加快培育体育类规上工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一是我市规模以上体育服务企业2家(广东木黄文旅体育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梅州客家足球俱乐部有限公司),体育类工业企业2家(广东跃速体育股份有限公司、兴宁市新昌鞋业有限公司)。二是积极调研体育企业,通过“粤财扶助”平台落实体育产业发展奖励资金补助体育企业。
(二)多措并举加大招商引资。一是市分管领导、局主要领导带队分批前往深圳、广州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对接当地知名体育企业,开展外出宣传推介做好体育行业招商引资。二是积极组织五华县体育行政部门和红旗、晟辉、梅州客家足球俱乐部等体育企业参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体育博览会暨24届广东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三是调动社会力量,整合中国足球发展基金会、金利来集团、长隆集团、梅州农商银行等社会资源,成功举办了系列体育赛事活动。
(三)有效推动“体育+”“足球+”融合发展。一是以中超为契机,发展中超赛事经济,举办“相约球王故里·绽放足球激情”梅州市体育旅游推介大会,开发了5条体育旅游精品路线,大力推动体旅融合发展,增加职业球队门票收入。二是成功举办东山健康·2023梅州马拉松赛,共有11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1.71万名选手参赛,有力拉动交通、住宿、餐饮等消费。三是通过举办“李惠堂杯”五人足球争霸赛,激发群众足球、草根足球热情,吸引全国足球爱好者来梅参赛,推动“足球+ ”经济发展。四是五华县开展的“一场球激活一座城”系列活动入选广东省2023年度文旅促消费优秀案例。五是争创体育产业品牌,经过多年努力,五华县成功获评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
(四)公益体彩助力我市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3年全市实现销售体育彩票共6.06亿元(同比增长37.15%),共筹集体彩公益金1.43亿元(共为梅州筹集体彩公益金4183.46万元,其中市本级公益金2100.88万元),共为梅州贡献税收831.76万元,提供就业岗位 500多个,创造就业收入4484.59万元。全市在线实体店规模485个,其中专营店322个,兼营店150个,即开门店13个。
四、足球振兴发展成效显著
(一)“双青工程”不断深化。一是实施幼儿足球“幼苗计划”。首批确定了15所幼儿园为特色示范园,开展了园长培训、师资培训、足球嘉年华等活动,实施“足球从娃娃抓起”。二是实施校园足球“萌芽计划”和“希望计划”。按照小学、初中、高中“6:3:1”比例遴选55所足球传统特色学校作为青训网点学校,制定网点学校教练员管理、训练机制、竞赛机制、梯队建设、考核评估等制度,广泛开展足球课、课余足球社团活动、班际比赛等校内足球活动。三是构建“1+N”精英梯队结构。“1”是以中国足协梅州青训中心为统筹,建立市级U10-U18梯队(重点年龄段组建红、黄队),“N”是以市县体校、专业足球学校、网点学校、职业足球俱乐部梯队、社会足球俱乐部为支撑,建立8个县(市、区)各年龄段梯队,共同发力,育苗培英。四是提升青少年赛事体系。建立了以“青少年足球联赛”为龙头,青少年锦标赛、校园足球联赛、精英梯队选拔赛、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U系列城际赛协调发展覆盖全市各年龄段、市县镇相互衔接的青少年足球赛事体系。完成了共有617支球队、6998名运动员、1535场比赛的2022至2023全市青少年足球联赛。承办了重点城市U系列149场比赛,梅州U14青少年男足队代表广东足协参加2023年中足协青少年锦标赛(会员协会组)获得全国冠军,梅州客家U15队夺得2023年中国足协青少年足球联赛(职业俱乐部U15组)冠军。省锦标赛获得3个全省冠军,全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高中组获得2个全省冠军。五是积极开展各年龄段精英训练营,构建人才库。开展了2010-2015年龄段精英训练营5期,共计312名运动员参加;在训练营的基础上选拔优秀球员,开展了2010、2012、2014年龄段走训制集训。通过重点城市竞赛平台和精英选拔,我市共有71名运动员入选深圳、苏州国家级男、女足基地集训,有2人入选国少队。
(二)社会足球蓬勃发展。一是足球组织建设不断巩固发展。市县足协建设不断加强,65家镇级足协不断发展,社会足球俱乐部建设不断加强,对首次评为星级的11家社会足球俱乐部,实行星级管理。二是社会赛事蓬勃开展。学习借鉴贵州“村超”模式,我市各地纷纷举办各类接地气、群众身边的足球赛事,推动“足球+”经济发展,助力“百千万工程”。举办了2023年“贺岁杯”、“五四杯”“宪梓杯”等足球赛事,梅江区城北镇举办第二届八环水泥杯夏季乡超足球联赛(城北村超)、五华县横陂镇举办长乐烧乡村振兴足球联赛(横陂村超),成功举办了2022-2023年梅州市足球联赛暨“体总杯”中国城市足球联赛选拔赛、农商银行·李惠堂杯全国五人足球争霸赛,进一步踢“火”了社会足球、草根足球。
(三)职业足球稳步发展。积极对接联系企业,大力支持俱乐部商业、品牌运营,积极推动客家俱乐部股权多元化改革。成立全市球迷工作部,制作了梅州客家俱乐部招商宣传视频,组织发动各地球迷赴五华观看梅州客家主场比赛,票务收入不断壮大,主场组织和氛围营造得到国家体育总局、省体育局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2023赛季梅州客家成功保级。
(四)足球人才夯实提升。2023年共开展25期教练员培训班共培训600多名教练员,涵盖C/D/E级教练员等级培训、体校、校园、社会俱乐部教练员大轮训、青少年足球精英教练员培训、体能教练培训等专项培训班;举办了11期裁判员培训班共培训300多名裁判员,涵盖一/二/三级裁判员培训、能力提升等专项培训;此外还举办了比赛监督等赛事管理人员培训班。截至2023年底,市足协已完成659名运动员的国注工作(含初审和年审),目前在市足协属下共有17家机构(含业余俱乐部和体育运动学校)可进行运动员国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