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字体:
    对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梅州市体育局 部门文件 梅州凭什么是现代足球的发源地?因为100多年前就有“外教”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机构 > 市体育局 > 部门文件
梅州凭什么是现代足球的发源地?因为100多年前就有“外教”
来源:未知   时间:2016-11-14 10:06:18   浏览:-
字号:

  梅州为何会成为现代足球的发源地?现代足球是如何传入地处山区的梅州,而不是其他地区?在昨日举行的客家文化公益讲堂第八讲中,广东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梅州市战略发展顾问杨宏海结合个人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详实的历史资料,形象地阐述了现代足球如何与梅州“结缘”,再到“足球之乡”形成的整个过程,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梅州足球“历史画卷”,引起了现场听众的极大兴趣。

  中国现代足球落户五华元坑

  据杨宏海介绍,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纷纷来到中国传教,将毗邻香港的新安(今深圳市)作为进入中国内陆省份的第一站。但是,当他们进一步向内陆拓展时,却受到当地民众的抵制和当地政府的驱逐,唯有客家地区例外。当时的嘉应州长乐县(今五华县)大田樟村成为基督教巴色差会进入广东内陆粤东北山区传教办学的里程碑。1873年元坑中学(当时称中书馆)开办后,精通足球技艺的传教士边得志作为体育教师,向学生教授足球技巧,从此,现代足球落户五华元坑,率先与客家人结缘。


元坑教堂(左)和元坑寄宿学校,摄于1881-1910年。


  此后,元坑中书馆先后培育出魏锦新、江爱其、魏灵圣等中国内地第一批足球运动员,直到1905年出生的“世界球王”李惠堂,于是,五华成为了中国现代足球的“正脉”所在。“对中国足球而言,巴色差会的边得志、毕安等传教士在足球传播过程中扮演着开山鼻祖的角色。”杨宏海说。


边得志

毕安


  万保全让中国足球更加规范

  “如果边得志、毕安是足球传入梅州的鼻祖,那么万保全则是将足球在梅州推广并形成风气的功臣。”杨宏海说,万保全通过制定足球比赛规则将足球运动规范化,促进了梅县各项足球赛事的蓬勃开展和规范运行,提升了足球运动的普及程度。

  “对于万保全,以往对他的研究一直存在误区,认为他是德国国家队队员,经过我对相关历史资料整理研究,了解到他是瑞士国家队成员。毕安则是法国人。”杨宏海说,万保全在1914年担任梅县乐育中学校长后,积极开辟足球场地,亲自教学生踢足球,足球运动很快传至梅州中学、东山中学等学校。为了让足球运动走向规范化,万保全组织成立了梅县中学足球联合会,起草制定了《梅县中学联合会临时简章》,对比赛运动员数量、比赛时间、比赛规则、裁判员运动员权益等作出了明确规定。这些足球规则的确立,为中国内地足球的发展打下了规范化基础,更进一步推动了足球的发展。

  梅州足球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对于梅州足球的历史,杨宏海将其梳理为三个发展阶段:其一是清末民初从1873年将足球引入元坑至1929年强民足球队成立之前,称之为“萌生与酝酿期”,也是欧洲传教士把现代足球的“火种”传入梅州的时期。其二是1929年强民足球队成立,特别是温集祥执掌强民体育会征战南北、民间足球力量蓬勃发展时期,称之为“成熟与拓展期”。其三是2010年梅州市委、市政府制订《梅州市振兴“足球之乡”十年规划》之后至今,可称之为“振兴发展期”。

  “梅州足球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客家人敞开胸怀接受现代文明的缩影,奠定了梅州作为‘足球之乡’的历史地位。”杨宏海说,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足球已然成为梅州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文化印记”,在梅州获评“足球之乡”称号60周年之际,了解这些历史,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发展当下的梅州足球,为足球之乡留下更多宝贵财富。